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馬家軍的奠基人是馬安良,為何最終成就了馬鴻逵、馬步芳家族?

成子盩


馬安良原名馬七五,是馬佔鰲之子,父子二人基本上奠定了西北馬家軍的建制,並非是馬安良一人之功。

清末的西北三馬分別是甘馬馬佔鰲、青馬馬海宴、寧馬馬千齡,其中馬佔鰲的勢力最大,是民國時期眾多馬家軍的淵源,基本上是一個家族式傳承的模式。三個人能夠發跡的基礎,就在於一起歸順和追隨左宗棠西征,跟著朝廷混品位,後來成為董福祥甘軍的主力之一,抵禦八國聯軍,經略西北,造就了馬家近百年的輝煌。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一路奔走,逃至西安,馬安良看準時機,率部前往沿途護駕,成為西狩時期頗受寵信的武將之一。

1911年前後,馬安良部屬已經有步兵5000、騎兵1000,共24個營旗,逐步擴大。他的後代馬廷勤、馬廷賢等人並不出色,勢力不斷衰落。但是,要說馬鴻逵、馬步芳完全出自馬安良,又有所偏頗,後來還有不少此消彼長的變化,牽扯到了很多具體情況。

馬鴻逵祖父是馬千齡,武裝勢力崛起於馬佔鰲之後,其次子馬福祿在對抗八國聯軍的戰鬥中犧牲。馬鴻逵之父馬福祥繼承了其兄的職務和部隊,馬鴻賓是馬福祿之子,馬鴻逵是馬福祥之子,堂兄弟關係。

到了民國時期,西北四馬又分別指馬步芳、馬步青、馬鴻賓、馬鴻逵。

而馬步芳是馬海宴之孫,馬麒之子,馬步青是其兄長。這一支最開始確實追隨馬安良,馬海晏亦受教重用於馬佔鰲。

1895年,河湟事變爆發後,馬海晏兒子馬麒隨董福祥甘軍參與平定事變,獲六品軍功牌。1900年,又隨董福祥入京,在廊坊等地抵禦八國聯軍。1912年8月,馬麟任甘肅西寧鎮總兵,曾為馬安良的西北軍幫統。組建了寧海軍,馬麟從馬安良西軍的系統分離出來,成為一支獨立的武裝勢力,成為馬步芳軍閥的基礎。

馬麒及其子馬步芳、馬步青,孫馬繼援等人,四世擁兵,從1895-1949年,控制著涼州、甘州、肅州、敦煌一帶,是西北諸馬勢力中最大的一支。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簡單來說,槍打出頭鳥,北洋年間,西北馬家軍中馬安良實力最強,又不老實,所以就成了各方打擊的對象。而馬鴻逵和馬步芳家族出自馬安良賬下,趁亂自立,投機取巧,最終成為一方勢力!

馬家軍的崛起,少不得要說一下同治年間的陝甘之亂。陝甘之亂為什麼爆發,原因很多,這裡不太方便講,總之大家知道當時陝甘青地區,有幾個回族人導演一場暴亂。

陝甘之亂的主要領導人,一任四馬。一任指任武,四馬分別是馬化龍,馬佔鰲,馬文祿,馬文義。左宗棠奉命平亂,經過幾年的戰鬥,除了馬佔鰲之外,其餘幾家均被剿滅。馬佔鰲能被保留下來,也是出於維護陝甘地區的穩定考慮 。



總之,馬佔鰲的勢力得以保存,並且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迎駕保護慈禧,受到慈禧嘉獎,因此馬佔鰲得以發展壯大。

馬佔鰲的隊伍裡,有兩名大將馬千齡和馬海宴。馬千齡之子為馬福祥和馬福祿(馬福祿死於八國聯軍侵華),馬鴻逵和馬鴻賓分別為二人之子。馬海燕之子為馬麒和馬麟,馬麒之子為馬步芳和馬步青。


馬佔鰲死後,其子馬安良繼承了他的隊伍。辛亥革命後,陝甘地區爆發起義紛紛響應武昌,馬安良反對革命,鎮壓起義。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陝甘通電贊成共和,馬安良亦罷兵表示服從袁世凱。

袁世凱派趙惟熙出任陝甘總督,因為馬安良在陝甘地區勢力龐大,為趙所忌憚。因此趙採取了分化馬安良的勢力,揍請袁世凱,將馬麒升任西寧總兵,馬麟為涼州總兵,馬福祥為寧夏總兵。

