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科技戰“疫”之路

突如其來的危機讓全國迅速投入到一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戰爭”。眾所周知,這並不是人類和疫病的首次交鋒,2003年的非典疫情至今讓人記憶猶新。非典疫情之外,2009年始於墨西哥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2014年始於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4年始於巴基斯坦的小兒麻痺症疫情、2016年始於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2018年至2019年剛果的埃博拉疫情層先後五次引發世界組織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微軟的科技戰“疫”之路

時間回到2020,此次爆發於武漢的新型冠狀肺炎似乎比03年的非典疫情更加來勢兇猛,於此同時,抗擊疫情的科技和科學手段亦不可同日而語。參加這場特殊戰“疫”行動的,除了前方奮不顧身的白衣天使、後方眾志成城的普通百姓,還有AI、大數據、雲計算、5G等數字科技手段以及無人機、無人配送車、機器人、智能問診等數字科技產品。事實上,一些負責任、有擔當並頗富遠見的科技公司很早就試圖應用科技手段預測並對抗疫情,微軟便是其中之一。

一、H1N1流感分佈圖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席捲全球。疫情期間,微軟Live整合搜索結果中的數據資源,推出了H1N1流感實時分佈圖,流感地圖將流感疫情的搜索結果進行有效整合,最後把搜索結果彙總在實時地圖上,於第一時間動態發佈,讓用戶獲取及時有效的疫情信息,實現了地圖領域的一大創新。

微軟的科技戰“疫”之路

雖然在大數據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看來,數據地圖並不鮮見,但Live流感地圖在2009年還是一個創新的理念,它不僅將搜索結果直觀呈現,還可以幫助人們及時獲取有效信息,更注重突出的是把“最終信息”和“時效性”更好的結合在地圖版面上,幫助受眾及時掌握流感動態。

除了發佈流感疫情分佈圖之外,2009年甲型H1N1爆發期間,微軟還趁機推廣其在線教育軟件Office Live。即便在學校因流感爆發而停課時,老師依然可繼續上課。

二、開放雲計算能力

2014年7月,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肆虐,並擴散到非洲之外的美國、德國、西班牙。為了對抗這種嚴重而且高致死率的疫病,微軟宣佈將向獲得認可的醫療研究人員提供免費的 Azure雲計算及研究應用。

Azure是微軟的一個雲平臺,一個集成服務的收集中心,主要目標是為開發者提供一個平臺,幫助開發可運行在雲服務器、數據中心、Web 和 PC 上的應用程序。微軟通過提供雲計算的解決方案,幫助醫療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埃博拉病毒的擴散和治癒,獲得認可的醫療研究人員將獲得免費的雲計算及研究應用。

三、利用智能撲蚊器對抗“蚊媒病毒”

2016年6月,微軟同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公共衛生部門聯手打造了10臺高科技捕蚊器和協助檢測的無人機。可以被用來研究那些攜帶諸如寨卡、登革熱和埃博拉等一些病毒的蚊子。

捕蚊器工作時,會藉助藉助紅外傳感器來識別蟲子的種類。如果被捕到的蚊子正好是想要的那種,受計算機控制的陷阱大門就會被關上,將這個“吸血的惡徒”繩之於法。緊接著,捕蚊器中的計算機就會繼續深入分析這隻蚊子,並將相關的數據傳回到實驗室。

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希望能通過收集到的數據,來更好地研究蚊媒病毒,跟蹤這些蚊子遷移的路線,並最終中斷病毒的傳播。該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能抓到數量足夠的這些蚊子,並確定它們體內藏著什麼,我們或許就能趕在這些病毒在人群中大規模爆發前,跟蹤到它們在環境中的遷移路線。

四、比爾蓋茨呼籲全球做好應對重大疫情的準備

微軟公司在疫情面前的不斷探索,於其領導者對疫病的持續關注不無原因。其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在2015年作公開演講,呼籲全球做好重大疫情的準

在比爾·蓋茨看來,未來,微生物導致的重大疫情將是一種比核戰爭更可怕的災難,但是面對這種災難,全球都沒有做好準備。但事實上利用現在的科技和科學手段,我們或許是有能力建立一個很好的反應系統的,只是我們需要將我們的工具整合到全球健康系統之下,以便時刻處於準備好的轉態。
微軟的一些創新做法於今天看或許不值一提,但放到當時的時間和科技發展水平,卻頗具創新意義。其中的一些做法和理念放到今天也依然適用,啟示我們在這次疫情應對上得以迅速反應。同時也提示我們,如果早有準備,科技在這場戰“疫”中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唐豔紅 京東數科研究院產業金融中心高級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