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與湖北都靠近安徽,為什麼一些安徽人不去湖北發展?

21又


江蘇與安徽本是一家,在分家時江蘇佔了便宜,底子厚實,加上江蘇靠上海,靠沿海,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有區位優勢,一下地就衝到前面,然後就是西瓜效應,越滾越大。

湖北省也就武漢好點,得益於中國政府的長期佈局,以及武漢所具有的位置優勢。

安徽在解放後一直被國家定位為農業大省,蓄洪區,這一定位對安徽很不易。所以處安徽的地理中心合肥,一直沒有得到重視,發展緩慢。

經濟的落後必然被別人看不起!嘲笑,譏諷,罵你丐幫省,白完人。其實安徽不缺能人,國家的定位極大地傷害了安徽。安徽現在國家基本上,有了新定位,從合肥的定位可知,國家現在給了安徽的發展空間。

至於安徽人為何喜歡去江蘇打工:一是近,二是江蘇經濟發達,三是安徽人認為江蘇和自己是本家,有親近感,事實上江蘇人不這樣認為,他們怕沾上自已的這個窮親戚,感覺丟面子。湖北就武漢好點,武漢也只是人多,大,並不是很強,另外武漢也要消化本省人就業,給其他省人的機會就有限,武漢與安徽旁是鄰省,交通並不很方便,中間有一大別山隔開。湖北的其他市與安徽沒有什麼差別,經濟上基本處於一個水準。

以上分析不知網友是否滿意。


用戶951997351737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安徽人應該不是不去湖北發展而是去江蘇的比去湖北的多,至於原因個人覺得有幾點需要跟大家分享下。

經濟發展水平問題

根據2017年公佈的全國各省份GDP排名來看,湖北是3.6萬億,安徽為2.7萬億,雖然湖北整體比安徽要好,但是比起浙江、江蘇的5.1萬億和8.5萬億要相差很多,整體經濟實力的差距是根本,畢竟好的經濟實力是以好的企業和產業作為支撐的,無疑江蘇和浙江地區的好企業和產業要比武漢好的多。下面給大家一組數據或許更加清晰:

截止2017年,江蘇省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382家,市價總值40676億元;湖北共有 A 股上市公共計114家;無疑湖北整體上市公司要比江蘇少的多,自然就業崗位也就少的多。

湖北本身就是僧多粥少

湖北作為高等教育強省,每年的畢業生也不在少數。根據2017年數據顯示,湖北在校生140.1萬人,畢業生39.5萬人,就目前湖北的這些企業能夠消化本地的畢業生就不錯了。而且據數據統計,每年留在湖北的高校畢業生一般在30%以下,無疑湖北本省是沒有吸納這麼多畢業生的能力的。

江蘇本身雖然也屬於高等教育強省,2017年江蘇省共有在校生176.8萬人,畢業生49萬人;

雖然畢業生也不少,但是本身的經濟實力和企業有很大的接納性。

當然這是從經濟層面來分析,也有很多朋友說的安徽本身跟江蘇就有歷史淵源,相當於“近親”吧,自己現在混得不好肯定是先去親戚家,這也是人之常情。


勇哥雜談壹貳叄


我是在湖北出生,安徽長大的,這兩個都算是是我的家鄉,所以,我當然希望兩個都好。當然,單單從數據上看,安徽還是處在比較落後的位置上,這是四張數據圖(把江蘇拿過來做個比較,看看湖北,安徽兩省和江蘇的差距。😂),雖然GDP不是唯一指標,但是參考一下,也無妨,最後祝願兩省人民友好相處,共同進步噢!!!(每個人都能擁有美好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學生用書3030


武漢強,不代表湖北強。。武漢比合肥強得多,但是其他城市就完卵了。。尤其生活水平,無論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還是農民人均收入,第二三名的黃石、宜昌拿到安徽都排不進前五。。馬蕪銅三城的各項指標,人均GDP,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城市面貌,文明創建都夠湖北第二城追趕的。。


哥是老中醫2016


其實原因就兩個,一是信息不對稱,二是大部分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大家可以想想,看看自己來自什麼地方?你對周邊的事情瞭解如何?

就比如說安徽吧,比如滁州市有這麼些地方: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就說鳳陽,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人除了鳳陽,可能對滁州有點了解,再往上就是合肥、北京、上海,你問他們什麼天長市、定遠縣等等地方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有什麼機會,他肯定是瞠目結舌,一無所知。

其實人的思維都是往上的,這是一種思維慣性。中國人可能瞭解美國歐洲,但肯定不會了解印度、緬甸等國家,你會去關注比你強的,即使離你很遠;反而是周邊的,不如你的,你不會去了解,是吧?

具體到我們個人,我們可能會往上了解,很多人對北京上海的事情可能很瞭解,但隔壁縣隔壁市隔壁省,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人都沒有興趣去了解。

所以我敢說的是,絕大部分安徽人根本對湖北毫無印象,甚至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湖北和安徽挨著。因為湖北和安徽差不多,沒那個瞭解的必要。基本不瞭解,又怎麼會去湖北打工呢?

