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的?

CG音影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我卻理解為字面含義,同行三人中,必然有你望而不及的地方,細細揣摩生活,確實如此,你非聖賢,人人都會有優於你的方面。

你不是樣樣精通,生活中大多數人是對於某方面專攻,在他的飯碗下,你大概是不及他的,要學會放下自己,虛心學習。我覺得這樣,才能讓你逐漸提升自己,你才會有收穫。


江夏黃氏一家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述而》,後面還有兩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兩句也很重要。整句的釋義為: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這裡的“三”是虛指,幾個,多個的意思。

這句話還算好理解,而且生活中的感觸也比較深。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朋友,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等,在言行舉止上都有差異。但沒有人是毫無優點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只要你善於去發現,總能在別人身上找到值得你學習的閃光點。比如,有人學習不好,又愛搗亂,是老師和家長眼裡的壞孩子,但他可能樂於助人,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不值得你去學習嗎?有一些混混,可能人們看他們品行低劣,但他們也可能有重情重義或是孝順父母的一面。

我在生活中學習還算不錯。成績比我好的自然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比如他們的勤奮,學習習慣,自律等等。成績不如我的也可以教我許多東西,每個人都有擅長的方面,而這就是你要去發現,去學習的地方。

遇見優秀的人你想向他學習,便是發現了值得你學習的方面,遇見不好的人你感到厭惡想遠離,那就是看到了不好的方面,你就要反省自己,不要讓自己變成討厭的模樣,也算是有所學習。

有時不是發現不了,只是不願仔細觀察罷了。要去善於發現別人言行舉止的好與壞,學習好的完善自己,反省不好的去打磨自己。

若喜歡本文觀點,歡迎評論交流


既有溫酒丶


2008年,去一家大公司面試,有三個人(我是其中一個)。

考試第一題:宋遼交戰,遼大兵壓境,包拯禦敵。遼國提出問題讓包拯作答,說有兩個士兵,一人抱一個盒子。一個盒子裡寫的戰,另一個寫的和。抽到戰則戰,抽到和則和。包拯可以問士兵一個問題,兩個士兵一個只說真話,一個只說假話。問包拯應該怎麼做?


我們三個人中,有一個人笑了,說:“我不會!”另一個怒了:“這誰會?”我經過二十分鐘思考,答案是:“問一個士兵:你告訴我另一個士兵手裡是戰還是和”

最後答案是:走向一個士兵,指著盒子問:是戰是和?說是戰,選另一個,說是和,就是他。

應聘結果:那個怒了的落榜。

我的答案雖不標準,我努力了。那個笑了的,能認清自己,且心態好。那個怒了的被淘汰啦!三人行,我學到了積極和消極。

第二題:你對春秋有何看法?

那個人又笑了:“我不知道。”

我說:“春秋雖亂,但都是黃帝的子孫在相互廝殺。”考官說:“你確定?”我說:“確定。”考官:“秦就不是。”我:“秦雖不是,那也是外戚,脫不了關係。”考官:“那齊呢?”我:“嗯⊙∀⊙!可是後來田常奪了齊國的政權呀!”考官:“那已經是戰果了。”我:“好吧!我服了。”

很明顯,我留下了。

我自以為是,沒想到天外有天。

那個心態好的,閉口不答,毫無建樹。有時候只有心態是不夠的。

所以從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學到東西。好的學過來,不好的改過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輕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這句話單獨表述,就有失偏頗,如果遇到好的人群,自可提升自身的素質,尊為師者但可無妨!如果遇到不好的人群,比如,個個都是殺人越貨的強盜,亦或是作奸犯科之徒,天長日久對我們自身絕對有影響,又何談良師?古語說得好,人伴賢良品德高,鳥隨鸞鳳飛騰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裡所說的老師是具有正能量的人,不是什麼苟日之徒!關鍵是下兩句:擇其善者而行之,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重點!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點和優點,我們只有發現他人的長處,閃光點,才能揚長避短,提升自己,完善人身!


奇異門


人生中不同的經驗,和知識德學的積累,不是一人一朝一夕可取得,則更不是閉門造車則可能擁有的,哪怕是聖人的一生,他的學識德性,則也是來自與社會與自然,而人中更是如此!

每個人都有他的缺點和優點,更有他好壞正負的一面,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肯定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人無完人,在一件事情出現時,不同的心態,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法,而靜觀的人,不會錯過這決好的學習機會,解決問題和理解問題,皆都是一念之間,結果則也是好壞兩種結果,問題解決方式方法的不同,也能看出不同人,不同層次心境的高低,靜觀的人會學習好的方法和經驗,來提高自身的長處和經驗!與人相處,真的要抱著謙恭的心來與人相處,少說多聽,不齒下問,虛心受教,學到的東西,跟先生教的又有何區別,學校學習的是文化知識,而社會教給人的卻是做人!相書上曾說過,與有德性的相交,你也會沾上德性!若與有福之人,你也會沾上福氣!與富貴之人相交,則也會沾上財氣,與有學識的人相交,你肯定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總之人一生之命運,也跟沾上什麼人有莫大的關係!是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當真是古人誠不欺我!


