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马家军的奠基人是马安良,为何最终成就了马鸿逵、马步芳家族?

成子盩


马安良原名马七五,是马占鳌之子,父子二人基本上奠定了西北马家军的建制,并非是马安良一人之功。

清末的西北三马分别是甘马马占鳌、青马马海宴、宁马马千龄,其中马占鳌的势力最大,是民国时期众多马家军的渊源,基本上是一个家族式传承的模式。三个人能够发迹的基础,就在于一起归顺和追随左宗棠西征,跟着朝廷混品位,后来成为董福祥甘军的主力之一,抵御八国联军,经略西北,造就了马家近百年的辉煌。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路奔走,逃至西安,马安良看准时机,率部前往沿途护驾,成为西狩时期颇受宠信的武将之一。

1911年前后,马安良部属已经有步兵5000、骑兵1000,共24个营旗,逐步扩大。他的后代马廷勤、马廷贤等人并不出色,势力不断衰落。但是,要说马鸿逵、马步芳完全出自马安良,又有所偏颇,后来还有不少此消彼长的变化,牵扯到了很多具体情况。

马鸿逵祖父是马千龄,武装势力崛起于马占鳌之后,其次子马福禄在对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牺牲。马鸿逵之父马福祥继承了其兄的职务和部队,马鸿宾是马福禄之子,马鸿逵是马福祥之子,堂兄弟关系。

到了民国时期,西北四马又分别指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鸿逵。

而马步芳是马海宴之孙,马麒之子,马步青是其兄长。这一支最开始确实追随马安良,马海晏亦受教重用于马占鳌。

1895年,河湟事变爆发后,马海晏儿子马麒随董福祥甘军参与平定事变,获六品军功牌。1900年,又随董福祥入京,在廊坊等地抵御八国联军。1912年8月,马麟任甘肃西宁镇总兵,曾为马安良的西北军帮统。组建了宁海军,马麟从马安良西军的系统分离出来,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势力,成为马步芳军阀的基础。

马麒及其子马步芳、马步青,孙马继援等人,四世拥兵,从1895-1949年,控制着凉州、甘州、肃州、敦煌一带,是西北诸马势力中最大的一支。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简单来说,枪打出头鸟,北洋年间,西北马家军中马安良实力最强,又不老实,所以就成了各方打击的对象。而马鸿逵和马步芳家族出自马安良账下,趁乱自立,投机取巧,最终成为一方势力!

马家军的崛起,少不得要说一下同治年间的陕甘之乱。陕甘之乱为什么爆发,原因很多,这里不太方便讲,总之大家知道当时陕甘青地区,有几个回族人导演一场暴乱。

陕甘之乱的主要领导人,一任四马。一任指任武,四马分别是马化龙,马占鳌,马文禄,马文义。左宗棠奉命平乱,经过几年的战斗,除了马占鳌之外,其余几家均被剿灭。马占鳌能被保留下来,也是出于维护陕甘地区的稳定考虑 。



总之,马占鳌的势力得以保存,并且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迎驾保护慈禧,受到慈禧嘉奖,因此马占鳌得以发展壮大。

马占鳌的队伍里,有两名大将马千龄和马海宴。马千龄之子为马福祥和马福禄(马福禄死于八国联军侵华),马鸿逵和马鸿宾分别为二人之子。马海燕之子为马麒和马麟,马麒之子为马步芳和马步青。


马占鳌死后,其子马安良继承了他的队伍。辛亥革命后,陕甘地区爆发起义纷纷响应武昌,马安良反对革命,镇压起义。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陕甘通电赞成共和,马安良亦罢兵表示服从袁世凯。

袁世凯派赵惟熙出任陕甘总督,因为马安良在陕甘地区势力庞大,为赵所忌惮。因此赵采取了分化马安良的势力,揍请袁世凯,将马麒升任西宁总兵,马麟为凉州总兵,马福祥为宁夏总兵。