至於江蘇,其實就是向上思維的產物,因為它有錢啊,有工作機會。江浙滬,包郵區,在中國人的心裡已經給他們分了層,江浙滬廣東都是如此,一般人都把他們提高了一個層次,自然瞭解的興趣就大一些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人不僅沒有了解周邊的必要,其實連了解自己的興趣都沒有。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盲目的,包括出去打工,或者懵懵懂懂就去了,或者是有人帶著去的。既然迷迷糊糊,走過夜路,走過墳地的都知道,哪裡有光亮奔哪裡走。江蘇肯定是更有錢,可能別的不知道,但有錢,禿子頭上有亮,誰都知道,那就往那個方向走唄。

其實有明確人生規劃又瞭解湖北的,也許就去湖北了。比如做小龍蝦生意的,也許就跑去湖北潛江了,那裡有小龍蝦。


江上一峰青


很多安徽讀者回答的時候說曾經是一家,還一家呢?真搞笑!歷史長河中也僅僅是那麼一小段區區一小段,而且合之前的年代特別久遠,分之後比合的年代長N倍。還有人提到文化接近,真搞笑!蘇錫常(包括鎮江一部分)、通都是標標準準的吳文化,鹽城雖然在淮文化圈內但因為有部分人的先輩是從蘇南移民過來的有的人家還留有吳文化的基因。我是蘇北鹽城人,我的先輩是從蘇州閶門碼頭上船來蘇北的,但我對外介紹的時候我是蘇北鹽城的!我從不會首先說我是江蘇的。因為蘇北在江蘇因為以前沒有得到國家和地方的重視沒有交通,特別是鐵路,直到今天蘇北除徐州外沒有一寸350km/h的高鐵等原因發展相對滯後。但我不覺得蘇北丟人!我做好我自己!人品不能差!蘇北人純樸、善良、勤勞、智慧即使告訴人家我是蘇北的人家也不會歧視我。何必要攀親粘戚呢?






淼淼151002002


這個問題小編是怎麼想出來的?是沒事幹吧!就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是安徽安慶人,我98年來武漢發展,那時還得坐輪船來武漢,很不方便。以前我都是在江蘇打工,我們安徽那時交通就很發達了,到江浙一帶都是坐車了!可到湖北來,就要坐船,要坐一個晚上的船,第二天上午才能到江漢碼頭,要是起霧了,那就得下午到。這交通也許是限制了一批人。其二,我98年來,武漢企業也不多,不像江浙一帶,遍佈是廠。其三,武漢的工資真的很低!!!我在武漢發展了20年,只有近十年武漢的交通和光谷才發展得很快,以後會有全國各地的能人和才子來武漢創業


黃三也


江蘇,湖北都是與徽子安徽接壤,為什麼徽子人不去湖北打工,而去江蘇打工呢?這就要從遠與近的關係去看了,從地理位置看江蘇要比湖北近的多徽子有的地方與南京就是近尺之遙,像馬徽子馬鞍山,滁徽子滁州,全椒,蚌徽子蚌埠離南京也就是一二小時就到了,徽子安徽打工的都是農民,他們外出打工肯定要考慮離家近一點,不能走的太遠,最關鍵就是家裡農田還要種,收割的季節還要回去收割莊稼,打工離家近兩不誤田裡的活也能照看,打工也不誤時間,就是請假回家來回車費也不貴四五十元就可以到家了,如果去湖北打工肯定比江蘇遠的,打工的成本也高光來回火車票都要不少錢,而且家裡所有的事都照顧不到,那麼徽子人打工當然要考慮去遠還是近的問題,他們當然想到去江蘇打工最划算,田裡莊稼也能種也能收,打工種莊稼都不耽誤。所以徽子農民打工才不去湖北的。


四十八師三中隊電氣


歷史以來,安徽和江蘇互動應該是最多的。從楚漢相爭,三國群雄,明清一家……一直到現在,由於區域和經濟優勢造成的發展不平衡,安徽人還是習慣性的往三角洲去。而不是往中部或者西部走。

當年戲曲隨著徽商從安徽到揚州然後進京,

徽商從徽州到杭州到上海到江蘇發展壯大。

有人開玩笑說安徽省會是南京。

這個是歷史的傳統觀念。骨子裡的習慣,不因為當下的整治區域板塊而改變。

不是眼前。而是世世代代留下來習慣。

上學祖上都是去江寧府,

經商都是沿著長江淮河往下游出海,

看病都知道去南京醫院好或者上海的醫院。

這是一種觀念的習慣。不容易改變。


走正步不能走


江蘇、安徽、湖北三省,江蘇的GDP是安徽的三倍多、是湖北的二倍,江蘇的GDP是最高的、人均也是最富的。江蘇省的工業和科技比較發達和私營企業很多,就業的機會很多、工資福利要比湖北要好的多,比如蘇州、無錫、常州等大中小企業遍地都是,在哪裡很好找到工作,是安徽人和全國人理想的打工之地。如安徽北部的幾個城市大多都去了江蘇的徐州、鹽城、淮安等,安徽的中部幾個城如六安、淮南、蚌埠等都去了省會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去了南京等城市,安徽南部的幾個城市的人都去了浙江和江蘇南部的城市和上海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