手機用戶宣德


出自於《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一起行走的三個人之中,必定有可以值得我學習的人或方面。焉,兼語詞,意為:於之,在他們三人中。在這裡,“三”做實指合適。為什麼孔子不說一或二?因為,一可能一善一不善,二可能相同或相對,三,完全相同的概率很小,不同的概率最高,在“三”中,會有是與非善與惡的選擇和判斷,所以,後面的結論自然成立:選擇善者或善的方面跟從學習,剔除不善者或方面。

如果說仁是孔子最核心的概念,那麼可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子最偉大的思想和行為。為什麼這麼說?眾所周知,孔子一生都是很謙和的,但孔子確時時誇說自己的一個優點:好學。《論語·公治長》:“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一個好學的人,格物致知,他的眼界就會高遠,心胸就會開闊,思維就不會狹隘,精神就不會萎靡,就會“與天地參”: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好學,就不會固步自封閉關鎖國妄自尊大,人人好學上進,社會書卷飄香,人類就會不斷進步文明,和諧安康。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中國封建文明之所以蔚為大觀,原因固然很多,一個重要的基因就是:好學勤奮。

孔子不僅自己好學,而且開門辦學,為社會培育生長了大批人才,讓士這個階層發展壯大,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改造和發展。孔子的偉大,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博大精深而又平易務實的思想,另一方面更是他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敢於擔當堅韌執著不卑不亢積極樂觀的高尚人格!


老黃0071


三人行,必有我師為夫子所言,千年以來,是天地君親師中之師的另一註解。天地君親師為人間五尊,地位超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古人讀書有蒙師,有座師,皆須終身景仰,不能違逆,一旦有違,人神難容。由此衍申,各行各業,師者為尊,有開山祖師,有一字之師,不一而足。

而三人行,必有我師則更多強調的是學習態度,簡而言之,就是取長補短。萬物所長,陽陰互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自然也如此,哪怕一痴呆,也有童趣,可以愧煞老書生。所以,夫子此言,一則強調好學,可以人人為師,一則強調善學,可以處處拜師。天可以學其高,地可以學其厚,人可以取其長。這才是真正的學習態度,真正的學習方法。

此言說來容易,做起卻難,真正的文人大多清高,往往自恃才高,難以服人。自古文無第一便是如此。並且文人善鬥,唇槍舌劍,難倒裁判。反倒是民間工匠在這一點上表現較好,大多願多學一點。

只有八個字,真能做到,受用一生。這就是論語的魅力,一言一生,半部論語,可治天下。


不是我21649178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子的名言,按大眾的理解一看這幾個字都認識,從字面來翻譯就是:三人行走,其中必有一個是我的老師。

如果這麼理解的話,對嗎?個人認為不一定對,僅僅從字面理解孔子的話,那麼就範了一葉障目的毛病,只是盲人摸象而已。先看看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一、關於三個人數量的理解,個人認為,不管幾個人,二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在一起,就不能從對方身上學習嗎?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是孔子謙虛、虛心敏而好學的學問修養。

第二、“必有我師”是指對方可以當我的老師嗎?我認為,“師”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別人的長處或者優點,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所以要學習別人長處或者有點。

第三、行是行走嗎?如果理解為三個人行走在一起,那就更是大錯特錯了。行用白話文翻譯應該理解為在一起共事,在一起的人的行為、行動、言行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

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心念自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出自《論語·述而》

中國有兩個大宗師級別的人物,一個是老子,一個是孔子。老子是總結的自然和人類的規則,你遵守了就能贏,不遵守就失敗。規則就是前人講的天道。所謂皇天無親。

而孔子則是總結人類生活,人類社會,和人和人之間關係的規則。孔子說的,如果你遵守了,即使你智商很一般,你也能過的很舒心。

其中這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樣一句人與人交往很重要的一句話!

首先,無論和誰交往,都要有虛心的態度。認為別人總會有自己的長處。姿態就會比較低,就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很懂禮貌的人。雙方就容易交流,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溝通。溝通好了什麼事都好說,溝通不好,什麼事都免談。

其次,老子說:空杯子才能裝水,杯子滿了,什麼都裝不進去了。如果你總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比別人強,你就是一個滿杯子,怎麼才能學進一點知識。別人的見解可能沒有你的見解高,但別忘了,我們對未來的探索如盲人摸象,可能你摸到了象牙,別人摸到了象尾巴。沒看到一個完整的大象,誰知道那個更正確。所以要多學習思考,不能輕易的枉下斷語。

以孔子當年的博學多才,都不敢說自己什麼都知道。何況今天我們越抬頭看宇宙,越覺得自己的渺小,知道的太少。所以,還是把自己放的最低,才能知道的更多!


塞北豪客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並不一定非得是三人。一個人,兩個人,都可能是你的師傅。關鍵不在數量,而在質量。我理解這句話的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要讓我們永遠保持空杯心態,別驕傲自滿,人外有人,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第二層,每個人都有閃光點,人人皆有過人之處。你的長處可能是別人的短處,反之亦然,所以很難說誰才是最厲害的。關鍵得看拿什麼標準去衡量。第三層,這也是一個委婉的客套。不願意跟人聊的時候,可以把對方抬得很高很高很高,然後讓他自己和自己玩。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拒絕別人的方式,恭敬不失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