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交出滿意成績單

株洲交出满意成绩单

株洲交出满意成绩单

新聞發佈會現場。

紅網時刻株洲11月13日訊(記者 聶千川)今日,株洲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經驗與啟示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株洲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決策部署,以改革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出了一批務實有效的“新舉措”,啃下了不少關鍵領域的“硬骨頭”,凝聚了廣泛的“正能量”,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大力推進“動力變革”,加速“動能轉變”

改革開放40年來,株洲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中國動力谷挺起株洲發展“新脊樑”。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車等優勢動力產業加速崛起,“3+5+2”產業體系和15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勢不可擋,其產值規模已佔規模工業比重達70%。一個全產業、全地域、全生態的“中國動力谷”日漸挺起株洲發展的脊樑。

產業轉型不斷加速,主打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優勢產業做優做“強”,成功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全國90%以上的中小航空發動機在株洲製造。

傳統產業日“新”月異,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成為世界行業兩強之一;醴陵陶瓷產業年產值逾600億元,電瓷產量佔全球的1/3;蘆淞服飾年銷售額突破500億元。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壯“大”,世界首款智軌列車、世界第一臺儲能式有軌電車、世界最大功率電力機車以及世界第二條、國內唯一的8英寸專業IGBT生產線均在株洲誕生。突破和掌握了IGBT、磁懸浮、深海機器人、3D打印、水墨印刷等一大批核心技術,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大科技創新“金字招牌”,連續九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

不惜“傷筋動骨”,成功“脫胎換骨”

近年來,株洲以壯士斷腕的意志治理汙染,增添綠色發展的新底色。大力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通過因企施策、掛圖作戰、政策支撐、包乾負責等措施,五年來累計關停汙染工業企業241家,特別是2017年一口氣關停了147家汙染企業,剩餘5家今年將全面關停。二是以背水一戰的勇氣保護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新內涵。

全市軌道交通裝備、硬質合金等產品出口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對外投資項目60餘個,累計投資近10億美元,項目遍佈1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代電氣收購世界海工名企SMD,時代新材併購德國博格公司。全市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5372萬美元增至2017年的21.9億美元,增長40倍。

堅持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地“三權分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株洲市農業增加值206.6億元,是1978年的44.4倍。縣域經濟總量1376億元,佔全市GDP比重53.4%,醴陵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茶陵縣、炎陵縣成功摘掉國家貧困縣帽子,全市整體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

全面釋放了體制機制的強大活力,政府機構和職能不斷精簡。株洲先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八次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市政府工作部門從最多時的50餘個減至30個,市本級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788項減至144項

持續推進以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為重點的政務服務改革,政府服務更規範、更便捷、更高效,株洲市建設投資項目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荷塘區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獲湖南省首屆管理創新獎。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開設餐館、藥店等30個事項實現“一件事、跑一次、一次結”,建設領域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由200多天縮短至50天以內,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實現交房即可交證。

株洲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著力深化市場準入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公佈“三清單一目錄”,組建全省第一家市州股權交易分所,成功創建“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