至此,馬海宴和馬千齡家族基本脫離了馬安良的的掌控。馬安良因為受到趙惟熙忌憚,趙惟熙又是袁世凱的人,所以馬安良並不受袁世凱喜歡,一直受到北洋系的排擠,最終黯然垮臺。

馬麒馬麟兄弟則是按照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逐步壯大,後來馬麒先後投靠馮玉祥和蔣介石,形成了青馬集團。青馬集團在馬麒之子馬步芳手中發展到了巔峰。


同樣,馬福祥也是贊成共和,受到北洋政府暗中扶持脫離馬安良,後來又先後投靠馮玉祥和蔣介石,形成了寧馬集團。其子馬鴻逵和侄子馬鴻賓是你寧馬集團的兩位核心人物。

至此,西北馬家軍中,創始人甘馬馬安良沒落,青馬和寧馬兩大集團形成。


胡史亂翔


大謬不然!西北馬家軍的奠基人絕對不是馬安良!馬家軍的奠基人有三位,他們是馬佔鰲(馬安良之父,馬廷賢祖父)、馬海晏(馬步芳、馬步青祖父)以及馬千齡(馬鴻賓、馬鴻逵祖父)。

清末同治年間西北的那場大變亂,馬佔鰲率領的變民軍隊於太子寺之戰擊敗左宗棠的清軍後審時度勢向清軍投誠,當時力排眾議支持馬佔鰲投誠的就是軍隊中的兩位大佬馬海晏和馬千齡。這隻軍隊在歸順清廷後逐漸壯大,發展為馬佔鰲、馬海晏、馬千齡三派勢力。

馬海晏和馬千齡的後代一直盤踞西北形同割據,直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的孫子輩馬步芳、馬鴻逵等人才被彭老總率領的我第一野戰軍殲滅。

馬佔鰲一派運氣就比較差了,早在民國初年,馬佔鰲之子馬海晏就在和北洋勢力皖系軍閥張廣建的角逐中失敗,被迫下野。他的兒子野心勃勃的馬廷賢、馬廷勷幾次起事亦被鎮壓,馬廷勷後來更是投靠日偽,做了可恥的漢奸,遺臭萬年。

所以題主題目的答案顯而易見了,馬安良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他在權利角逐中不敵北洋軍閥張廣建,可以說是強龍力壓地頭蛇了,僅此而已。


林屋公子


馬鴻逵馬步芳叔侄縱橫西北多年,但是馬家軍真正的奠基人是馬安良,雖然他們號稱馬家軍,都姓馬,但是卻是三個家族。


馬家軍的崛起要從同治回亂說起,19世紀末,陝甘動亂,左宗棠率領湘軍北上平亂。雖然湘軍英勇,但是在西北不熟悉環境,加上民族宗教關係複雜,很是棘手。後來,馬佔鰲投降,派兒子馬七五傳達,左宗棠甚為高興,後來,親自給馬七五改名馬安良。

馬安良繼承父親的勢力,利用官府的支持和宗教關係,接下來幾年苦心經營,終於成為一方勢力!

後來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覺得南方軍隊革命思想傳播嚴重,而西北軍隊消息閉塞,更加忠誠,於是下令董福祥率領甘軍入京,進京之後的甘軍也沒有讓朝廷失望,苦戰洋人,誓死護衛紫禁城!

馬安良抓住機會,千里迢迢到達黃河口,迎接洮南的慈禧一行人,並且護送到西安。後來董福祥被撤職查辦,甘軍被解散。而西北軍務不能沒有,慈禧回京後,大力扶持馬安良的馬家軍!其中還有馬福祿,馬麟。



後來形勢變化,馬安良審時度勢,號稱革命軍,不管誰是領導人,他都第一個宣佈支持!藉著中原亂局在西北不斷擴充勢力,成為實際上的“西北王”。

後來馬安良逝世,他的五個兒子沒有能力震懾諸將,於是馬福祥和馬麟把寧夏和青海劃出,利用馮玉祥徹底清除馬安良的殘餘勢力,擁兵自重!他們的後代就是馬鴻逵和馬步芳,後來的民國大軍閥!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無筆史官


西北馬家軍,主要是指民國期間,控制著中國西北的甘肅、寧夏、青海等省份的地方軍閥。主要有“西北三馬”之稱,分別為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馬家軍首腦均為回族,信奉伊斯蘭教。確如題主所說,馬家軍的奠基人是馬安良,為什麼到了民國時,馬家軍中卻沒有了馬安良的後人,卻以馬步芳、馬鴻逵等人為首呢呢?





