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抗戰結束後,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全國民眾的和平呼聲,瘋狂發動內戰,剛剛擺脫日本侵略者魔爪的撫順城,在1946年3月又被國民黨反動派軍隊佔領,物價飛漲、百業凋敝。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擔負圍困長春戰鬥任務的十二縱隊和六個獨立師為防敵軍南逃,以急行軍速度直插本溪,阻擊敵人。先頭部隊獨立十師臨陣應變,改變作戰計劃,在奪取渾河大橋前突襲撫順,不僅打開部隊南進通道,也使煤都撫順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史記
撫順人民熱盼解放
省檔案館保存的一份軍管會發布的佈告,號召撫順人民恢復秩序,安全生產。其實,這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二次兵臨撫順城下。
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派李濤等人到撫順接收。當年10月,他們來到撫順組建了中共撫順臨時市委和撫順市民主政府。當年12月,為加強對撫順農村工作的領導,中共遼寧省分委決定在撫順地區成立中共遼寧三地委,又稱撫順地委。1946年3月21日,國民黨52軍進佔撫順,東北民主聯軍根據上級部署,實施戰略轉移,撤離了撫順。
國民黨反動派搜刮百姓,造成了撫順廠礦生產停滯,企業奄奄一息,整個城市一片混亂。
李思思查到了當年《東北日報》中的一份統計資料,很有說服力:1946年4月上旬,撫順市內高粱米每市斤偽滿幣12.5元,市外,在共產黨領導的地區每市斤2元;市內豬肉每市斤40元,市外22元;市內大米每市斤24元,市外8元;市內豆腐每市斤16元,市外1.5元;市內苞米每市斤18元,市外2.5元;市內煎餅每市斤16元,市外3.5元。
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激起了撫順人民的強烈反抗,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三塊石、平頂山、紅廟子等地為依託,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機智靈活的鬥爭,並用多種部隊的名稱,擴大番號,迷惑敵人。
同時,為支援東北民主聯軍,當時新賓縣共派出520副擔架隊,民工3780人,大車50臺,輸送糧食1815萬斤;撫順縣為部隊輸送了兩個團的兵員,糧食1616萬斤,為部隊作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在經過最初的瘋狂之後,很快就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當中。在1947年的夏季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三、四縱隊用5個師的兵力向國民黨新6軍22師、93軍20師、13軍54師發動進攻,共斃傷國民黨軍千餘人,俘虜4200餘人,並且乘勝解放了一度被敵人佔領的清原和新賓。
一個緊急的師黨委擴大會議,改變了原定計劃
省檔案館研究人員李思思在館藏的《東北講武堂同學錄》中找到了開國少將趙東寰的畢業照,他曾就讀於東北講武堂第十期第二總隊步兵第七隊。在1948年解放撫順的進程中,趙東寰將軍起了關鍵作用。
有關檔案和回憶錄文章幫助我們還原了70年前的戰鬥場景。
1948年10月30日,東北已經進入深秋時節,一支穿著單衣、渾身汗溼、以急行軍速度從北面奔來的解放軍,在撫順章黨附近的渾河邊突然收住了腳步,這是奉命南下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十師。作為先頭部隊,他們的任務是直插本溪,截斷瀋陽一帶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從海上逃跑的退路。
就在這時,一個緊急的師黨委擴大會議也在進行當中,參加人員有師長、黨委書記趙東寰,副政委蔡明,副師長鄧忠仁,參謀長王玉峰以及走在先頭的28團團長段志清、政委杜西書等同志,他們開會的目的是決定部隊下一步的戰鬥部署。
當時遼瀋戰役已經取得了重大戰果,10月15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全殲國民黨守軍十餘萬人,俘獲東北“剿總”副司令範漢傑;10月19日,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率部7萬人投降,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我軍又在黑山、大虎山一帶圍殲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解放軍在東北地區進擊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已成破竹之勢。
接到南下打本溪、阻擊敵人的命令後,部隊戰鬥熱情非常高,指戰員們邊走邊動員,互相督促著:“快!快!慢了就打不上大仗了!”“東北就這一仗了,打好解放東北的最後一仗!”獨立十師在趙東寰的率領下於10月23日從長春出發,以急行軍的速度8天走了300公里,奔到渾河邊。
偵察部隊報告,河水深1.3米至1.5米左右,岸邊結有薄冰,徒步涉水困難,附近沒有船隻。同時,偵察參謀報告,在撫順市區有三座橋,一座是鐵路橋,兩座是公路橋,均有敵人把守。
怎麼辦?
