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賣賣賣”背後:負債2035億,出售資產緩解轉型壓力


華僑城“賣賣賣”背後:負債2035億,出售資產緩解轉型壓力


華僑城作為大型央企,1985年誕生於深圳。控股華僑城A、康佳集團、華僑城亞洲、雲南旅遊、天視文化等多家上市公司,是國家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文化企業30強。連續6年雄踞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四強,累計接待遊客近4億人次,持續領跑亞洲。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歡樂海岸等均為行業領先品牌。

最近,華僑城開始頻繁地出售旗下公司股權及資產,出售資產迴流資金,緩解轉型壓力。華僑城賣賣賣的背後,是戰略轉型需要和資金壓力。三季報顯示,負債2035億,前9月經營現金流為-207億元 。

1、華僑城前9月經營現金流為-207億元 ,負債總額2035億

10月25日,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發佈2018 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華僑城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75%至245.5億元。期內華僑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7.60%至50.9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8.49億元,增幅為18.79%;基本每股收益0.6205元/股。 報告期末總資產2737.41億元,同比增長25.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539.49億元,同比微增3.65%。

不過,華僑城的現金流表現並不樂觀,其前三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06.89億,同比下跌-132.78%。資產負債表顯示,華僑城截至9月底的負債總額為2035.47億元,包括短期借款規模157.25億元,長期借款747.64億元,應付債券129.65億元。短期貸款及長期貸款分別比年初增加23.26%及67.24%,華僑城稱增長主要系新項目的拓展及開發增加借款所致。根據華僑城近日披露的借款情況顯示,華僑城2017年末借款餘額637.46億元,而2018年1-9月累計新增借款金額403.78億元,佔2017年末淨資產的61.67%。


華僑城“賣賣賣”背後:負債2035億,出售資產緩解轉型壓力


的確,近幾年華僑城持續加速佈局文旅項目,重資產運營模式需要的大量資金讓華僑城揹負了沉重的債務包袱。截至9月底,華僑城的負債總額高達2035.47億元,其中包括短期借款規模157.25億元,長期借款747.64億元,應付債券129.65億元。

據易居克而瑞2018年前三季度房企銷售排行榜顯示,華僑城僅銷售210.2億元,排名78位。而2000多億的負債規模,在上市房企中大約排在前十位。相對其銷售規模和行業排名而言,這一負債規模相當高了。即使扣除預收賬款403.88億元,華僑城負債總規模依然高達1631.59億元。

2、頻繁出售資產, 華僑城回血紓解轉型壓力

“買買買”之後的華僑城不得不選擇“賣賣賣”了。10月19日,華僑城出售上海華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50%股權的信息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預披露。上海華合地產由華僑城和華潤各持有50%股權,旗下主要有位於靜安區天目社區地塊項目。這不是華僑城第一次出售旗下資產,而在幾天前,海口華僑城·曦海岸項目的股權也宣佈將出售。自2018年9月以來,華僑城開始頻繁地出售旗下公司股權及資產。截至10月24日,華僑城掛牌出售和進行預披露的資產至少有15項。

截至目前,華僑城預披露出售的15項資產中,除了6月撤回出售的深圳康橋置業投資有限公司30%股權外,其他14項預披露或正在出售的資產多數發佈在9月和10月。14個項目中,和房地產有關的項目11項,其中位於一二線城市項目9項,4項位於成都,3項位於上海,2項位於華僑城總部深圳。此外,泰州和海南各有1項。這一輪華僑城出售的資產中,成都共有4項,分別為成都安仁華僑城仁嘉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成都安仁華僑城仁裡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成都天府華僑城湖濱商業管理有限公司51%股權和成都地潤置業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

去年下半年期間華僑城也曾上演過頻繁拋售的戲碼。2017年,8月-11月期間,華僑城分2次出手北京豐臺地王,變現108.6億元;11月13日,華僑城亞洲發佈公告,公司以13.95億元出售重慶公司51%股權;11月14日,深康佳以69.8億元的價格轉讓康僑佳城項目70%股權。北京僑禧、上海天祥商業、重慶華僑城置地的股權轉讓和南京華僑城、南昌華僑城的股權,這為華僑城帶來了近200億的現金流入。

這些被計劃出售的資產,有項目公司股權、土地、在建工程及金融資產,其中以房地產項目為主,但也涉及其他領域股權,出售主體涉及華僑城集團及旗下華僑城股份、華僑城亞洲等。被計劃出售的房地產項目,多數位於上海、深圳和成都等一二線城市。作為國資委最早認定的以房地產為主業16家央企之一,華僑城這一行為被外界理解甩賣資產彌補流動資金。


華僑城“賣賣賣”背後:負債2035億,出售資產緩解轉型壓力


​3、華僑城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新戰略

從2015年以來,華僑城開始啟動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新興戰略,將原來旅遊地產為主的戰略調整為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戰略,華僑城方面表示,通過資產處置、股權轉讓、合作開發等方式,加快現金迴流,提高資產週轉效率,是華僑城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接近華僑城人士表示,出售資產更多是處於資產配置需要,集團層面要求,把一些佔用資金較大、短期內變現較難和盈利能力較弱的項目變現,把更多資源聚焦在文化、旅遊和新型城鎮化主業上面。

在新增土儲方面,第三季度華僑城在西安、無錫、崑山、溫州、惠州、常熟等地均有落子,不計權益在內的土地價近160億元。就在披露三季報的當天,華僑城一口氣拿下太原煤氣化舊址8宗地塊,總成交價達116.17億元。第三季度,華僑城繼續在無錫、衡陽等地簽約文旅、度假項目,其中無錫華僑城古運河大型文旅綜合項目預計總投資300億元,項目第一期預計將在3年至5年內完成。

據瞭解,自華僑城確定“文化+旅遊+城鎮化”的轉型方向後,已陸續簽下了超過30個項目,每個項目投資均在百億元以上。文化旅遊項目前期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和文化旅遊設施建設,債務高企以及流動資金減少的背景下,華僑城在國內各地砸重金落子,該集團投資的文旅項目群日後能否健康運營,並創造穩定的經濟回報,現在來看充滿了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