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是指今天的什麼地方?

老樹1030


綏遠地區在清朝時名為“歸綏道”,屬於山西省管轄;在民國時期,綏遠先建區,後置省。

其實,“綏遠”的本意為“安定遠方”,最早出自漢代桓寬的《鹽鐵論·備胡》:“務以德安近而綏遠”,所以被後世引申為希望邊疆安定的意思,用來命名邊疆。


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歸綏道、興和道的舊地上建立了一個綏遠特別區,這就是綏遠省的前身。直到1928年,蔣介石才在綏遠地區建省,並以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作為其省會城市。當時,綏遠省與熱河省、察哈爾省、寧夏省並稱為“塞北四省”,是拱衛華夏腹地的北方前沿。

民國時期的綏遠省主要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面積為3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天今內蒙古的包頭市、巴彥淖爾市、海南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等大片地區在內。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防止日軍進攻,綏遠省將省會城市移動到了陝壩,至抗戰勝利後才移回歸綏(今呼和浩特市)。


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境內的國民黨軍隊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宣佈武裝起義,隨後解放軍進入綏遠,不費吹灰之力實現了和平解放,也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不過,新中國成立後出於戰略和地理考量,開始逐漸撤銷綏遠省內的許多地區。後來為了更好地管理當地,中央政府在1954年6月決定將原綏遠省併入到內蒙古自治區內,而綏遠也就不再單獨建省。至此,建省26年的綏遠省便不復存在了。


古風吹落梨花捲


中華民國時著名的塞北四省為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

1914年,袁世凱政府將清朝時期的歸綏道興和道合併為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綏遠省,面積約32萬平方千米,人口200餘萬。

1949年9月,綏遠省和平解放。1954年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省的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地區。

綏遠省的設立,是袁世凱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而大力推行民政統治制度的產物。

綏遠和平解放,不得不提一種策略,那就是"綏遠方式"。即刻意對一部分國民黨軍隊作出暫時的讓步,使其保持中立或倒向我方,等收拾完主力部隊後再對其進行改編。

這一方式對當時還未解放的地區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部,率部6萬餘人起義,和平解放綏遠,“綏遠方式”大獲成功。


風車車看天下


綏遠是1928~1954年我國北部邊疆的一個省份,轄區相當於今天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的海勃灣區,海南區、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及烏蘭察布市大部(除化德、商都外),面積32萬9397.19平方公里,人口約222萬9945人。綏遠地形以高原為主:北部是蒙古高原,白雲礦區就坐落於此;中部是河套地區,自古就有“九曲黃河,唯富一套”的說法,長期以來這裡號稱塞上江南,綏遠的主要城市包頭、歸綏等都位於此;南部的鄂爾多斯高原坐落著成吉思汗陵。1954年後綏遠省已全部併入內蒙古自治區,綏遠省的設立與撤銷同中央政府的對蒙政策有密切的關係。

自從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從蒙元手中收復燕京之後蒙元勢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遊牧經濟已無法支撐元朝仿照漢制建立起來的統一帝國,於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復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之前的諸部割據狀態。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體分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內蒙古自治區)、漠北喀爾喀蒙古(今蒙古國)、漠西衛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明隆慶六年(1572)蒙古韃靼部的俺答汗就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修建了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此後韃靼部和明王朝通好,這裡成為雙方互市的場所,明朝將其稱之為歸化城。當時的歸化城用青磚砌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因此當地的蒙古族牧民稱其為“青色的城”,如今這座城市用漢語音譯為呼和浩特。明崇禎五年(公元1636年)後金的皇太極戰勝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至此漠南蒙古諸部歸附於後金政權。凱旋而歸的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改大金國號為大清,同時效法中原漢制稱帝,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北京。

