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不出來,閱讀也“沒用”,這樣做,孩子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作文寫不出來,閱讀也“沒用”,這樣做,孩子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作文寫不出來,閱讀也“沒用”,這樣做,孩子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你要放下閱讀和學習成績掛鉤的功利心,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不再著急上火。”是尹建芬老師在《從“小”讀到“大”》一書中,記錄的一段文字。

1

楊懿升入四年級後,楊懿媽媽對孩子“寫作文”這件事越來越發愁。

三年級語文要求寫作文以來,家裡時常像“戰場”一樣,硝煙瀰漫。

每週一篇的作文,對孩子來說都是個大難題。他要麼只說“不會寫”,要麼直接先哭上個半小時才憋出三兩行,要麼乾脆亂髮一通脾氣撕本摔筆地抗議,大有受氣小媳婦“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架勢。楊懿媽媽每次連哄帶吼,筋疲力盡後,不得不幫孩子拼湊出幾百字,交上作業了事。

次數多了,孩子習以為常,作文有媽媽代勞,就沒了後顧之憂。楊懿媽媽既苦惱,又煩躁,孩子作文考試能被扣掉許多分,整體成績自然不理想。

經多方討教,老師和朋友們都一致建議讓孩子多閱讀,增加語感和知識面,慢慢積累素材,以後自然就有的寫了。

於是乎,楊懿媽媽一股腦的買回來十幾本書,督促孩子每晚讀上20分鐘,她幫摘抄些“好詞好句”,讓楊懿背誦。

月考中的一篇作文,楊懿史無前例的寫出了一百來字,一看,基本就是把平時那堆“好詞好句”來了個生搬硬套的綜合大展示。書算是白讀了,連最起碼的時間、地點、人物都沒交代清楚。

那一刻,楊懿媽媽甚至覺得自己生了個木頭兒子,沒有腦回路。

“我已經努力讓他堅持閱讀了,怎麼就寫不出東西呢?”

2

是啊,唐代詩人杜甫一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盡了多少文章事。很多人只是看到“讀書”兩個字,就盲目地去做,卻沒從體會其中“讀”的含義。

跟楊懿媽媽溝通得知,孩子每天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閱讀任務:寫完作業後,拿出書朗讀20分鐘,時間一到,合上書,該幹嘛幹嘛去了。

我問她有沒有跟孩子交流過書裡講了什麼故事,說了什麼道理呢?甚至和孩子一起分析過文章的架構或者語言的運用?

她的回答是否定的。看來孩子的閱讀只是停留在“看”書上,而並沒有讀進心裡。

如此閱讀,有收穫才怪,能提高作文水平才怪。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關係。”

楊懿媽媽顯然是沒用對方法,認為孩子通過“瀏覽”群書就能自行提高寫作水平,一蹴而就地提高學習成績。

“瀏覽”群書達不到吸收的目的。不妨先放下這顆“功利心”,理解並做到如何真正的閱讀。

3

很多媽媽以一己之好,盲目地幫孩子選了一堆書。孩子就像完成任務一樣,參與著“閱讀”這件事,毫無樂趣可言。

  • 要以新課標推薦書目和孩子興趣為導向

2017年9月份開始,部編語文教材在全國推廣使用,“要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也被列入了教學重點。教育部會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推薦一些書目,供大家參考。以三四年級為例,有四十本左右書籍被列入書單。家長可以參考孩子的意見,有選擇性的選購選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的書,才會堅持讀下去,才會做到閱讀習慣的培養,才會有“吸收”可談。

作文寫不出來,閱讀也“沒用”,這樣做,孩子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作文寫不出來,閱讀也“沒用”,這樣做,孩子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 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孩子最善於模仿”。父母愛讀書的家庭,孩子一般都比較愛讀書。通過《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我們都認識了人見人愛的黃多多,除了她外表可人,性格真誠,她的“內在”氣質也很吸引人。是的,她有一位愛讀書的老爸,黃爸爸曾說過“你能堅持每天看朋友圈,就能堅持每天看書”,他養成了抽時間就陪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的習慣。

讀書,是尋不得藉口的一件事。當讀書成了一個大人的習慣,孩子想不模仿都難,耳濡目染的力量就在於此。

  • 閱讀過後,要大膽的講出來

有一種方法說,閱讀要做到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

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口到和耳到尤為重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活潑好說,每讀完一篇故事或文章,家長不妨鼓勵孩子複述一下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彙總一些“心得”,不要嘲笑他們語言的單一或者幼稚,只要能表達完整就值得鼓勵。

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形成一種表達的習慣,並且學會和大人們不斷的探討溝通。父母可以順勢把更深層次的意思傳遞給孩子,孩子更能從中受益。

  • 建議利用碎片時間,開啟“聽書”模式

如今,聽書已經成了另一種閱讀模式。網上有句話說的很形象,“有聲的文字更有溫度”。在孩子們生活或者學習的間隙,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聽書”,而達到汲取閱讀養分的一種形式,大有可取之處。

我家的小范同學,就很愛做這件事。在每天吃早飯的時候,玩玩具的時候,甚至幫我做家務的時候,把《米小圈上學記》聽了一遍又一遍。聽書的好處在於,可以反覆聽,又能兼顧其他事。如今,他能把這部米小圈每部分都清晰講述出來,並把其中的一些知識、笑話能用到生活裡,甚至還拉著我要一起寫一本關於他的《小范同學上學記》。

孩子在“聽書”過程中得到的樂趣和收穫,是我始料未及的。

  • 把閱讀的積累,循環滲入到寫作文當中去

“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我們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不是以寫作文為目的,但能寫出好的作文是我們期待的一種成果。

書讀多了,自然要多下筆。“寫日記”是鍛鍊孩子寫作的一個很好方式,我曾建議楊懿媽媽鼓勵孩子以“寫日記”的方式,鋪建他的作文之路。每週兩三篇日記,從最初的一兩句寫起,逐漸到兩三句,四五句……不限制主題,讓孩子自由發揮,字數要逐漸多一些就好。孩子有了表達的想法後,再針對性的把作文要素和框架滲進去,把閱讀中的好詞好句用進去,慢慢學會把自己的觀點放在最後作為總結語。

這樣堅持練習下去,說不定,寫作文會變成“小事一樁”。

4

閱讀和寫作之間,必然有著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係。做好這兩者,提高成績也不是難事。

香港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亦曾說過:“為知識而讀書可以幫助考試,為考試而讀書卻未必可助知識的增長。”

如今,很多小學生作文水平差一些,閱讀量也不大。家長們意識到,這些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影響了孩子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卻沒有付諸實際的方法去引導和實踐。豈不知,耽誤“分數”事小,影響了孩子以後的“文化資本”就成了大事。

賈平凹先生在《好讀書》一文中曾說到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媽媽們不妨慢慢講給我們的孩子聽,放下和成績掛鉤的功利心,好好開啟孩子的閱讀之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