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晁忠 ——拔出穷根 摇身脱变“蜂大王”

沿着六盘山镇大庄村弯弯曲曲的村道,来到一座古朴的三合院前,在嗡嗡嗡的蜜蜂声中,一位老人正忙着整理着满院的蜂箱。这个忙碌中的六旬老人叫晁忠,以养蜂为生。三年前,晁忠还是大庄村的贫困户,如今他的养蜂事业做得红红火火,成了村里有名的“养蜂大王”。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这些蜜蜂,是晁忠的“宝贝”,也是他每天最大的惦记。如果不把它们“伺候”好,他心里就不踏实。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十几年前,晁忠成了大庄村第一批养蜂人。养蜂既省力,又能赚钱。但是刚开始,这项“甜蜜”事业却没能为他带来物质上的满足。由于养殖不科学,蜜蜂产蜜量极少,导致资金匮乏,晁忠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2014年,晁忠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这让他一度想撂下养蜂摊子。县上精准扶贫的产业补贴政策犹如“及时雨”,激发了晁忠不甘于贫困的冲劲。“都向国家伸手哪儿行?我岁数不小了,重活儿干不了,咱自己得想办法。”晁忠说。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2017年,晁忠的15箱中蜂,挣了一万两千多元。同时,他托养的三头安格斯肉牛产下三头牛犊,收入一万八千多元。晁忠终于摘掉了“穷帽”。"挣到了钱,不能总戴着贫困户的'帽子'。要过上好日子,就得自己去打拼,不能等。"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如今,晁忠的养蜂规模从原先的15箱发展到了40箱。晁忠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能收入2万多元。这份“甜蜜”的事业,成为晁忠成功脱贫的重要支撑。他说:“蜜蜂都勤劳,咱也不能懒,今后我要继续养蜂,多发展些蜂箱,生活肯定越来越好,越来越甜”。

民生:六旬老人的逆袭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