清朝統治者在征服蒙古各部後一方面在中央設理藩院作為管理蒙藏等少數民族的機構;另一方面為分化蒙古封建王公,防止蒙古各部重新聯合為統一的武裝力量,於是按滿洲八旗制度對蒙古各部進行改造——在蒙古地區創立盟旗制度,與此同時由中央直接委派的將軍大臣則駐防蒙古要地以監管各部王公。實際上當時漠南蒙古地區採取自治和官治兩種機關並設的模式:一方面朝廷向當地派駐大臣進行治理;另一方面清政府在盟旗制度下冊封的各個蒙古扎薩克仍具有相當的自治權限。當時清政府在漠南蒙古地區委派的有三位重臣——分別是:熱河都統、察哈爾都統和綏遠將軍,日後的綏遠省正是在清朝綏遠將軍轄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康熙中葉清朝已穩定了在中原內地的統治,然而此時的西北邊疆形勢卻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崛起而充滿變數。康熙十七年清王朝和準噶爾汗國爆發戰爭,漠南蒙古諸部成為清王朝和準噶爾汗國重點爭奪的對象,儘管康熙擊敗了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但在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首領後準噶爾汗國再度成為清朝西北方向的大敵,綏遠地區因為特殊的地緣區位成為雙方重點爭奪的地區。

明隆慶年間蒙古韃靼部的俺答汗仿漢制修建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並與明朝修好互市為身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的晉商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他們走出殺虎口同蒙古各部進行交易。隨著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的簽訂中國商人開始進一步穿越內外蒙古進入俄羅斯境內,於是逐漸形成了一條出殺虎口經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的商道。晚清時期河北、山西、陝西等地自然災害頻繁:清光緒三年至五年由於連續三年大旱而導致了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等省,造成1000餘萬人餓死,另有2000餘萬災民逃荒到外地的大饑荒。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批百姓被迫離鄉背井前往口外尋找新的可開墾的土地。以山西人為主的移民群體帶來的農耕文化和口外蒙古人的遊牧文化逐漸融合,使晉文化得以在當地擴散,同時也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文化融合。經過這番文化融合的綏遠形成了南部以山西漢族移民為主的農業和商業文明,而北部仍保持著蒙古族遊牧文明。清政府出於加強對當地的管理的需要將綏遠南部地區劃歸山西省管轄,北部則由當地蒙古盟旗自治。

到了清末我國的邊疆地區開始出現四處告警的危機局面,為強化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各邊疆大員們紛紛提出遷徙中原內地人口移民實邊和將邊疆各種將軍轄區、辦事大臣轄區改設為和內地一樣的行省編制:1884年(光緒十年)左宗棠在收復新疆後建議朝廷設置新疆省,1887年(光緒十三年)中法戰爭後時任福建巡撫劉銘傳建議朝廷設置臺灣省並出任臺灣首任巡撫,至此清朝的行省數量達到20個。1895年《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因此清朝的行省數量又減少到19個。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置江淮省,但旋即廢除。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改奉天(盛京改名而來)、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為省,此後直到清朝滅亡為止共有黑龍江、吉林、奉天、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二十二處行省,另外一處臺灣行省為日本佔據,直至1945年光復。

臺灣、新疆、東北的先後設省給蒙古地區創造了示範效應:當時蒙古各地面臨著日、俄帝國主義的滲透和侵略,因此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程德全提出蒙古應仿照新疆改設為省起要求蒙地設省的呼聲就日益高漲起來——當時的輿論聲稱:“蒙疆設省利於國家、利於蒙藩且利漢民,所不利者為俄國耳”。辛亥革命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當地的王公貴族們在沙俄的支持下宣佈獨立並在1912年冬至1913年期間侵犯內蒙古。面積狹長地域遼闊的內蒙古由於還處於相對比較原始的盟旗制度治理下,對反擊沙俄和外蒙的入侵十分不利,這迫使當時的中國政府不得不認真思考在內蒙設省——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將清政府時期處於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內蒙古地區拆分為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個特別區並設置都統管轄。儘管特別區和內地的省還是有所不同,但實際上已相當於一個省了。1928年國民政府內政部以《建國大綱》中僅有省治,並無特別區之規定為由建議將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個特別區改設為省。當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將三地改設為省。