馬家軍最初崛起,還要追溯到清末時期的同治回亂。同治三年,陝西、寧夏等地爆發回亂。馬佔鰲也是回亂中的一員。左宗棠奉清廷之命前去平叛。看清大勢的馬佔鰲乘勝求撫,率部隊歸降了左宗棠,馬佔魁的部隊中,馬步芳、馬鴻逵等人的先祖馬海宴和馬千齡等人也是馬佔鰲的得力部將。左宗棠將其收編並授予官爵,並隨同大軍一起平亂。這件事奠定了馬家軍崛起的基礎。


馬佔鰲死後,他的兒子馬安良以長子身份繼承了父親的遊擊銜職位,隨後被編入甘軍董福祥部,並參與了抵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馬鴻賓等人的父輩馬福祿也戰死沙場。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逃出西逃,馬安良率部前去護駕,得到了慈禧的賞識,也因此爬上了總兵的職位。

在清末時,西北諸馬的實力依然以馬佔鰲系(子馬安良)為首,控制著馬海宴系(子馬麟、馬麒,孫馬步芳)和馬千齡系(馬福祿、馬福祥,孫馬鴻賓、馬鴻逵)。



到辛亥革命爆發時,馬安良的西軍已經有數千的兵力,馬安良擁兵自重,成為甘肅的土皇帝。1914年,北洋軍閥派張廣建擔任甘肅都督,張廣建拉攏其他將領,孤立馬安良,最終馬良被逼離開蘭州,後由於馬安良鎮壓藏民,被張廣建以妄生是非為由將其撤職,馬安良自此徹底失勢,他的家族也淡出了西北政治舞臺。


在北洋軍閥與馬安良的鬥爭中,北洋軍閥拉攏了原屬於馬安良體系的馬麟、馬麒、馬福祿等人,他們趁機崛起,分別在寧夏、青海、甘肅等地發展和擴充勢力。北洋軍閥覆滅後,馬海宴的孫子馬步芳已完全佔據了青海,而馬千齡系的兩個孫子馬鴻逵和馬鴻賓也佔據了寧夏,他們替代馬安良,成為西北割據一方的軍閥。“西北三馬”一直統治著西北數省,直至1949年方被解放軍消滅,馬鴻賓投誠,馬步芳和馬鴻逵則逃往臺灣,後客死他鄉。


鳶飛九天2018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到清末時期的西北迴亂了,當時西北迴亂有三位大佬是這次叛亂的策劃者,其中實力最為強大、最有影響力的是馬佔鰲,另外兩位大佬則是馬千齡、馬海宴二人。

其中馬佔鰲就是後來西北馬家軍的奠基人馬安良的父親,馬千齡則是後來的西北三馬中馬鴻逵、馬鴻賓二人的爺爺,他們分別在民國後期掌握著寧夏以及甘肅兩省,是當地的大軍閥,而馬海宴則是當時西北三馬中最強大的一馬青海王馬步芳的祖父,馬步芳是這三馬中名氣最大的,也是最兇名昭著的,他們在民國後期以及抗日戰爭中權勢達到了頂峰。



但是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馬佔鰲和馬安良的後人都去哪兒了?為什麼沒有在西北大地上佔據一席之地?

西北迴亂馬佔鰲、馬安良等人的崛起

首先我們得說一下馬安良這個人,西北迴亂在當時轟炸了整個西北大地,身在清廷的慈禧太后等人都無不震驚萬分,當即派出了左宗棠帶領大軍前往西北平亂。



因為左宗棠的部隊沒有在西北這種特殊的環境中作戰過,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遭遇了小敗,但馬佔鰲等人仍舊感受到了左宗棠部隊的強大,他們知道如果等左宗棠反應過來,等待自己的絕對是死路一條,所以馬佔鰲經過深思熟慮後,將自己的兒子馬安良派到了左宗棠的部隊中請降,因此西北迴亂才算徹底的了結,為了安撫馬佔鰲等人的心,慈禧太后給馬佔鰲等人加封了高官厚祿,給予了很多權力。

正是因為憑藉著搭上了朝廷這條線,當年回亂中的馬佔鰲、馬千齡等人才能將勢力逐漸發展壯大,一直到清朝滅亡民國初年的時候,其中最為強大的是馬佔鰲兒子馬安良的勢力。

馬安良一系的沒落以及馬步芳等人的崛起

他手中坐擁著大軍,他的勢力佈滿了整個甘肅,成為了甘肅真正意義上的土皇帝,但也因此受到了當時北洋軍閥們的忌憚,最終被北洋軍閥趕回了他河州的老家,在河州馬安良同樣不甘心於此,他隨時準備著起兵攻佔回甘肅的府城蘭州,但後來兵敗再度的被北洋軍閥鎮壓了。