至此,马海宴和马千龄家族基本脱离了马安良的的掌控。马安良因为受到赵惟熙忌惮,赵惟熙又是袁世凯的人,所以马安良并不受袁世凯喜欢,一直受到北洋系的排挤,最终黯然垮台。

马麒马麟兄弟则是按照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逐步壮大,后来马麒先后投靠冯玉祥和蒋介石,形成了青马集团。青马集团在马麒之子马步芳手中发展到了巅峰。


同样,马福祥也是赞成共和,受到北洋政府暗中扶持脱离马安良,后来又先后投靠冯玉祥和蒋介石,形成了宁马集团。其子马鸿逵和侄子马鸿宾是你宁马集团的两位核心人物。

至此,西北马家军中,创始人甘马马安良没落,青马和宁马两大集团形成。


胡史乱翔


大谬不然!西北马家军的奠基人绝对不是马安良!马家军的奠基人有三位,他们是马占鳌(马安良之父,马廷贤祖父)、马海晏(马步芳、马步青祖父)以及马千龄(马鸿宾、马鸿逵祖父)。

清末同治年间西北的那场大变乱,马占鳌率领的变民军队于太子寺之战击败左宗棠的清军后审时度势向清军投诚,当时力排众议支持马占鳌投诚的就是军队中的两位大佬马海晏和马千龄。这只军队在归顺清廷后逐渐壮大,发展为马占鳌、马海晏、马千龄三派势力。

马海晏和马千龄的后代一直盘踞西北形同割据,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的孙子辈马步芳、马鸿逵等人才被彭老总率领的我第一野战军歼灭。

马占鳌一派运气就比较差了,早在民国初年,马占鳌之子马海晏就在和北洋势力皖系军阀张广建的角逐中失败,被迫下野。他的儿子野心勃勃的马廷贤、马廷勷几次起事亦被镇压,马廷勷后来更是投靠日伪,做了可耻的汉奸,遗臭万年。

所以题主题目的答案显而易见了,马安良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他在权利角逐中不敌北洋军阀张广建,可以说是强龙力压地头蛇了,仅此而已。


林屋公子


马鸿逵马步芳叔侄纵横西北多年,但是马家军真正的奠基人是马安良,虽然他们号称马家军,都姓马,但是却是三个家族。


马家军的崛起要从同治回乱说起,19世纪末,陕甘动乱,左宗棠率领湘军北上平乱。虽然湘军英勇,但是在西北不熟悉环境,加上民族宗教关系复杂,很是棘手。后来,马占鳌投降,派儿子马七五传达,左宗棠甚为高兴,后来,亲自给马七五改名马安良。

马安良继承父亲的势力,利用官府的支持和宗教关系,接下来几年苦心经营,终于成为一方势力!

后来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觉得南方军队革命思想传播严重,而西北军队消息闭塞,更加忠诚,于是下令董福祥率领甘军入京,进京之后的甘军也没有让朝廷失望,苦战洋人,誓死护卫紫禁城!

马安良抓住机会,千里迢迢到达黄河口,迎接洮南的慈禧一行人,并且护送到西安。后来董福祥被撤职查办,甘军被解散。而西北军务不能没有,慈禧回京后,大力扶持马安良的马家军!其中还有马福禄,马麟。



后来形势变化,马安良审时度势,号称革命军,不管谁是领导人,他都第一个宣布支持!借着中原乱局在西北不断扩充势力,成为实际上的“西北王”。

后来马安良逝世,他的五个儿子没有能力震慑诸将,于是马福祥和马麟把宁夏和青海划出,利用冯玉祥彻底清除马安良的残余势力,拥兵自重!他们的后代就是马鸿逵和马步芳,后来的民国大军阀!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无笔史官


西北马家军,主要是指民国期间,控制着中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的地方军阀。主要有“西北三马”之称,分别为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马家军首脑均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确如题主所说,马家军的奠基人是马安良,为什么到了民国时,马家军中却没有了马安良的后人,却以马步芳、马鸿逵等人为首呢呢?





