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規模場被非洲豬瘟先後攻陷!誰會成為行業的“罪人”?

關注獸醫在線,瞭解實用養殖技術和行情信息!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1月10日發佈,安徽省青陽縣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值得注意的是,該養殖場存欄生豬8339頭,是全國第三個超大規模養豬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


3個規模場被非洲豬瘟先後攻陷!誰會成為行業的“罪人”?


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立即派出督導組赴當地。當地已按照要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採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對全部病死和撲殺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目前,上述疫情已得到有效處置。

10月15日,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一養殖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該養殖場存欄生豬19938頭。10月15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某養殖場,該養殖場存欄生豬7684頭。而據統計,生豬存欄超過500頭的規模養豬場發生疫情的有15個之多!

截至目前,全國17個省(市、區)的40個地市(盟、州)已先後發生61起非洲豬瘟疫情,其中北方地區7省(市、區)33起,南方地區10省(市)28起。分別是遼寧(18起)、河南(2起)、黑龍江(2起)、內蒙古(4起)、吉林(3起)、天津(1起)、山西(3起);安徽(9起)、浙江(2起)、江蘇(2起)、雲南(3起)、貴州(2起)、湖南(6起)、重慶(1起)、湖北(1起)、江西(1起)、福建(1起)。

非洲豬瘟疫情已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中南、西南、東南地區17個省(市、區)發生,且由北向南連成一片。南北方疫情發生數量已不相上下,且南方疫情發生省份較北方更多。

3個規模場被非洲豬瘟先後攻陷!誰會成為行業的“罪人”?


截至11月10日,我國前10養豬大省(以2017年生豬出欄計)已有河南(第2)、湖南(第3)、湖北(第5)、雲南(第8)、江西(第10)5個省份“淪陷”,其餘5個“倖免”的養豬大省也已經被毗鄰的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省份層層“包夾”,如四川被雲南、貴州、重慶包圍,山東、河北被東北四省區、山西、河南、安徽包裹,兩廣地區又被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圍個“水洩不通”。為此,四川省決定自11月8日起全面暫停生豬和生豬製品入川,全力防堵疫情入川。

非洲豬瘟傳播的如此之快,不僅是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同時也不能排除“人為因素”!

9月29日,農業農村部公佈了非洲豬瘟疫情防控中違法違紀的6起典型案例!其中不乏生豬經紀人逃避檢疫,銷售生豬、官方獸醫違法出具動物檢疫證明、養豬戶偷運96頭生豬等導致疫情傳播的案例。據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某養豬場甚至明知生豬發病,出售發病生豬及同群豬,造成疫情擴散傳播.....

現今,非洲豬瘟疫情已達63期,防控形勢嚴峻,在此呼籲養豬朋友們千萬不要成為行業的“罪人”。

3個規模場被非洲豬瘟先後攻陷!誰會成為行業的“罪人”?


養豬人,別做行業的“罪人”


有人或許會好奇,在什麼情況下,養豬人會成為行業的“罪人”呢?其實在非洲豬瘟風波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本來豬場發生非洲豬瘟是一件很讓人痛心的事,但是有一種情況,豬場非但不會獲得同情,反而是被評價為“作死。”那就是其是貪圖便宜,到疫區省份拉豬,導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發生。

我們分析一下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養殖戶從疫區省份拉豬,因為價格低,價差大,如果不出事,一轉手便可賺上一筆;如果真的出現非洲豬瘟疫情,而撲殺有補貼,養殖戶損失不會大,甚至還可能有得賺。從經濟利益上來講,賭一把的確成本低、獲利大。

那該怎麼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呢?有人說,防住非洲豬瘟倒也不難,只要能真正嚴懲那些瞞報疫情的人。如果從疫區調運生豬而導致非洲豬瘟發生,撲殺非但不補償,反而還要追責的話,違法成本就相當高了。

3個規模場被非洲豬瘟先後攻陷!誰會成為行業的“罪人”?


實際上不少行業人士對政府的防控方式非常沒有信心,其中有一點便是認為政府對此懲治力度不夠。另外,沒有信心的原因還在於:一是政府畢竟人手不夠;二是目前的傳播途徑尚未明確;三是行業人士認為,豬肉做成的食品,危險遠比生豬調運風險更大,但是這方面防控相對較弱。所以出現新的疫情在行業人士看來只是遲早的事。

因此,行業人士自保就顯得尤為重要。廣西的做法便值得借鑑,廣西相關部門領導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有人看北方豬價便宜,想從外地調豬,領導告訴他,如果出了問題,你得擔責。政府部門帶頭呼籲,在關鍵時期,廣西養殖戶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置行業於不顧。玉林市水產畜牧協會更是聯合政府、屠宰企業、養殖企業,呼籲養殖戶相互監督。

這時候,養殖戶如果貪圖小利而帶來疫情,便無異於成為行業的“罪人”。勸養殖戶朋友們千萬別做這種事,否則不但損失慘重,更是會讓周邊的養殖戶憤怒。

也希望政府部門不要只顧自己忙得團團轉,而忽略了群眾的力量,行業人士才是利益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最希望控制住非洲豬瘟的人群,但是似乎政府在這方面的動作並不大,至少現在仍然有不少養殖戶發現可疑情況,但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