自此之後西北一帶最為強大的回民勢力馬佔鰲、馬安良一系開始逐漸走向沒落,而當年的那些回民勢力相繼壯大,開始出現了十馬、五馬,最終在殘酷的淘汰之下,只剩下了三匹強大的馬,那就是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等人。

他們分別掌控著三個省,在後來都聽命於蔣介石的號令,接受國民政府的冊封,在抗日戰爭中也組建騎兵趕赴中原抗過日,當然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對外來者也極盡了血腥的手段,最終他們經歷了抗日戰爭,進入了內戰的大對恃中,內戰結束後馬步芳因為曾經做過的事情不容於世,最終逃出了國外,在沙特阿拉伯定居了下來,而馬鴻賓、馬鴻逵則在他們的老本營度過了晚年。



(馬鴻逵)

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作為一開始馬家軍的奠基人、西北大地上最強大的馬安良一系沒能撐到最後面的原因,正所謂槍打出頭鳥,馬安良是當時西北大地上的一面非常顯眼的旗幟,北洋軍閥們如果想要在西北大地上建立自己的勢力,必定會與馬安良以及其他回民勢力產生衝突,這個時候北洋軍閥們就想到了採用殺雞儆猴的手段,馬安良因此成為了那隻被殺的雞,因為北洋軍閥的針對,導致了馬安良一系的沒落,最後馬步芳等人才能憑藉著自己祖上積攢下來的實力迅猛發展,成為了西北一帶的土皇帝。


孤客生


西北馬家軍最為出名的就是馬步芳、馬鴻逵等西北三馬,尤其是馬步芳的荒淫殘暴和倒行逆施,更是令其遺臭萬年。但馬氏家族統治西北其實長達82年,只是到了民國才變得臭名昭著,在此之前都是“國之棟樑”,這種形象的巨大反差來源於首領的更換。

亂中嶄露

正如題目所說,西北馬家軍的真正奠基人

馬安良,其原名馬七五,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他的出身不高,能夠做到高位,那是機緣加能力的結果。

馬安良的機緣就是同治年間在西北地區掀起滔天血海的回亂,動亂波及陝甘兩省,死傷無數。

此時太平軍和捻軍鬧得正凶,清廷無暇西顧,動亂愈演愈烈,清廷暫時壓制太平軍和捻軍後,派多隆阿平定了第一次回亂高峰,但不久多隆阿戰死,清軍撤退,亂軍捲土重來。

直到湘軍克復南京,剿滅捻軍後,清廷再派左宗棠率湘軍精銳進入陝甘平亂。

左宗棠的初定戰略只有一個,那就是殺,拒絕一切大股義軍的乞降請求,誓要徹底杜絕亂軍再叛的機會。

清軍初期進展順利,平定了亂軍大頭馬化龍,但接著卻在太子寺被馬佔鰲出奇兵擊敗。

不過馬佔鰲是個識時務的人,他看出來亂軍必敗無疑,為了自身利益考慮,他在大勝之後,卻派人去請降。

左宗棠自然應允,不過為了防止義軍詐降,他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可馬佔鰲不僅全部答應了,還把長子馬七五等十位亂軍首領的兒子送到清軍大營為人質。

這一送,送出了馬七五的全新人生。

為了威懾,左宗棠命軍士“張弓注視,舉刀按鞘,夾道羅列”,但年僅17歲的馬七五毫無懼色,對答如流。左宗棠很是奇異,當即接受了馬佔鰲的投降,並給馬七五改名“馬安良”,寓意除暴安良。

清末崛起

歸降後,馬佔鰲部被左宗棠將河州回軍編為馬旗三隊,馬佔鰲為督帶,算是湘軍的分支之一。

順便一提,隨馬佔鰲一起投降的還有他的心腹愛將馬海宴和軍師馬千齡,馬步芳就是馬海晏的孫子,馬鴻逵是馬千齡的孫子。

搭上湘軍這條大船,馬佔鰲父子混得是風生水起,隨董福祥剿滅各路起義軍以及收復新疆等戰役,逐漸成為董福祥甘軍的主力之一。

1886年,馬佔鰲去世後,馬安良承襲了父親的職位。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廷名董福祥率甘軍開赴北京保衛京師,馬安良奉命增募了回軍馬隊十個營,隨同董福祥前往北京。

