昆明:大力引才 用心留才

104人入選2018年雲南省級“兩類”人才,佔今年入選總人數的87%;科技部公佈的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中,6人分別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今年下半年以來,昆明市科技人才工作頻頻傳來喜報。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是城市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人才則是支撐和推動創新的根本。從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到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每一項工程都與人才緊緊掛鉤。也正因如此,近幾年,昆明市從政策到資金都向科技創新人才傾斜,人才工作結出碩果。

政策激勵壯大創新人才隊伍

某項政策的不斷完善可以折射出一個地區對該項工作的重視。在科技人才工作方面,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入選者,代表著不同行業的發展方向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在該項選拔工作開啟的20餘年時間裡,有關實施政策不斷修改和調整已成“常態”,鞭策著行業人才向前走。

2000年8月,《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選拔培養辦法》出臺,明確了各項獎勵指標和選拔標準;2009年2月,隨著創新的推進,修改完善後,《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選拔培養考核辦法》正式實施,打破屬地、學歷、職稱等條件限制,更多的人才資源得以流入;2017年,昆明市科技工作成效漸顯,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選拔培養考核辦法》修改了選拔人數、專業條件等內容,導向更突出。為了適應最新的《考核辦法》,今年10月17日,市科技局就《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選拔考核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召開聽證會,相對於之前的《實施細則》,考慮到了多種情況。比如原五章28條修改為五章36條;申報人員年齡截止日由“申報當年12月31日以前”修改為“申報截止日期以前”等。

此外,為了適應地區經濟,其他人才政策也相繼出臺。2008年出臺《昆明市科技創新團隊管理暫行辦法》,圍繞支柱產業、新興戰略產業等選拔培養以帶頭人為主的科技創新團隊;2012年出臺了《昆明市院士工作站實施辦法》《關於進一步鼓勵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若干政策》,修訂了《昆明市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辦法》等,鼓勵一批人才發揮作用,推動產業發展;今年8月印發的《“春城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實施辦法》明確將用5至10年,重點引進一批自然科學等領域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這些文件的出臺、修改及完善整合了科技資源,形成鼓勵創新、支持轉化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優渥的條件。至今年8月底,昆明市已選出省級帶頭人後備人才和創新人才培養對象1518名,市級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805名,市級科技領軍人才17名,市級科技創新團隊108個。

人才小槓桿撬動社會大產業

人才的培養最終要歸於產業,這已經成為科技行業的共識。縱觀昆明市近幾年的發展,從電子信息到生物醫藥再到先進裝備製造,每一個行業都離不開人才支撐。對此,第十五批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王建平感受頗深。

從最初的網絡產品分銷商逐步發展為國內領先的融設計、投資、建設等為一體的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王建平創辦的科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創新、成長,在建築智能化、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今年8月,科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運營的呈貢區“智慧交通”項目投入使用,採用動態幹線綠波算法,通過前端高清採集設備可對路口車輛運行的實施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客觀對城市道路信號實現自動配時控制。這一動作,讓昆明市“智慧城市”邁出了有力的一步。

“科技人才的評選從某些方面看也正是搭建了一個人才交流的平臺,而一系列獎勵政策就好比提供了人才生長的土壤,讓有創意的項目在其中萌芽生長。”說起人才的評選,雲南省農科院研究員蘇俊如是說。他說,入選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他養成了每年做工作計劃的習慣,不僅是為了考核,也為了下一年度工作開展得更有條理。現在,蘇俊作為技術牽頭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示範基地”重點培植的紅梨、獼猴桃等多個新品種優質高產示範園,帶動了昆明市果樹產業的結構調整。

“優秀的人才不僅是完成一個項目,更能帶活一個產業。”昆明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從開啟科技人才培養工作以來,高素質創新人才結構不斷優化,高職稱、高學歷人才比例逐步上升,昆明市正高級人才比例從“十五”期間最高達5.56%到近兩年超過46%,湧現出如帶領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突破鋁空氣電池關鍵技術的汪雲華;通過10年提高了金康園小學辦學特色和水平,使其成為昆明市新生代名校的李雪菲等一批人才。這些足以反映出,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亦或是科研院所,一支高水平、有競爭力、適應昆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隊伍正在壯大。

“十二五”至今年9月,昆明市創新人才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6193項,發表論文、著作8737項,獲得各類獎項1924項,獲得專利等知識產權2769項,為農業、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行業作出貢獻,給地區經濟發展裝上了“發射器”。昆明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昆明市將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引進一批自然科學等領域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同時按照相關政策給予經費支持,“內培外引”結合,持續打好創新人才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