马家军最初崛起,还要追溯到清末时期的同治回乱。同治三年,陕西、宁夏等地爆发回乱。马占鳌也是回乱中的一员。左宗棠奉清廷之命前去平叛。看清大势的马占鳌乘胜求抚,率部队归降了左宗棠,马占魁的部队中,马步芳、马鸿逵等人的先祖马海宴和马千龄等人也是马占鳌的得力部将。左宗棠将其收编并授予官爵,并随同大军一起平乱。这件事奠定了马家军崛起的基础。


马占鳌死后,他的儿子马安良以长子身份继承了父亲的游击衔职位,随后被编入甘军董福祥部,并参与了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鸿宾等人的父辈马福禄也战死沙场。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出西逃,马安良率部前去护驾,得到了慈禧的赏识,也因此爬上了总兵的职位。

在清末时,西北诸马的实力依然以马占鳌系(子马安良)为首,控制着马海宴系(子马麟、马麒,孙马步芳)和马千龄系(马福禄、马福祥,孙马鸿宾、马鸿逵)。



到辛亥革命爆发时,马安良的西军已经有数千的兵力,马安良拥兵自重,成为甘肃的土皇帝。1914年,北洋军阀派张广建担任甘肃都督,张广建拉拢其他将领,孤立马安良,最终马良被逼离开兰州,后由于马安良镇压藏民,被张广建以妄生是非为由将其撤职,马安良自此彻底失势,他的家族也淡出了西北政治舞台。


在北洋军阀与马安良的斗争中,北洋军阀拉拢了原属于马安良体系的马麟、马麒、马福禄等人,他们趁机崛起,分别在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发展和扩充势力。北洋军阀覆灭后,马海宴的孙子马步芳已完全占据了青海,而马千龄系的两个孙子马鸿逵和马鸿宾也占据了宁夏,他们替代马安良,成为西北割据一方的军阀。“西北三马”一直统治着西北数省,直至1949年方被解放军消灭,马鸿宾投诚,马步芳和马鸿逵则逃往台湾,后客死他乡。


鸢飞九天2018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到清末时期的西北回乱了,当时西北回乱有三位大佬是这次叛乱的策划者,其中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影响力的是马占鳌,另外两位大佬则是马千龄、马海宴二人。

其中马占鳌就是后来西北马家军的奠基人马安良的父亲,马千龄则是后来的西北三马中马鸿逵、马鸿宾二人的爷爷,他们分别在民国后期掌握着宁夏以及甘肃两省,是当地的大军阀,而马海宴则是当时西北三马中最强大的一马青海王马步芳的祖父,马步芳是这三马中名气最大的,也是最凶名昭著的,他们在民国后期以及抗日战争中权势达到了顶峰。



但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马占鳌和马安良的后人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在西北大地上占据一席之地?

西北回乱马占鳌、马安良等人的崛起

首先我们得说一下马安良这个人,西北回乱在当时轰炸了整个西北大地,身在清廷的慈禧太后等人都无不震惊万分,当即派出了左宗棠带领大军前往西北平乱。



因为左宗棠的部队没有在西北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作战过,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遭遇了小败,但马占鳌等人仍旧感受到了左宗棠部队的强大,他们知道如果等左宗棠反应过来,等待自己的绝对是死路一条,所以马占鳌经过深思熟虑后,将自己的儿子马安良派到了左宗棠的部队中请降,因此西北回乱才算彻底的了结,为了安抚马占鳌等人的心,慈禧太后给马占鳌等人加封了高官厚禄,给予了很多权力。

正是因为凭借着搭上了朝廷这条线,当年回乱中的马占鳌、马千龄等人才能将势力逐渐发展壮大,一直到清朝灭亡民国初年的时候,其中最为强大的是马占鳌儿子马安良的势力。

马安良一系的没落以及马步芳等人的崛起

他手中坐拥着大军,他的势力布满了整个甘肃,成为了甘肃真正意义上的土皇帝,但也因此受到了当时北洋军阀们的忌惮,最终被北洋军阀赶回了他河州的老家,在河州马安良同样不甘心于此,他随时准备着起兵攻占回甘肃的府城兰州,但后来兵败再度的被北洋军阀镇压了。

