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粉彩作為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粉彩瓷製作中,有一種被稱作“扒花”工藝更是細膩妙絕,令人驚豔。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扒花”誕生於乾隆時期,是乾隆彩瓷中的瓷中精品,以工藝的繁複著稱。它是在瓷胎坯體上施以紅、黃、綠等各種色釉作為底色,即為“錦地”,然後再在“錦地”上刻印極為各種紋樣,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稱其為“錦上添花”。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扒花”,學名為“粉彩扎道瓷”,所謂“扎道”,即以繡花針狀工具在各種色地上拔劃而出,因此,“錦上添花”也可稱作“扎道錦地”,亦可叫做“雕地”,景德鎮彩瓷藝人形象地將其稱為“扒花”。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它受西方琺琅彩的影響,再結合中國粉彩裝飾,色彩深淺分明,立體感極強,不像中國傳統國畫般注重意境,而更沾染些西洋油畫的情調,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這種裝飾繁縟的器物對工藝的要求極高,一般的民窯和民間藝人根本沒有這種人力和財力去生產與經營。據古籍記載,一般認為它始創於清乾隆時期的“唐窯”。唐英是中國陶瓷史上非常著名的督陶官,他所監製的“唐窯”代表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由於清三代國力雄厚,乾隆帝又極愛收集奇巧之物,對藝術品的要求極高,這種“錦上添花”瓷器就是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造。藍浦的《景德鎮陶錄》中記載:“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鹹月異歲不同矣。”繁縟滿密、精巧華麗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色,“錦上添花”則是最能體現這種特色的裝飾技藝了,不僅是體現了乾隆帝自身的審美趣味,更是能從中窺視中國古代的強勁國力。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製作粉彩扒花瓷要經過四次燒造,第一次是燒製陶瓷白胎,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一層釉料,再以扒花工藝扒出花紋,再進行燒製,第三次是在燒好的瓷胎上畫出線條或圖案,填充好花鳥、山水的不同顏色,再進行燒製,第四次是在瓷胎頂部或底部描上金粉進行裝飾,最後燒製出成品。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扒花不能打底稿,從起筆到收尾要一氣呵成,花紋要大小一致,佈局均勻,不能出絲毫差錯,也不能在瓷胎上留下空白。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這需要積累多年繪畫功底才能做到。但由於扒花工藝複雜、成本高,因此成品率非常低,古時只有皇家及王公貴族才能享用。

它受西方琺琅彩的影響,再結合中國粉彩裝飾,色彩深淺分明,立體感極強,不像中國傳統國畫般注重意境,而更沾染些西洋油畫的情調,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如今,由於“扒花”瓷製作成本極高、工藝複雜,故而價格昂貴不便銷售,為此作坊都不願意生產,所以呈現出逐漸沒落之勢。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有一些景德鎮的年輕人在對它進行挽救。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他們用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理論知識、新奇的創新意識來重塑這樣一種傳統的器物。如果說傳統的扒花瓷器由於顏色的濃重、對比的強烈而被視為豔俗,那麼新的扒花瓷器創造性地減淡色調,清新之感沁人心脾。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瓷器中也有愛“紋身”的

這些深入研究“扒花”瓷的創業青年,有不少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歷,設計意識很強,創新態度很堅決。他們不希望傳統藝術的精髓消失,而是期許繼承改良、發揚光大,希望讓中國傳統陶瓷的美影響得更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