1895年,河湟地區爆發回民起義,董福祥奉命率軍回甘肅鎮壓起義。馬安良在此次作戰中有功,賞穿黃馬褂,升巴里坤總兵。

1898年,董福祥奉命再次率甘軍赴北京,馬安良則以" 維持地方" 為由留在甘肅。因為董福祥部下不少人加入義和團,在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董福祥遭免職,馬安良奉命裁減,只許保留馬隊三個營。

但他頭上的人已經沒有了,隨著清廷對邊疆控制力急劇萎縮,馬家軍逐漸壯大,並且開始走向分裂。

鎮壓擴軍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很快全國大半省份宣告獨立,陝西即是其一。

不過清廷的陝甘總督長庚和陝西巡撫升允策劃武裝鎮壓,馬安良得知後,立馬錶示積極支持,隨後他就以此為由組建了西軍馬步十四營,自任總統,馬麒、馬麟(均為馬海晏之子)任幫統。

馬安良率西軍會同張行志的壯凱軍、陸洪濤的振武軍,一起進攻陝西革命軍,但戰事不順。清帝退位後,袁世凱掌權,馬安良退回蘭州。

此後甘肅陷入內部爭鬥,舊派趙惟熙表示贊成共和,被袁世凱任命為甘肅都督,而甘肅省臨時議會議長李鏡清等進步力量則與其對抗。

趙惟熙企圖藉助馬安良的力量“統一”甘肅,極盡拉攏之意,請求袁世凱任命馬安良為甘肅提督,馬麒為西寧總兵,馬麟為涼州(今武威)總兵,馬佔奎(馬佔鰲堂弟)為中營協統,馬福祥(馬千齡之子)為寧夏總兵。

馬安良為了擴大權勢,也選擇了打到臨時議會這一招,派軍隊封鎖了議會,並派人刺殺了李鏡清。

樹大招風

做掉李鏡清後,馬安良通過運作,掌握了甘肅省議會,擋在馬安良掌握甘肅路上的,就只有趙惟熙了。

馬安良積極活動,想要取趙惟熙而代之。他授意西軍中的將領聯名致信袁世凱,提出"甘人治甘",請求以馬安良主持甘肅政務,還派人賄賂總統府各級官吏,疏通關係。

趙惟熙於馬安良的矛盾日漸激化,趙惟熙日趨下風,最後離職,如無意外,甘肅總督就是馬安良的囊中之物。關鍵時刻,袁世凱插手了,調親信張廣建率一個混成旅任甘肅都督,防止馬安良掌握甘肅割據。

張廣建人生地不熟,上任之初還是跟馬安良客氣了一番,到後來就不客氣了,不斷拉攏其他將領以孤立馬安良,就連馬安良的親信馬麟等人也傾向於張廣建。

在張廣建和北洋政府的不斷打擊下,馬安良失勢,於1918年病逝。

後繼者起

馬安良失勢了,但是馬麟、馬麒、馬福祥等人沒有,他們被北洋政府拉攏,並在此後北洋政府內部直系、皖系、奉系大打出手的時候,趁機崛起,分別在寧夏、青海、甘肅等地發展和擴充勢力。

他們的下一代更進一步,馬步芳已完全佔據了青海,即青馬,馬千齡的兩個孫子馬鴻逵和馬鴻賓分佔寧夏和甘肅,割據一方,一直存在到解放軍到來。


平沙趣說歷史


民國時期的大閥,大多都是清朝老牌地方勢力的延續。馬鴻奎,馬步芳就是如此。他們的成功,既緣起於馬安良,也受益於自己曾經的積累!

統治回亂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暴動,其行為令人髮指!因回亂而死的人不計其數。當時馬家軍都是殺手一般人物。我嚴重反對給馬家軍洗地的行為!


左宗棠率領湘軍西北平亂,用分化的計策策反了馬家軍的一支馬佔鰲,而馬安良就是馬佔鰲的兒子。西北平亂並沒有傷及馬家的根本。這裡的馬家雖然都姓馬,但其實是好幾只。除了馬佔鰲和馬安良父子檔。還有馬千齡、馬海宴二人。這三個人是回亂的主要發起者,卻最終都得以實力保存!

