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晁忠 ——拔出窮根 搖身脫變“蜂大王”

沿著六盤山鎮大莊村彎彎曲曲的村道,來到一座古樸的三合院前,在嗡嗡嗡的蜜蜂聲中,一位老人正忙著整理著滿院的蜂箱。這個忙碌中的六旬老人叫晁忠,以養蜂為生。三年前,晁忠還是大莊村的貧困戶,如今他的養蜂事業做得紅紅火火,成了村裡有名的“養蜂大王”。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這些蜜蜂,是晁忠的“寶貝”,也是他每天最大的惦記。如果不把它們“伺候”好,他心裡就不踏實。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十幾年前,晁忠成了大莊村第一批養蜂人。養蜂既省力,又能賺錢。但是剛開始,這項“甜蜜”事業卻沒能為他帶來物質上的滿足。由於養殖不科學,蜜蜂產蜜量極少,導致資金匱乏,晁忠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2014年,晁忠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這讓他一度想撂下養蜂攤子。縣上精準扶貧的產業補貼政策猶如“及時雨”,激發了晁忠不甘於貧困的衝勁。“都向國家伸手哪兒行?我歲數不小了,重活兒幹不了,咱自己得想辦法。”晁忠說。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2017年,晁忠的15箱中蜂,掙了一萬兩千多元。同時,他託養的三頭安格斯肉牛產下三頭牛犢,收入一萬八千多元。晁忠終於摘掉了“窮帽”。"掙到了錢,不能總戴著貧困戶的'帽子'。要過上好日子,就得自己去打拼,不能等。"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如今,晁忠的養蜂規模從原先的15箱發展到了40箱。晁忠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能收入2萬多元。這份“甜蜜”的事業,成為晁忠成功脫貧的重要支撐。他說:“蜜蜂都勤勞,咱也不能懶,今後我要繼續養蜂,多發展些蜂箱,生活肯定越來越好,越來越甜”。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襲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