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词古代就有了,意思也一样吗?

  1. “二百五”的来历:只因明朝纸币质量太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立了新币制,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由于新钞票的面积大,纸张的质量不好,使用一两次就容易折坏,所以民间还是用银两作为流通货币。朱元璋看着新发的货币得不到流通,下令只要谁举报没有使用发行的货币,并查证属实,可以赏银250两。老百姓非常讨厌举报的人,后来就称其为“二百五”。

这些词古代就有了,意思也一样吗?

2.“夸口”为什么叫“吹牛(皮)”?

“吹牛(皮)”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

皮筏子古代又称“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制成而得名。当人们宰杀牛、羊时,先剥下牛、羊的整张毛皮,然后用盐水将整张毛皮脱毛,再把植物油涂抹在四肢及颈部,最后将其浸水、暴晒,让整张皮变得松软后用细绳将其缝制成袋状,只留一个小孔。对着小孔吹足气后,将小孔封紧,然后把多个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制成一个皮筏了。

在古代是没有打气筒可利用的,只能靠嘴吹了。想把牛皮袋灌满气,通常需要几个肺活量大的成人,轮流往牛皮袋里吹气。

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当地人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就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了。

这些词古代就有了,意思也一样吗?

3.“绿帽子”最早源于元代

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

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又因为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而“绿头巾”是一种帽子的形式,故又变成了“绿帽子”。

4.“三不知是什么”

“三不知”一词最早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晋荀瑶率师围郑,荀文子认为未了解敌情,不可铤而走险。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不亦难乎?”荀瑶终因不听劝阻而失败。由此可见,所谓三不知是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明代江宁人姚福对此作过一番改正,他在《清溪暇笔》中写道:“俗谓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这些词古代就有了,意思也一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