清政府在評判後,怕激化矛盾,也沒有將亂軍打散。而是採用了懷柔政策招安了他們。回軍不但沒受損,還越來越壯大,直接掌控了西北。而最大受益者就是馬佔鰲和馬安良父子。一躍成為西北王一般的存在。


清朝滅亡,北洋政府時期,對地方的控制越來越弱,馬安良等部趁機將勢力擴大到青海,甘肅和寧夏。回軍的勢大引起北洋政府的忌憚,先後兩次收拾了馬安良,馬安良從此一蹶不振。

地方勢力就是如此此消彼長。馬安良勢敗,後繼無人,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等三人趁機做大!

這場起源於回亂,前後長達幾十年的馬家地方割據,直到內戰結束後,新中國才徹底消滅這些作威作福的地方實力。雖然馬步芳等有過抗日行為。但不能忘記回亂,以及其後長期的割據對當地的迫害。歷史要以兩面性來審慎看待!

君箋雅聊歷史,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君箋雅侃紅樓


西北馬家軍的淵源

西北馬家軍是指在民國時期實際控制中國西北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的統稱,當然,要說到淵源就要說到晚清時期的陝甘回亂了,這裡面就要說到馬家軍開山祖師爺馬佔鰲了,在同治元年率眾反清,是為陝甘回亂。

清廷一直重視對西北的控制,在清廷塞防派看來,西北是大清的咽喉之所在,因此派左宗棠前去平叛,1872年馬佔鰲在一次戰役中擊敗湘軍,並且挾勝求撫,當時左宗棠以此馬為良馬將馬佔鰲收編,並且幫助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其手下重要頭目都加官進爵,成為西北新興的實力派。這裡面的頭目就包括馬海宴和馬千齡。

在當時抗擊八國聯軍侵華時,馬家軍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最英勇的部隊,尤其是在慈禧太后西獵途中,馬家軍表現良好,深得清廷器重。

清廷為了防止馬佔鰲一家獨大,也採取分而治之,讓馬佔鰲主導西北,並且轄制馬海宴、馬千齡家族。

馬佔鰲的兒子是馬安良;

馬海宴的兒子一個是馬麒一個是馬麟,馬麒的兒子是馬步芳、馬步青,馬步芳實際上繼承的是馬海宴那一支;

馬千齡的兒子裡有馬福祿和馬福祥,馬福祿的兒子是馬鴻賓,馬福祥的兒子是馬鴻逵,馬鴻逵實際上繼承的是馬千齡那一支。

馬安良為何是西北馬家軍的奠基人?

為什麼說馬安良是西北馬家軍的奠基人呢?西北馬家軍真正能夠稱得上軍閥是在民國時期,所以,馬佔鰲只能算是晚清的人物,馬安良隨馬佔鰲收復新疆,建功立業,並且取代馬佔鰲掌握這支回族武裝,後來在八國聯軍侵華時,馬安良率眾酒駕,博得了慈禧的賞識,逐漸成為西北大員。

到民國初年,馬安良以西北軍的資本,在民國初年,掌控甘肅,成為名副其實的馬家軍奠基人,但是馬安良並不為袁世凱所喜歡,因為袁世凱也知道馬安良和清廷的關係,因此對馬安良很不放心,任命趙惟熙為甘肅都督,馬安良很生氣,畢竟馬安良還掌握著西北的軍政大權,於是馬安良開始策劃西北迴族將領請求“甘人治甘”,要求馬安良主持甘肅政務,袁世凱當然看在心裡,對於這種行為,是極為排斥的,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政府與馬安良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大。

在袁世凱的接連打擊之下,馬安良的勢力也得到遏制,1918年馬安良病逝於河州,馬安良其子率領馬安良殘部一度成為土匪,危害地方,一點點被消滅,所以馬安良這一脈未能成就氣候。

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是如何成為西北三馬的?

在制衡馬安良衰落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權力鬥爭的過程,往往想要控制西北的內陸軍閥,大部分選擇繼續扶持了除馬佔鰲之外的另外兩隻馬家軍,也就是馬海宴和馬千齡那兩支,這兩支在民國期間都得到了發展。

馮玉祥北京政變後打算將西北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因此暗中分化馬家軍,使馬安良的那一支再次受到打擊。

馬海宴的兒子馬麒和孫子馬步芳創立了“青海馬家軍”,逐漸獨步青海,被稱為青馬,馬福祥的兒子馬鴻逵和馬鴻賓掌管寧夏,被稱為寧馬。


史論縱橫


沒有馬步芳和馬家軍,日本人就打入西北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