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上古時期的人類是光著腳生活的,長時間的赤腳讓他們的腳掌都結了一層厚厚的繭,而且痛覺神經也不那麼敏感。但是隨著人類的遷徙,一些惡劣的地形地貌不由得讓上古的人開始改變。

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比如說冬天非常的寒冷,如果外出捕獵的話,腳踩在雪地裡刺骨難忍,於是古人便用獸皮裹在腳上,以保護腳不受凍傷。再後來,鞋子的穿著便像是衣物一樣常態起來。一直到三千多年前,《周易》中出現了“履”字,表示鞋子開始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出現。

再到後來,鞋子的作用開始像是衣服一樣多元化,不僅僅只是要保護腳。於是便出現了草葛,布帛,皮革三種材質的鞋子,用來區別身份。草鞋往往是最下等的百姓或者奴隸穿的,而布帛鞋則是地位稍微高一點的小吏穿的,官職高一點的人則是穿用皮革住製作的鞋子,等級十分的森嚴。

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到了漢代,布帛鞋流行起來,主要呈交叉狀,分為底和幫,鞋尖上翹,稱之為雙尖翹頭方履。而到了魏晉時期,則開始在鞋尖的翹頭上繡出精美的花紋,使之更加具有觀賞性。而到了西晉時期,木屐開始成為一種時尚,不僅在家穿,出門旅途也穿,當時謝玄為了旅遊還專門發明了一種木屐,稱之為“謝公屐”,有活動的齒,可以在上下山的時候拆卸使用,使旅遊變得妙趣橫生。

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到了宋代,皮鞋開始流行起來,並且出現了尖頭,圓頭,方頭,小頭等好幾個樣式。一般男性習慣於穿小頭皮鞋,而女性則穿圓頭,平頭,翹頭皮鞋。而遊牧民族統治的元朝,開始出現鞋頭高翹,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一方面可以使穿著者(尤其是女性)顯得更加的苗條,而且還有增高的作用。

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明清時期的鞋子更加的多樣,並且出現了地區和階層分類。因為天氣原因,所以北方的鞋子一般很厚實,稱之為“菱紋綺履”。而南方的天氣相對炎熱,需要鞋子透氣,於是便出現了棕麻鞋。同時,為了彰顯等級制度,明清時期政府下令不許百姓穿靴子,靴子開始成為官家獨有的標誌。

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而到了清朝中期,鞋子的形制有發生變化了。男人穿的鞋子開始以尖頭為主,而且季節也有區分,夏秋使用錦緞製作,冬天用建絨製作,有厚底和薄底之分,鞋面有單梁和雙梁之分,鞋幫也有不同的圖案裝飾,非常的精美,一點也不輸現在的鞋子。

我國古代鞋子的發展歷程,佩服古人的智慧,腦洞大開

而女鞋則獨具特色,鞋底子使用木頭製作,高一寸到五寸不等,因為底子上寬下窄,所以稱為馬蹄底或者花瓶底,也就是我們在清宮劇裡面經常看到的形象。鞋面由綢緞製作,上面有五彩的刺繡,富貴人家還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石,看起來富貴寶氣。這種鞋已經很接近現代的高跟鞋了,穿起來挺胸抬頭,女性氣質馬上就不一樣了。

以上便是筆者整理出來的鞋子發展簡史了,小夥伴們想穿哪一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