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专辑刷量被下架:总有正义不迟到

吴亦凡专辑刷量被下架:总有正义不迟到

吴亦凡专辑刷榜,还不是刷一首歌,一刷就刷所有歌……这么能刷,你们祖上摆摊刷鞋的吧?没点家传秘籍,还真刷不出这水平呢。

幸好,正义这次没有迟到,吴亦凡的整个专辑都被iTunes美区下架了。

本来觉得这挺好,就像家里熊孩子没办法教了就丢到社会上去,挨顿揍就老实了。可看到下架后吴亦凡团队及其粉丝的跋扈嘴脸,他们已经彻底脱离一般意义上的明星和粉丝概念,完全是无度骄纵下彻底扭曲的“熊明星”和“熊粉丝”。他们张牙舞爪,撒泼耍赖的样子,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哦不……是一群李天一。这种人已经不是揍一顿就能教好了,得毙了回炉投胎才妥。

可能是在国内歪门邪道走多了便以为这一套可以包打天下。可笑的是,他们的那些歪门邪道看着那么假,却竟然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记得我第一次记住吴亦凡这个名字是4年前我在《男人装》当副主编时一个同事跟我说:现在吴亦凡特别火。为了证明他的火,同事举了一个例子:吴亦凡过生日,他粉丝说要把他生日的微博转发XXXXX遍,然后就真的转发了XXXXX遍。说着点开吴亦凡的微博给我看,果然,那条微博下头的转发数真的一次不多,一次不少。而我看到的时候,他的生日过去了一阵。

说实话,我听到这种事都觉得可笑,这也太明显造假了吧?几十上百万人做一件事能精确成这样?这世界就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手欠的去给他多转一次?这么反常识的事儿竟然还有人当传奇来说?

好吧,就算我知道这很可疑,但我依然特别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杂志哭着喊着要跟他合作。因为就算数据是假的,但卖出去的杂志是真的,既然有利可图,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是中国人的逻辑——只要我有利,谁倒霉就无所谓了。

是啊!可到底谁倒霉?那毕竟是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啊。

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了我好长时间。还好伟人曾经说过:世界只怕认真二字。当我将整个利益链条捋一遍的时候,谁倒霉也有水落石出了。

就以杂志社和小鲜肉们合作卖杂志作为案例:当小鲜肉们刷掉杂志的时候,杂志社很明显是有利可图的,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以销售数据再去金主爸爸那磕广告都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但刷掉杂志的人可是真金白银花出去了的,利益又在何处?其实也很简单,他们可以通过这种令人惊讶地假数据去和品牌谈代言,和代言费比起来,刷杂志那点钱也就九牛一毛而已;那金主爸爸的利益岂不是被假数据坑了?并不啊,首先,负责投放签字的金主爸爸可不一定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他需要的是交差。所以,谁能够更容易给他好交差的数据,谁就跟容易获得他的认可;再往后,真正的金主爸爸,是不是就被坑了呢?也不是啊,因为真正的金主爸爸可以通过这些假数据去融资啊,无论是股市或者别的途径。最后的最后,谁倒霉?散户!不管是股市的钱或者什么基金的钱,最终其实都是散户的钱。

拍电影、拍电视剧、做综艺……其实套路基本就是这样,换汤不换药。这就是中国最玄幻的一点——最终掏钱买单的人,反而是最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而有决策权和话语权的人都是这根利益链条上的获利者。那么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支持造假,鼓励造假,纵容造假。

因此,在中国,像吴亦凡这样的刷量已经是屡见不鲜了,甚至成了明星标配。他并不是个例,前一阵还有导演曝光电视剧收视率刷量的黑幕;更早之前还有人曝光电影票房刷量的问题;爱奇艺更是为了杜绝人为刷量,取消了前台播放量的显示……可见,中国整个娱乐圈都是建立在刷量这种虚假数据之上的繁荣。

什么叫谎言说了一万遍连自己都信了呢?吴亦凡刷数据就是写照了。当有人说他刷数据的时候,粉丝们还要杀到人家微博下头逼迫人家道歉。真不知这种自信从哪个器官分泌出来的,那些歌啥水平,那些排名咋来的,自己心里没有点逼数吗?

每回写文章说这些当红小鲜肉,都有人留言说:小心他的粉丝爆了你的号。

有些事情要是大家都你不说,我不说,这样纵容的结果就是像吴亦凡之流,能狂妄到造假造到美国去。

我谢谢这些人的关心,但你们真的想多了,目前还没有发生一次。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他们只是虚张声势,水军还是蛮贵的,资源花在我身上,回报不高……

哦……对,多说一句,不要啥都把锅甩给粉丝。看新闻说“因粉丝刷榜,吴亦凡新曲直接被itunes下架!”

不要脸!就你们丫自己刷的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