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硬骨头六连跟随一团摩托化梯队,途经曲靖、陆良、师宗、邱北、砚山几县,行程400余公里,按计划安全顺利到达指定集结地域——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所在地文山县。

根据团里的安排,六连驻地为文山州食品公司汽车运输队。

六连安顿好之后,我就回到了军机关所在地——十四军二五O师七四八团营区。该团办公楼是一栋建成不久的4层楼房,军政治部安排在第3层,靠近楼梯口的两个房间分给了组织处——杨处长、陶副处长和王大鸣一间,胡汉平、徐志远和我一间,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每人一张小钢丝床,不是很稳固,有时还会摇晃发出响声。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六十军组织处尹处长来前线实习时没地方住,就挤在我们这一间。尹处长打呼噜特别响,而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还会曲里拐弯地叫,要么害得我们睡不着,要么让我们在睡梦中惊醒。开始我们都不好意思,心想晚上睡不着中午补个觉吧,没料到自己还没躺下,尹处长头刚落枕,房间里就响起了如雷贯耳的呼噜声……胡汉平受不了,找个理由搬走了;徐志远也感到吃不消,也搬走了。我也想搬走,但怕尹处长难堪,毕竟人家是处长,又是友军的,就只好苦苦地硬撑着。大概一周以后,我才习惯在尹处长的呼噜声中睡去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让参战人员全面了解熟悉作战对手和云南边疆,7月31日,一军前指召开“情况介绍会”,由作训处处长顾守成介绍友军——十一军、十四军“两山”(老山、者阴山)作战经过及经验教训;侦察处处长高升堂介绍老山战区地形、气候和敌情;宣传处副处长祁东辉介绍老山战区社情、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后勤部卫生所军医介绍云南当地的常见病症。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我们的对手越南,自称“第三军事强国”,先是同法国、南越和美国军队交战,后来又侵略柬埔寨、威慑泰国,再后来在我云南、广西边境不断犯事,打了几十年的仗,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战争油子”。对山岳丛林作战较有经验。同时,他们还拥有苏制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特别是1975年美国越战失败后,苏联一直为越南提供经济援助和武器装备。

老山是中越边境12号界桩至14号界桩之间的最高点。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河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古至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同时,对长期驻守在江浙的一军轮战部队而言,云南还很陌生。老山战区的地形是山高坡陡,河多路少,草深林密,雾大潮湿,悬崖峭壁。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五大、三多、两少。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五大——山大,大多数山海拔在1000米左右,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林大,海拔800米以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800米以下多为竹林、灌木和飞机草,竹林间距15至20公分,灌木、杂草高达2米以上,人进其中,抬头不见天,俯首不见地,不经砍伐,无法通行,“砍树穿林”的前进速度每小时100—200米;高差大,老山主峰同其他大山相比并不算高,但主峰山脚下的船头地区海拔仅仅为160米,峰、谷垂直比高为1262.2米,特别是主峰的正北面有60米高的悬崖峭壁无法攀登,当地瑶族同胞中流传着一句谚语“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雾大,老山地区雨量充沛,雾大潮湿,气候多变,云雾时聚时散,最大时能见度只有3—5米,往往中午才能散去,有时甚至终日不散,老山主峰常年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湿度大,平均达到60%以上,老山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20℃,每年5—10月为雨季,早晚凉、中午热,温差较大,山上和山下温差为10至20度,经常是“山下穿短裤,山上穿棉袄”。

三多:河流多——老山地区有3条大河、7条小河、一条暗河;民族多——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8个县,20多个民族,老山战区所在的麻栗坡县有12个区、两个农场,有汉、苗、壮、瑶等7个民族;病虫害多——老山地区毒虫肆虐,疾病传播快,自然减员多,其中对人员、牲畜威胁最大的是各种毒蛇、蚂蟥、小黑蚊、小黄蜂,为此,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说:“云南边疆十八怪,三条长虫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黄蜂蜂窝当锅盖。”

两少:道路少——1979年之前,老山地区有猎人小径3条,后因越军威胁,无人行走,小径被茅草覆盖,路迹难辨;人口少——文山州总人口为267.6万人,麻栗坡全县只有33940户、235764人,另外还有来这儿做生意的内地人4000多。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有句顺口溜,很能反映战区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居住地区别,叫“汉族住街头,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瑶族住菁头。”

苗族多居住在山巅,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村寨周围林木茂密,烟云缭绕,寨落比较分散,多则二三十户,少则四五户。苗族主食为玉米、荞子等,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手工业,以户为生产单位,男子负责田间、旱地耕作,还负责生活中所需器具的制作和编织,妇女负责田地种麻、割麻、纺织及家禽饲养。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苗族妇女上着青色右开襟衣,下着裙,长及脚踝,以黑布绑腿。未婚女子挽发髻,并偏向一边;已婚女子偏发上插一只木梳。在麻栗坡一带,苗族妇女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宽3寸的黑布镶围,白色内衣,领围和胸襟有白衣露出;下着黑布长裙,头缠约一尺高的高巾,黑白分明。

苗族忌讳侮辱性的称呼,外人不能称他们为“苗子”,他们喜欢别人叫“苗家”或“亲家”。除夕夜晚,苗族人洗脚不能倒洗脚水,否则会认为来年洪水泛滥;初一吃饭不能泡汤,妇女不得串门,新媳妇吃饭不得与公公同桌。苗族的主要信仰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猪神、雨神和火神等。

壮族多居住在河谷的平坝临水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男犁田、耙田,女插秧、运肥、除草、种麻、纺织、喂养家禽。壮族男子穿着自织青布对襟上衣,阔边大裤,青蓝帕缠头。壮族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可婚。壮族男女唱山歌择偶,结婚后、生育前,女不落夫家。婚后第3天女子即回娘家,直到怀孕生子后回归男方家。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壮族人死后实行木棺火葬,即以木棺土葬一到两年之后,再掘棺焚烧,然后拾骨灰盛入罐内,以土埋葬。壮族的禁忌很多,如每逢3月“祭龙”或“祭雷神”,外人或是骑马、戴斗笠者不得通过寨心;每年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也不能用脚踩踏灶台和“三脚”(煮饭的支架);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遇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得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在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瑶族多居住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村寨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耕地多为旱地、苇坡地和箐地,主食玉米、荞子等,有少量大米。

亲历战争之十二:从江浙到七彩云南

瑶族的禁忌也不少,如“祭龙”期间不得动土;正月初一妇女不得串门;初三、五、六不得出门;屋内火塘中的“三脚”(煮饭的支架)不能踩踏;家有产妇坐月子,外人不能穿鞋进门;平时不能坐门槛。瑶族对生产中的每一个过程,如砍山、耕地、撒种、栽秧、收割、建仓、吃新米等,都要占卜吉日,祭祀各种神灵。

……

听了一整天的情况介绍,脑子里装满了各种信息,感觉很累,也很新鲜,特别兴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