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個省的設立在當時的形勢下對穩定邊疆局勢、鞏固中央政府對內蒙古的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卻使內蒙古處於被新設的行省分割統治的局面之下,以致於當時就有人說:“若干年後內蒙古之名將不復存在”。客觀上而言:這是在當時中國面臨列強侵略的邊疆危局下以犧牲蒙古族同胞的利益來強化對當地控制力度的應急政策。隨著民族危機的解除這種應急政策的負面效應表現得日益明顯:當地部分別有用心的王公貴族利用當時蒙古族同胞對改省的抗拒心理陰謀煽動民族對立情緒,甚至試圖策動內蒙古獨立。1945年10月出身蒙古土默特部的烏蘭夫同志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解散以蒙奸博英達賚為首的“內蒙古共和國臨時政府”,組成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內蒙古那些別有用心的王公貴族製造分裂的陰謀落空了。1946年8月烏蘭夫開誠佈公地向中央提出:蒙古族人民迫切希望在中國革命勝利後恢復歷史上的內蒙古版圖。中央表示:對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充分理解並決心在革命勝利後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內蒙古全境解放,12月2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建立在對歷史上內蒙古版圖拆分基礎上的綏遠、察哈爾、熱河三省至此已完成其全部歷史使命,於是在1954年3月6日綏遠省撤銷建制,其轄區全部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關於綏遠這個已經消失的省份,專注於地理知識和旅行資訊的——地理答啦,簡要進行一下介紹。



綏遠是我國在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一個省份,位置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中南部,其管轄範圍大致包括現在的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



綏遠地區在清朝時一部分原為歸綏道,屬山西省,另一部分為內蒙古的興和道,清代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局部,因設有綏遠駐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



1914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當局為增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將歸綏道與興和道從山西和內蒙古析出,設立綏遠特別區,另有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



綏遠省轄歸綏、包頭2市,以及豐鎮、集寧、涼城、陶林、興和、龍勝、歸綏、武東、武西、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薩縣、包頭、固陽、五原、臨河、安北、狼山、米倉、晏江、東勝等22縣及鑲紅旗、鑲藍旗、正黃旗、正紅旗、土默特自力旗、東公旗、中公旗、西公旗、茂明安旗、達爾罕旗、四子王旗、準格爾旗、達拉特旗、烏審旗、扎薩克旗、鄂托克旗、郡王旗、杭錦旗等旗。



綏遠省是與察哈爾、熱河、寧夏並稱的民國塞北四省之一。1954年綏遠省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不過,關於綏遠這個省份的歷史還有故事,依然在民間流傳著。

以上!


地理答啦


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有一座“將軍衙署”,這個“將軍”就是清代第一任的綏遠將軍,名字叫旺昌。

明代,土默川的阿拉坦汗仿照元大都修建了庫庫和屯,明朝政府給庫庫和屯賜名叫“歸化城”,這就是今天呼和浩特的舊城區最早的雛形。

下圖為呼和浩特“阿拉坦汗”廣場

清代雍正年間在歸化城東北為駐防的滿洲八旗官兵又駐新城,這是現在呼和浩特新城區最早的雛形。乾隆初年任命駐防的最高官員為“綏遠將軍”,綏遠將軍管轄漠南的蒙古王公,是漠南地區最高級別的朝廷官員。由此可見,在清代,“綏遠”的核心就在現在的呼和浩特。

下圖為呼和浩特的“將軍衙署”。

民國時期有綏遠省,所轄區域大致就是現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等地。1949年以後,綏遠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會歸綏,即呼和浩特。以後綏遠的轄區開始逐步撤銷,一直到1954年,綏遠省整個被撤銷,併入了內蒙古自治區。


