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導讀:在人們印象中,唐伯虎是傳說中的“風流才子”,電影裡的人生贏家,然而,真實的唐伯虎,才子是真,但並不風流,一生坎坷。

上天辜負了他,命運辜負了他,官場辜負了他,妻子辜負了他,他依然執筆走天涯,給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詩歌和名畫。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寅

(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年少成名,十二餘歲命運急轉直下

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唐寅出生於江蘇蘇州。自幼聰明伶俐,過目成誦,不負眾望,年僅16歲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被時人稱頌為“孺子狂童”。才氣橫溢,詩文擅名的唐寅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年少成名,十九歲時又娶江南名士徐延瑞的次女,春風得意,羨煞旁人。

如果這是《唐伯虎點秋香》中的橋段,那麼接下來肯定是才子佳人大團圓的美滿結局。可惜,唐寅的世界裡沒有“八個美嬌娘”,更不曾“三笑點秋香”。唐寅無憂無慮的歲月在他24歲的時候戛然而止。一年之內,父母、妻子、兒子、妹妹都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唐伯虎孑然一身,每天沉浸在痛苦裡,幸得好友祝允明耐心開導,規勸他考取一個功名。他才走出陰霾,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

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遇見了一個江陰的鉅富之子——徐經,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於是結伴同行。當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唯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洩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複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洩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

唐伯虎尊嚴掃地,人生從高峰再次跌入深淵,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整日縱酒澆愁,家中清貧,妻子也離他而去。有人說:“藝術家的不幸是藝術的大幸。”唐伯虎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後的所有心境。他把這種複雜的感情都放進了畫裡。在繪畫上,他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著作也多為傷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含傲岸不平之氣,情真意摯,著有《六如居士集》。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踏遍名山大川,潛心作畫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遊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遊縣九鯉湖,遊雁蕩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唐寅千里壯遊,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由於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註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但他的足跡遍佈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

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閒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晚年悽苦,鬱鬱而終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閒的家園,自號“桃花庵主”。在那裡,他過上了避世絕俗的生活。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迴歸故里,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生活艱難,只能靠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接濟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和第三任妻子沈氏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寅畫作欣賞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唐伯虎|一個被人們誤讀的“風流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