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馬家軍的奠基人是馬安良,為何最終成就了馬鴻逵馬步芳家族?

一天一天

馬家軍內部分為三大派系,即甘肅馬家軍、寧夏馬家軍和青海馬家軍,其中寧馬和青馬都出身自甘馬。嚴格來說,馬安良只成就了馬步芳家族,而不是馬鴻逵家族。馬鴻逵家走得是科舉正途,是朝廷防止馬安良一家獨大而可以扶植的力量。

馬佔鰲是馬家軍始祖,他本是河州漠泥溝的一個阿訇。清朝同治年間陝甘鬧起義,馬佔鰲因為組織才能突出,被推選為河州義軍的大統領。清政府在平定太平軍和捻軍後,派左宗棠率重兵進陝甘圍剿。

農民軍在正規軍面前從來都是不堪一擊,很快陝甘各地被左宗棠用鐵腕手段鎮壓下去,但在河州卻遇到了困難。馬佔鰲和馬海宴(馬步芳的爺爺)在太子寺一戰擊斃清軍將官140多人,打得左宗棠潰不成軍。

左宗棠害怕朝廷責怪,同時馬佔鰲也認為以“一隅之力抵全國”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就主動向左宗棠投降了。這樣馬家軍就從起義軍變成了清軍。

馬佔鰲招安後迅速幫清軍平定了陝甘的所有義軍,但始終是個下級軍官。馬家軍的崛起完全在於他的兒子馬安良。

馬安良也是靠鎮壓同胞起義發家的,但他善於用平亂的名義打擊異己,將西北伊斯蘭教的教權掌握在手中。所以在清末民初的亂世中,西北政局的穩定只有依靠馬安良。

馬安良在民國初年有個外號叫“西北天子”,他的部將馬海宴、馬麒父子也跟著水漲船高。馬麒被馬安良提拔為西寧總兵。他在任上創建了“寧海軍”,也就是青海馬家軍的前身。

所以說馬步芳家族的真正崛起是靠了馬安良的力量,但馬安良生得兒子卻不怎麼樣。後來馮·玉·祥率部進西北後,馬麒挑撥馬安良後人反馮,甘馬家族被馮徹底消滅。這樣馬家軍就只剩下馬步芳和馬鴻逵家族了。


史料不輯

馬佔鰲死後他兒子馬安良歸左宗棠成為馬家軍主帥,左宗棠死後,馬安良歸甘肅新軍董福祥領導,殺八國聯隊的先鋒部隊立了大功,又去甘肅鎮壓起義軍,封黃馬褂,步步升高到總兵提督。到了民國反對共和,後支持革命黨成為馬安良成為西北太上皇。當北洋軍控制甘蕭的皖派張廣建甘蕭督軍時,馬安良才被迫回河州老家,民國九年馬安良66歲病故。

馬安良的三子馬廷勷接印馬家軍後,老西北軍改為國民軍第二十七師長,去與東北軍張作霖和吳佩孚被馮玉祥部在河北焦作殺害。

馬佔鰲的軍師馬千齡也是馬佔鰲侄女婿降淸左宗棠後,馬千齡也是回族起義領導之一而五子馬福祥在北洋時間西北邊防會辦,又任北京政府航空督辦,1927年投蔣介石後,馬福祥任青島市長、安微省主席、中央委員、軍事委員,馬福祥因患心臟病辭掉蔵蒙委員長,1932年8月,57歲病故。共三子。

馬福祥長子馬鴻逵任寧夏省主席以15軍總指揮兼長,後抗日戰爭任八、十二戰區軍副長官,西北軍行政公署副長官,在寧夏共17年軍、政封建統制,1970年死於美國洛杉磯。

1930年,西北軍馮玉祥、閻錫山失利,馬佔鰲之孫馬麒父子(馬步芳)投靠蔣介石,不久馬麒死後,馬步芳發表他親叔馬麟任青海省主席,馬步芳任新軍九師師長。1932年馬步芳任青海政府委員兼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蔣介石令孫殿英,柴達木屯墾督辦,進攻包頭西進被馬鴻逵、馬步芳攔阻被蔣介石收回命令,而孫殿英與西北軍作戰失敗。

馬步芳任青海省代主席,西北五省(陝甘寧青新)總長,36年派兵清巢中共工農紅軍西路軍,1938年青海省主席,任國民革軍第82軍長兼1oo師長,參加抗日戰爭。1946年鎮壓新疆起義和青海省玉樹起義,1949年,馬步芳任西北軍行政公署長官積極反共內戰,失敗後逃往臺灣,後轉任沙特阿拉伯大使……


黃雲強5

、西北馬家軍興於清朝同冶年間(1862一一1874)的甘肅回民事變。馬佔鰲,馬海晏,是回民事變的主要首領,馬千齡隨無軍職,但在協助馬佔鰲,馬海晏降清,以及後來組織民團,積極配合馬佔鰲,馬海晏平息歷次回亂有功,也被清廷收編。