自此之后西北一带最为强大的回民势力马占鳌、马安良一系开始逐渐走向没落,而当年的那些回民势力相继壮大,开始出现了十马、五马,最终在残酷的淘汰之下,只剩下了三匹强大的马,那就是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人。

他们分别掌控着三个省,在后来都听命于蒋介石的号令,接受国民政府的册封,在抗日战争中也组建骑兵赶赴中原抗过日,当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对外来者也极尽了血腥的手段,最终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进入了内战的大对恃中,内战结束后马步芳因为曾经做过的事情不容于世,最终逃出了国外,在沙特阿拉伯定居了下来,而马鸿宾、马鸿逵则在他们的老本营度过了晚年。



(马鸿逵)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开始马家军的奠基人、西北大地上最强大的马安良一系没能撑到最后面的原因,正所谓枪打出头鸟,马安良是当时西北大地上的一面非常显眼的旗帜,北洋军阀们如果想要在西北大地上建立自己的势力,必定会与马安良以及其他回民势力产生冲突,这个时候北洋军阀们就想到了采用杀鸡儆猴的手段,马安良因此成为了那只被杀的鸡,因为北洋军阀的针对,导致了马安良一系的没落,最后马步芳等人才能凭借着自己祖上积攒下来的实力迅猛发展,成为了西北一带的土皇帝。


孤客生


西北马家军最为出名的就是马步芳、马鸿逵等西北三马,尤其是马步芳的荒淫残暴和倒行逆施,更是令其遗臭万年。但马氏家族统治西北其实长达82年,只是到了民国才变得臭名昭著,在此之前都是“国之栋梁”,这种形象的巨大反差来源于首领的更换。

乱中崭露

正如题目所说,西北马家军的真正奠基人

马安良,其原名马七五,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的出身不高,能够做到高位,那是机缘加能力的结果。

马安良的机缘就是同治年间在西北地区掀起滔天血海的回乱,动乱波及陕甘两省,死伤无数。

此时太平军和捻军闹得正凶,清廷无暇西顾,动乱愈演愈烈,清廷暂时压制太平军和捻军后,派多隆阿平定了第一次回乱高峰,但不久多隆阿战死,清军撤退,乱军卷土重来。

直到湘军克复南京,剿灭捻军后,清廷再派左宗棠率湘军精锐进入陕甘平乱。

左宗棠的初定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杀,拒绝一切大股义军的乞降请求,誓要彻底杜绝乱军再叛的机会。

清军初期进展顺利,平定了乱军大头马化龙,但接着却在太子寺被马占鳌出奇兵击败。

不过马占鳌是个识时务的人,他看出来乱军必败无疑,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他在大胜之后,却派人去请降。

左宗棠自然应允,不过为了防止义军诈降,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可马占鳌不仅全部答应了,还把长子马七五等十位乱军首领的儿子送到清军大营为人质。

这一送,送出了马七五的全新人生。

为了威慑,左宗棠命军士“张弓注视,举刀按鞘,夹道罗列”,但年仅17岁的马七五毫无惧色,对答如流。左宗棠很是奇异,当即接受了马占鳌的投降,并给马七五改名“马安良”,寓意除暴安良。

清末崛起

归降后,马占鳌部被左宗棠将河州回军编为马旗三队,马占鳌为督带,算是湘军的分支之一。

顺便一提,随马占鳌一起投降的还有他的心腹爱将马海宴和军师马千龄,马步芳就是马海晏的孙子,马鸿逵是马千龄的孙子。

搭上湘军这条大船,马占鳌父子混得是风生水起,随董福祥剿灭各路起义军以及收复新疆等战役,逐渐成为董福祥甘军的主力之一。

1886年,马占鳌去世后,马安良承袭了父亲的职位。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廷名董福祥率甘军开赴北京保卫京师,马安良奉命增募了回军马队十个营,随同董福祥前往北京。

