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女性之間是如何相處的?

無心冰冷的唇


中國古代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與妾的地位差距甚大,基本相當於主人和奴婢的關係。

一夫多妻制與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差別非常大。

一夫多妻制之下,我們可以理解為幾個妻子之間地位大致是平等。而一夫一妻多妾制之下,只有妻子與丈夫處於大致對等的地位,當然古代女子地位比現代低,妻子地位要比丈夫低一些。妾通買賣,妾不是和妻子地位相當的自由人,本質上是一種財產,只是等級比較高的奴婢。

(妻妾成群的富人)

中國古代大致都是比較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如唐朝法律就有類似現在的重婚罪,並且處罰比現在嚴厲的多。唐朝法律規定,男人如果有妻子再娶妻,男方要判處徒刑一年,第二個妻子一方比男方罪減一等;如果女方是被男方欺瞞不知情的話,男方判處徒刑一年半,女方無罪,雙方離婚。

妾則只是一種財產,可以有多名妾室。

丈夫和妻子都是妾的主人。妻子是有權力指使妾做事、處罰打罵妾,而妾打罵妻子,則是奴婢侵犯主人,以下犯上,要受到極其嚴厲的處罰。妾所生的子女,只能以妻子為嫡母,稱呼親生母親則用姨娘一類稱呼。

如果妻子去世,男方只能另娶身份地位相當的女子為妻,把某個寵愛的妾升級為妻子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如唐朝法律就規定,以妾為妻,要被判處一年半徒刑。

生育過子女的妾,在家中地位要有保障些。沒有生育子女的妾,在男人去世後,很可能被妻子或少爺作為奴婢賣掉,在古代這是一種完全合理合法的事情。


仁勇校尉


古代一夫多妻其實就是一妻多妾,也就是說男人第一個娶的原配夫人為大老婆,算是名副其實的妻子。接下來無論以後娶了多少個老婆,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稱之為“妾”。雖然都是老婆,但是名分和地位卻不一樣,就好比古代皇宮裡的皇后娘娘和妃子是一樣的道理。


古代一些大戶人家,假如家裡男人死光了,作為大老婆則有權利繼承掌門人的地位,掌管家裡大事小情。所以說老大的位置很重要,權利也要大於那些個妾們。但是儘管地位不同,可實際上不一定大老婆就得寵,男人喜歡誰他自己說了算,所以一般明媒正娶的原配,到後來都不怎麼受自己男人寵愛。如果要是一生只喜歡一個,他就不會在娶老二,老三……這些妻妾中往往是最小的那個最得寵。雖然權利沒有大老婆大,但是卻是男主人心中最喜歡的那個,男子喜歡身份就不一樣,待遇也不一樣,另外還有本事大的會做事的特別受男人喜歡的,也可以管理家事,所以並不是說所有的妾都是做小。

古代的大戶人家,家大業大為了能夠傳承下去,因此要生好多孩子傳宗接代,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那個封建落後的年代,有很多剛出生的嬰兒就早早夭折了,所以有錢人家為了能夠延續香火 ,不惜重金娶妻納妾,以求多子多孫。達到人丁興旺光宗耀祖。

因此,凡是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的子弟,都有好幾個老婆,妻妾成群的現象在古代上層社會成了普遍現象,好像是他們不多娶幾房太太就對不起祖宗是的。



那麼這些妻妾成群的大戶人家,她們又是怎麼相處的呢?

俗話說得好親兄弟都得明算賬,何況這些妻妾們身為女人,又不是親生姐妹,所以難免會有紛爭,自然也少不了爭風吃醋的事情發生。因此凡是老婆越多的大戶人家,就越不好管理,女人們要是爭鬥起來,那不比男人弱 ,大到一國之君,小到土豪劣紳。所以爭得你死我活的案例也不少。



歷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宮裡,皇后呂雉與寵妃戚夫人之間的鬥爭,就是非常慘烈的。雖然最後呂雉勝出,戚夫人慘死,但是最終漁翁得利的卻是默默無聞的薄姬。誰也沒想到最後的贏家是薄姬,真是世事難料啊!