按說馬佔鰲是甘肅回民事變中被大家公推的首領,又是帶領大家降清升官進爵的貴人,他的家族勢力之大,不應該在西北馬家勢力範圍內衰落,但事實卻相反,馬佔鰲死後,有兒子馬安良子襲父職,繼承父業,在清末民初的歷史風雲突變中,走向衰落,促使馬安良家族衰落,馬福祥,馬麒家族勢力壯大的主要原因歸納為三點。

1;庚子之役:
(馬福祥)

一九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吏稱庚子之役,馬安良,馬福祥,馬海晏率回軍隨董福祥開赴北京,與八國聯軍作戰。庚子之役,由於受清廷對回軍各部的分封住防,整編,統一調配,回軍內部走向分化,自成體系。

2:,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回族勢力各尋門路:
(馬麒)

辛亥革命後,由於北洋政府走馬燈似的換總統,各方勢力都在拉攏西北迴軍勢力,由於西北迴軍勢力己形成各自的家族勢力,所以在選邊站隊上,各自為政。先是馬福祥投奔馮玉祥門下,把部隊交給兒子馬鴻逵,侄子馬鴻賓帶領,自己轉投蔣介石。後是馬麒暗通四方謀求利益。只有馬安良留置省城,先是貪念清廷榮耀,不懇響應革命,引起各方反對,後又轉身一變,自任國民黨甘肅書記長,更加引起各方勢力的不滿,在各方勢力的擠下,馬安良勢力在甘肅衰敗。而寧夏,青海從甘肅分省後,馬福祥,馬麒家族勢力卻更力壯大。

3:"河湟事變″馬安良家族勢力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馬安良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馬廷輔,馬廷右,馬廷勷,馬廷賢,五子名不詳,如果不是"河湟事變″,還是有一定的勢力。

一九二七年秋,馬仲英起兵造反,吏稱"河湟事變″,事變之初,馬廷勷正好從涼州趕來奔叔父馬國良的喪事,馬麒,馬廷勷想以長輩身份從中說和,平息事變,卻不料國民軍劉鬱芬一意孤行,不聽勸阻,當馬仲英進攻河州時,馬廷勷還打算協助馬麒以議和誘捕馬仲英撲滅戰火,並派堂弟馬廷斌說服馬仲英同意接受議和,卻不料議和那天馬仲英沒來,只派了幾個代表,誘捕馬仲英的計劃落空,馬廷斌怕不好給圍剿的國民軍交代,就把馬仲英的代表逮捕,押送國民軍處理,此事激怒馬仲英,馬仲英率眾要抄馬廷勷的家,馬廷勷急調撒拉回兵抵住了馬仲英的進攻,但劉鬱芬不想信,認為是馬廷勷暗通馬仲英,為了表明心機,馬廷勷只好返回涼州。後投蔣介石,被蔣重用,成為西北迴軍勢力最大的一股,但在軍閥混戰中又兵敗,改投馮玉祥,後被槍斃。

圍剿馬仲英的國民軍,由於不信任馬廷勷,抄了馬廷賢的家,燒了馬廷賢的公館,馬廷賢大怒,聚眾起兵聯合馬仲英一起造反,後來由於和馬仲英發生分岐,又分道揚腸。馬廷賢聚眾起兵為害地方數年,所到之處燒,殺,搶,奸,無惡不作,後投蔣介石被重用,在軍閥混戰中兵敗,出走天津當了日本人的走狗,日本投降後,被關進監牢,解放後,由於民憤極大被槍斃。

縱觀歷史,馬安良家族衰敗,除了回軍內部分化,各自成體系,參與軍閥混戰戰敗外,主要原因還是壞在"河湟事變″,最終導致馬安良家族滅亡。而成就了馬鴻逵,馬步芳家族!


鷹x眼

馬安良靠父親成就了他,辛亥革命爆發後,馬安良岀任精銳西軍總統,帶領隊伍,鎮壓革命。後來,清帝退位,民國成立,他投靠了袁世凱,後又加入國民黨,1920年病逝。

民國初年以後,盤踞西北的諸馬經過數次政治變臉,實現了他們的目標。馬鴻逵馬步芳掌管青海、寧夏和甘肅政局時,從政治到軍事乃至統治方略,都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他們的武裝演變成現代軍隊,牢牢掌握著民國時期整個西北社會的軍政權。這就是西北馬家軍雖然奠基人是馬安良,但卻成就了馬鴻逵馬步芳了。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再大的功績也逃不過歷史輪迴,更何況一個在歷史長河裡翻不起小小浪花的馬氏家族。

對於最先開拓西北的馬安良來說,沒能跟對大方向可以說是他失敗的最大原因。當年馬安良稱霸寧夏甘肅,風頭一時無兩,卻因為不肯革命而成為眾矢之的,由此遭受重創,而其他馬家軍趁機崛起,其中就有馬鴻逵馬步芳的父輩馬麒馬福祿等人,從此馬安良一家獨大之勢不再。後來又經過河湟事變等一系列打擊,馬安良的勢力不斷衰弱,西北形成青馬馬步芳,寧馬馬鴻逵兩大集團,馬家軍的格局自此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