1895年,河湟地区爆发回民起义,董福祥奉命率军回甘肃镇压起义。马安良在此次作战中有功,赏穿黄马褂,升巴里坤总兵。

1898年,董福祥奉命再次率甘军赴北京,马安良则以" 维持地方" 为由留在甘肃。因为董福祥部下不少人加入义和团,在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后,董福祥遭免职,马安良奉命裁减,只许保留马队三个营。

但他头上的人已经没有了,随着清廷对边疆控制力急剧萎缩,马家军逐渐壮大,并且开始走向分裂。

镇压扩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很快全国大半省份宣告独立,陕西即是其一。

不过清廷的陕甘总督长庚和陕西巡抚升允策划武装镇压,马安良得知后,立马表示积极支持,随后他就以此为由组建了西军马步十四营,自任总统,马麒、马麟(均为马海晏之子)任帮统。

马安良率西军会同张行志的壮凯军、陆洪涛的振武军,一起进攻陕西革命军,但战事不顺。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掌权,马安良退回兰州。

此后甘肃陷入内部争斗,旧派赵惟熙表示赞成共和,被袁世凯任命为甘肃都督,而甘肃省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等进步力量则与其对抗。

赵惟熙企图借助马安良的力量“统一”甘肃,极尽拉拢之意,请求袁世凯任命马安良为甘肃提督,马麒为西宁总兵,马麟为凉州(今武威)总兵,马占奎(马占鳌堂弟)为中营协统,马福祥(马千龄之子)为宁夏总兵。

马安良为了扩大权势,也选择了打到临时议会这一招,派军队封锁了议会,并派人刺杀了李镜清。

树大招风

做掉李镜清后,马安良通过运作,掌握了甘肃省议会,挡在马安良掌握甘肃路上的,就只有赵惟熙了。

马安良积极活动,想要取赵惟熙而代之。他授意西军中的将领联名致信袁世凯,提出"甘人治甘",请求以马安良主持甘肃政务,还派人贿赂总统府各级官吏,疏通关系。

赵惟熙于马安良的矛盾日渐激化,赵惟熙日趋下风,最后离职,如无意外,甘肃总督就是马安良的囊中之物。关键时刻,袁世凯插手了,调亲信张广建率一个混成旅任甘肃都督,防止马安良掌握甘肃割据。

张广建人生地不熟,上任之初还是跟马安良客气了一番,到后来就不客气了,不断拉拢其他将领以孤立马安良,就连马安良的亲信马麟等人也倾向于张广建。

在张广建和北洋政府的不断打击下,马安良失势,于1918年病逝。

后继者起

马安良失势了,但是马麟、马麒、马福祥等人没有,他们被北洋政府拉拢,并在此后北洋政府内部直系、皖系、奉系大打出手的时候,趁机崛起,分别在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发展和扩充势力。

他们的下一代更进一步,马步芳已完全占据了青海,即青马,马千龄的两个孙子马鸿逵和马鸿宾分占宁夏和甘肃,割据一方,一直存在到解放军到来。


平沙趣说历史


民国时期的大阀,大多都是清朝老牌地方势力的延续。马鸿奎,马步芳就是如此。他们的成功,既缘起于马安良,也受益于自己曾经的积累!

统治回乱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暴动,其行为令人发指!因回乱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当时马家军都是杀手一般人物。我严重反对给马家军洗地的行为!


左宗棠率领湘军西北平乱,用分化的计策策反了马家军的一支马占鳌,而马安良就是马占鳌的儿子。西北平乱并没有伤及马家的根本。这里的马家虽然都姓马,但其实是好几只。除了马占鳌和马安良父子档。还有马千龄、马海宴二人。这三个人是回乱的主要发起者,却最终都得以实力保存!