部隊的任務是去打本溪,但渾河橋在敵人手裡,不打下撫順,部隊就不能迅速過河。如果強行徒步渡河,在當時寒冷的天氣裡,勢必要凍傷大批還穿著單衣的指戰員,增加非戰鬥減員。此外,大炮、車輛、物資、彈藥也過不去。架橋過河,起碼需要三四天時間,這樣勞師費時,必定貽誤戰機,不可能迅速拿下本溪,奪取鞍山。
轉打撫順?但是上級沒有這個部署……
經過分析討論,大家最後達成共識:用徒涉、架橋的時間打下撫順綽綽有餘,拿下撫順比拿下本溪對瀋陽的敵人威脅更大。
在討論中,趙東寰還引述了毛澤東同志關於指揮者可以依據客觀情況靈活地執行命令的思想,增強大家的信心。最後這次會議決定,進攻撫順,邊打邊向兵團請示報告。
各團幹部回到部隊後,原來向南的縱隊,立刻掉頭成為向西的橫隊,鋪天蓋地,撲向撫順城。
我軍一個師吃掉敵人一個師
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十師改變既有作戰計劃,邊請示彙報,邊展開進攻撫順的部署,從作戰方式看有些超常規,但是從有關回憶錄中,我們注意到,當時的指揮員頭腦是非常冷靜的。
首先是敵情分析,當時他們得到的消息是,敵人向營口的退路被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八縱隊從西面切斷了,第五、第六縱隊已由新立屯南下,關上了遼西敵人竄回瀋陽的大門;攻下錦州的3個主力縱隊,正由西向東、由南向北朝黑山、大虎山疾進。那裡的敵人即廖耀湘率領的國民黨第九兵團的新六軍、新一軍,眼看就成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甕中之鱉”了。這時的瀋陽市內只剩下了周福成的第八兵團,雖然還有11個整師的兵力,但已自顧不暇,像熱鍋上的螞蟻。趙東寰判斷,周福成出援撫順的可能性很小。
偵察科長報告,駐防撫順的是國民黨瀋陽守備總隊第一師,剛由地方保安部隊整編而成,只有兩個團不足3000人,戰鬥力較差,加上撫順地方保安交警及遊擊武裝,駐撫敵軍總數近5000人,與獨十師兵力相當。此外,撫順的城防堅固,是蔣介石的寵兒——“所謂黨化部隊”國民黨青年軍二〇七師構築的,不論明堡、暗堡,還是核心工事,都採用鋼筋水泥。二〇七師雖已經調回瀋陽,但那些現代化的工事是永備性的,使北面、東面有山作屏障的撫順市稱得上是座固若金湯的軍事要塞,要攻克它很不容易。但是敵人的注意力在瀋陽以西,以為東面沒有我軍主力,防守鬆懈。
討論作戰方案時,指揮員們也注意到了我們一個師打敵人一個師,不符合集中3倍、5倍以上的絕對優勢兵力攻城殲敵的原則。
為此,他們在作戰部署上,採取隱蔽接近敵人,突然發起攻擊的戰術,並且在突破點上的兵力採取梯次配置,集中兵力連續突破,進而再由內向外展開攻擊,同時在撫順四周派出少數部隊積極襲擊,造成敵人“四面楚歌”的形勢,支援市內殲敵。
就這樣,部署完成後,戰鬥在10月30日23時打響,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十師二十八團在炮火掩護下,迅速突破敵人防線,殲敵一個團和一個迫擊炮連,完全佔領北山和各制高點,並用電話向市區敵人宣傳優待俘虜政策。在向渾河南岸市區進攻中,發生了激烈戰鬥,通往渾河南岸的鐵路橋和永安橋,敵人都有重兵把守。二營五連指導員宋光宗率突擊隊攻打永安橋北側的橋頭堡,並用機槍猛射南側橋頭堡,以切斷敵人向橋北增援。經過兩個小時激戰,突擊隊佔領了北側橋頭堡,隨即冒著槍林彈雨,藉助橋架掩護,沿橋向南進攻。戰鬥1小時後,奪取了南側橋頭堡,為後續部隊打通了向市區進攻的道路。
撫順守敵見我軍攻勢猛烈,撤至一座地下指揮所,組織火力負隅頑抗,部隊進攻受阻。解放軍28團團長段志清和政委杜西書立即組織火力炮擊敵指揮所,在我軍炮火猛烈打擊下,敵軍指揮失靈,外圍敵人紛紛投降,凌晨3時活捉敵師長周仲達、參謀長黃普隆、政訓主任羅學琇等軍官。凌晨4時,29團投入戰鬥,5時通過永安橋,所屬3個營分3路直撲市區,和28團合兵一處同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很快佔領了縣政府、電話局、礦務局、發電廠、西制油廠等重要機關和工廠。接著,繼續向西進攻,佔領了敵彈藥庫。
在我黨地下工作人員的策應下,撫順礦警隊200多人舉行起義。至1948年10月31日7時許,撫順市區的戰鬥結束,撫順宣告解放,隨即軍管會下發恢復生產佈告。
撫順解放之戰,獨立十師以傷亡204人相對較小代價,取得了斃傷敵500餘人,生俘敵少將師長周仲達及以下官兵1700餘人的戰果;繳獲各種炮32門,輕重機槍237挺,長短槍3000餘支,汽車14輛,彈藥倉庫一座。
(省檔案館供圖)
專家檔案
李思思
畢業於遼寧工業大學,現任職於遼寧省檔案館歷史檔案整理處。
閱讀更多 柳州反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