沅汰


綏遠是民國和新中國初期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大體位置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面積大約33萬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原為主,北部是蒙古高原,大都是戈壁沙漠,白雲礦區就在此處;中部是河套地區,黃河穿流而過,土地肥沃,百姓富足,綏遠的主要城市包頭、歸綏等都位於此;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有名的成吉思汗陵就在這裡。

民國時期綏遠(深藍部分)在全國的位置

清末民初,綏遠屬於山西省管轄,當時叫歸綏道。1914年,北京政府為開墾邊區,特將其從山西省分離,設立了綏遠特別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將綏遠特別區改為綏遠省,這是綏遠設省之始。

民國綏遠省地圖

綏遠雖然設立了省級政府,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山西軍閥閻錫山控制之下,閻錫山部下商震、傅作義等人先後主政綏遠,所以山西部隊也被稱為晉綏軍。

經過十餘年的規劃、發展,至1949年前,綏遠省下轄歸綏市和四個行政督察區:

第一區,專署駐武川縣,轄武川、包頭、固陽、薩拉齊4縣及包頭市;第二區,專署駐集寧縣,轄集寧、豐鎮、涼城、興和、陶林5縣;第三區,專署駐東勝縣,轄東勝、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4縣;第四區,專署駐陝壩市,轄陝壩市(今內蒙古杭錦後旗駐地陝壩鎮)及五原、臨河、安北、米倉、狼山、晏江6縣。

1949年後,綏遠和平解放,綏遠省繼續保留,併成立了綏遠省人民政府,省會駐歸綏市。1954年3月,綏遠省建制撤銷,原轄區整體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民國年間那些事


何為新城,其實“新城”不新,為古綏遠城的俗稱,於乾隆二年(1737年)興工,耗時兩年多建成,歷經滄桑和發展演變,系統構建了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新城區的歷史輪廓。

何為將軍府,綏遠城將軍之府邸,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區將軍衙署博物館。

因何而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明歸化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區)建城160多年後,清政府為統領滿、蒙、漢八旗駐軍和掌管西北軍政事務,加強其對蒙古地區的統治,考慮加強駐防,綜合地勢、自然環境、風水等因素,也為避免旗人與其他民族雜居,減少管理難度及滿族漢化等因素,決定在歸化城東北五里的地方興建八旗駐防城,選址今呼和浩特新城區建綏遠城,因而出現了當時歸、綏雙子城的格局,也形成了今天新城、舊城的說法。

新城與將軍府幾乎同步建成。《土默特文史資料》載:“新城街道整齊,房屋建築考究,而且等級森嚴。如將軍署為一百三十二間,都統署為五十四間,協領署為三十八間,佐領署為二十四間……。清代定邊知縣王錞《綏遠城遇雨》中有詩句描寫:雄城屹立壯三邊,山勢峻嶒雨勢連。可想當初綏遠城的政治、軍事地位和地理位置的優勢是如此不可小覷。建好的新城當然需要有人把守,清廷就將右衛將軍移駐該城。綏遠城將軍位尊權重,非一般封疆大吏可比,官級相當於現在軍隊的戰區司令員。從乾隆二年二月,駐守在山西右衛的建威將軍王昌奉旨改駐綏遠城起,到清末宣統末年最後一任將軍堃岫被北洋軍人張紹曾所取代止,在歷時170餘年間,共有78任綏遠將軍在此任職,可以說清朝到民國的200多年來,這裡一直是綏遠地區的政治中心。


李俊標V


我知道綏遠這個名字還是從綏遠和平起義開始的,綏遠省是民國設立的省級行政區劃,全省轄境相當於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的海勃灣區,海南區、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及烏蘭察布市大部,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綏遠省於1954年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429方寸世界


應該歸山西省,風土人情相同。明清就歸山西的


自由控制530


綏遠省雖然撤銷了,但這名字真是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