清政府在评判后,怕激化矛盾,也没有将乱军打散。而是采用了怀柔政策招安了他们。回军不但没受损,还越来越壮大,直接掌控了西北。而最大受益者就是马占鳌和马安良父子。一跃成为西北王一般的存在。


清朝灭亡,北洋政府时期,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马安良等部趁机将势力扩大到青海,甘肃和宁夏。回军的势大引起北洋政府的忌惮,先后两次收拾了马安良,马安良从此一蹶不振。

地方势力就是如此此消彼长。马安良势败,后继无人,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三人趁机做大!

这场起源于回乱,前后长达几十年的马家地方割据,直到内战结束后,新中国才彻底消灭这些作威作福的地方实力。虽然马步芳等有过抗日行为。但不能忘记回乱,以及其后长期的割据对当地的迫害。历史要以两面性来审慎看待!

君笺雅聊历史,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西北马家军的渊源

西北马家军是指在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西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的统称,当然,要说到渊源就要说到晚清时期的陕甘回乱了,这里面就要说到马家军开山祖师爷马占鳌了,在同治元年率众反清,是为陕甘回乱。

清廷一直重视对西北的控制,在清廷塞防派看来,西北是大清的咽喉之所在,因此派左宗棠前去平叛,1872年马占鳌在一次战役中击败湘军,并且挟胜求抚,当时左宗棠以此马为良马将马占鳌收编,并且帮助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其手下重要头目都加官进爵,成为西北新兴的实力派。这里面的头目就包括马海宴和马千龄。

在当时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时,马家军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英勇的部队,尤其是在慈禧太后西猎途中,马家军表现良好,深得清廷器重。

清廷为了防止马占鳌一家独大,也采取分而治之,让马占鳌主导西北,并且辖制马海宴、马千龄家族。

马占鳌的儿子是马安良;

马海宴的儿子一个是马麒一个是马麟,马麒的儿子是马步芳、马步青,马步芳实际上继承的是马海宴那一支;

马千龄的儿子里有马福禄和马福祥,马福禄的儿子是马鸿宾,马福祥的儿子是马鸿逵,马鸿逵实际上继承的是马千龄那一支。

马安良为何是西北马家军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马安良是西北马家军的奠基人呢?西北马家军真正能够称得上军阀是在民国时期,所以,马占鳌只能算是晚清的人物,马安良随马占鳌收复新疆,建功立业,并且取代马占鳌掌握这支回族武装,后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马安良率众酒驾,博得了慈禧的赏识,逐渐成为西北大员。

到民国初年,马安良以西北军的资本,在民国初年,掌控甘肃,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家军奠基人,但是马安良并不为袁世凯所喜欢,因为袁世凯也知道马安良和清廷的关系,因此对马安良很不放心,任命赵惟熙为甘肃都督,马安良很生气,毕竟马安良还掌握着西北的军政大权,于是马安良开始策划西北回族将领请求“甘人治甘”,要求马安良主持甘肃政务,袁世凯当然看在心里,对于这种行为,是极为排斥的,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政府与马安良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

在袁世凯的接连打击之下,马安良的势力也得到遏制,1918年马安良病逝于河州,马安良其子率领马安良残部一度成为土匪,危害地方,一点点被消灭,所以马安良这一脉未能成就气候。

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是如何成为西北三马的?

在制衡马安良衰落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权力斗争的过程,往往想要控制西北的内陆军阀,大部分选择继续扶持了除马占鳌之外的另外两只马家军,也就是马海宴和马千龄那两支,这两支在民国期间都得到了发展。

冯玉祥北京政变后打算将西北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因此暗中分化马家军,使马安良的那一支再次受到打击。

马海宴的儿子马麒和孙子马步芳创立了“青海马家军”,逐渐独步青海,被称为青马,马福祥的儿子马鸿逵和马鸿宾掌管宁夏,被称为宁马。


史论纵横


没有马步芳和马家军,日本人就打入西北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