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吴三桂一生飘摇不定,企图为了自己有一个更高的地位,一生都忙于战争,今天我们看看吴三桂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投降清朝的众多的明朝降将中,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功劳最大,所以他们获得的赏赐和特权也最多,他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三藩”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节制辖区的督抚,任免官吏,甚至干预外省的人事安排。他们振有独立的军队,还有独立的财权,继任的康熙皇帝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一心建立统一强大的帝国,不能再容忍三藩割据继续存在了。

吴三桂等三个藩王,虽然得到了半独立的地盘,富贵荣华,穷奢极欲,但是作为降将,他们对清朝主子始终有一种不信任感,唯恐有朝一日失去他们得到的一切。并且,他们不仅想保持已有的权力,还想进一步扩大这种权力,所以并不安分守己地去做藩王,而是野心勃勃地思谋与清朝中央分庭抗礼。因此,他们与清朝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了。这场叛乱是由尚可喜上书要求撤藩引起的。原来尚可喜年老多病,平南王的实权操在他的长子尚之信手里。尚之信挟持他父亲胡作非为,弄得周围非议很多。尚之信听了谋士金光的话,向康熙皇帝上书,自动要求撤去藩兵,回归原籍。康熙皇帝正愁没有借撤藩,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尚之信的请求。吴三桂和耿精忠知道这一情况以后,非常恐慌。他们采取的对策是:学尚之信的样子,上书请求撤藩,以试探朝廷的态度。7月,二人差不多同时送上了要求撒藩的上书。

吴三桂在上书中提出,他的部下生齿日繁,要求朝廷在锦州宁远地区拨出大量土地解决他们的生活。康熙帝接到上书,立即召集议政王大臣和户、兵二部尚书商量议决。大臣们都明白吴三桂等撤藩的请求是言不由衷,同意撤藩必然引起他们的反抗,因而争论不决。年轻的康熙皇帝说:“吴三桂许久以来就与朝廷离心离德,朝廷实行撤藩他要反叛,不实行撤藩,他也要反叛。与其等他反叛再宣布撤藩,还不如先发制人,坚决同他们斗争。”于是他毅然宣布同意他们的要求,派傅达礼去云南,梁清标去广东,陈一炳去福建,监督他们进行撤藩事宜。

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吴三桂见事情弄巧成拙,又气又急,只得采取阳奉阴违的办法,一面宣布准备撤藩,一面派人与耿、尚二藩密谋,积极策划采取一致行动,发动叛乱。他下令封闭了云贵边境所有关隘,只准进人,不准出人,对朝廷封锁消息。同时,又以辞祭挂王陵墓为理由,拖延撤藩的时间。本来,吴三桂是杀死桂王父子的主谋,他有什么脸面到桂王灵前祭奠呢?可他一反常态,恬不知耻地装出大明忠臣的样子,要去桂王陵墓祭扫了。谒陵前,他指着头上的帽子对部下说:“先朝曾有这样的帽子么?”又指着身上的衣服说:“先朝曾有这样的衣服么?”然后宣布,向桂王陵墓辞行,应该穿戴故臣的衣冠。于是,他戴了方巾,穿了素衣,来到桂王陵墓前,伏地痛哭,一时竟哭得站不起来了。

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来云南的傅达礼见吴三桂赖着不肯走,就决定回京向皇帝报告,只走了一百多里,就被吴三桂的守关人员抓了回来。1673年12月28日,吴三桂杀了不同他一起反叛的云南巡抚朱国治,把监视他的傅达礼拷打一顿后,放逐到“瘴地”。他自称“周王”和“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留起头发(清入关前的汉人发式〉,穿戴起明朝的衣冠,扯起白旗,全军戴白毡帽,宣称“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以为明朝复仇为号召,公开反叛了。第二年4月,耿精忠也反了。第三年3月,尚之信接受吴三桂的“招讨大将军”封号,也加入了反叛的行列。年轻的康熙帝坚决平叛,立刻调遣兵丁,在荆州、武昌、岳州、西安等战略要地,陈兵布防,迎击叛军的进攻。

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吴三桂起兵以后,分两路北进。一路由马宝率领,从贵州进攻湖南,很快攻下沅州、常德、长沙、岳州、衡州等地。另一路由王屏藩率领,进攻四川,数次截断清军饷道,取得了不少胜利。叛军很快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吴三桂让西藏的喇嘛致书康熙帝,从中斡旋,希望“裂土罢兵”来个南北划江而治。

康熙皇帝严正拒绝了这个分裂主张,面对一时对清军不利的形势,他使出剿抚并用的两手政策,一边集中兵力攻由吴军的两翼,一边在陕西打败王辅臣并迫使他投降,在东线克复浙江、江西,迫使耿精忠投降。然后,再集中全力于湖南战场,接连收复了浏阳、平江及湘赣的许多城镇。战争形势转而有利于清军了。当时广大人民都不支持吴三桂,对他为了个人私利而反复无常的行为非常反感。这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吴三桂眼看大势已去,哀叹着说:“我现在是骑在老虎身上了,难办呀!如今已经快七十岁了,不能等了!”于是撕下“复明”的假面具,于1678年的三月初一在衡阳即位做了“皇帝”。他改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修筑朝房一百间,因为来不及装上黄色琉璃瓦,就用黄漆加以粉刷。

吴三桂为何要在大势已去,年近古稀的时候,登基称帝?

举行登基典礼这一天,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吴三桂登上在衡山新筑的祭坛,草草地行了祭天大礼,然后在殿中接受百官朝贺。当群臣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南岳山麓的时候,吴三桂却正受着“病噎”的折磨,勉强应付了场面。同年8月,叛军节节失败的消息不断传来,吴三桂已经六十六岁了,连气带病,没几天就死了。他的部下把他孙子吴世藩从云南接来继承皇位,但是吴世藩也仅仅挣扎了两年就彻底失败了。1680年10月,清军兵临昆明,叛军开城投降,吴世藩服毒自杀。吴三桂被掘坟折骨,尚之信和耿精忠也在此前后被杀。历时八年,波及十多省的“三藩之乱”终于以清朝的胜利而告终。

小编觉得,吴三桂是一个一生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物。吴三桂及其所代表的腐朽集团,虽然骄横一时,但是终于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这里显示的正是历史规律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三藩誓死抵抗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集体,他们的抗争,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