所以無論從大國到小家,我們可以想象的到,只要妻妾多了就難免會有紛爭,所以她們不可能和睦相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勾心鬥角也不足為奇。


任馳贏天下


《金瓶梅》作者是個落泊書生,但滿肚子灌的全都是孔孟之道,看不出丁點的釋道觀念來。他所塑造的西門慶一家是封建社會的典型樣板。西門慶的結髮老婆當家,女人們以長房為核心,西門慶要求一定與長房保持高度一致。有誰吃裡扒外,家法從事。打起來不管您皮有多細,肉有多白,手下不會留情。要求非常簡單,通通去拍長房馬屁。拍足了,萬事大吉,皆大歡喜。盡情地快活,翻著花樣地快活。只是這長房從來不陪,也不干涉。總之未見有哪個翻泡惹出亂子來的。西門慶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長三江。不過京城中的禮數都是定期送達的,西門慶親自出馬押運金銀財寶。很多財路都是京城給開通,京官為擺平的。要是沒個宋江就好了,蔡京師好,西門慶也好,作者也太平,都是黑宋江給鬧騰的,該死!好好的西門慶,那麼多的美女送了人。不過女人們也喜歡翻翻花樣,在哪吃還不一樣嗎?順便提一下,女人的小九九,彎彎繞還真不少,沒發現她們無聊過,苦惱過,吃啥醋。政策比較寬鬆,各自還挺忙的,忙著樂唄。


李198588733


所謂的“一夫多妻”實際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種制度始於黃帝堯舜時期,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方才正式廢除,主要體現為地主階級的妻、妾並存,普通百姓則大多為一夫一妻或沒有妻子。至於女性之間的關係,則是以妻為主,妾的地位則只是稍比奴婢高一些。

“一夫多妻制”的產生

在更早的母系社會,由於女性地位更高的緣故,為了部落的繁衍,實行的是“一妻多夫制”,因此當時的孩子“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化的過程中,隨著男性地位的提高,從“一妻多夫制”逐漸演變出了“一夫多妻制”,這標誌著父權制婚姻形式的形成,不過最初的擇妻範圍多限於姐妹,直到進入階級社會之後,性質才逐漸改變,擇妻範圍更廣。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隨著階級的產生,這種“一夫多妻制”也逐漸演變為了“一夫一妻多妾制”,奴隸主和封建主事實上存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或納妾制,而平民相反大多數是一夫一妻制或沒有配偶。

“妻”與“妾”地位天差地別

所謂“妻”便是經過三媒六證、明媒正娶的妻子,而“妾”則是奴隸主或封建主用一定財物買來的私人財產,兩者之間的地位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正如皇帝后宮的管理模式一樣,“妻”的地位就相當於“正宮娘娘”,擁有“統攝六宮”的權利,而“妾”不過是買來的私人財產,只能選擇服從管理。在古代的相關制度中,“妻”的權利是得到官府承認的,而“妾”官府則只承認其所有權,作為私有財產,她們的命運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為重要的一點,作為“妻”是有孃家人支持的,而“妾”作為私人買賣的財產,等於完全切斷了和孃家的聯繫。這種情況下,“妾”即使想要翻天,也是難上加難。

在古代,妻有權利對妾生殺予奪,且官府不會追究,妾實際上就是男主人的性奴,沒有財產權,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平等地位,可以被買賣交換與贈送。可以說,妾的日子好不好過,完全要看主人和妻的態度,像影視劇中“妾”與“妻”爭寵奪位的現象實際上幾乎不可能發生。


香茗史館


先糾正一下,中國古代尤其是封建帝制社會的時候,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並非是一夫多妻制,這一點大家一定要了解。

那麼一個男人有這麼多女人在圍著轉,女性之間是如何相處的呢?

大家既然這麼問,肯定是宮鬥戲看多了,以為是個女人就敢去挑戰正妻的位置,我告訴你,若是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在古代,是存在貴賤尊卑的。

所謂的“娶妻娶德,娶妾娶色。”

這也就是說,男人在娶妻子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妻子的家室地位,而娶妾直接就是娶她的“色相”。

要知道妻子和丈夫之間的地位是對等的,兩個人都是家裡的主人。

但是,妾就不一樣了,妾就屬於是家裡的私人財產,可以隨便出售,就像主人出賣自己養的寵物或者是財務一般。

男主人有處理自己私有財產的權利,女主人同樣也有。

所以在古代,是沒有人敢去挑戰女主人的權威的。

當然家中的女主人,也就是妻。她也是不敢得罪自己的丈夫的,若是丈夫對那個小妾比較關照,她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事。

萬一惹怒了丈夫,休妻的事情,也不是沒有,所以划不來。

我們就說皇家裡的事情吧,劉邦的女人呂雉是妻,戚夫人是妾。

但是,劉邦寵愛的是妾戚夫人,所以,呂后只能忍,因為她不敢去挑戰丈夫的權威。

但是,到了劉邦死後,呂后這個妻,就成了真正的老大,一家的主人。所以她把戚夫人給製成了人彘,扔到了廁所之中。

總之,妻子是可以制定規定,然後,讓那些所謂的妾來執行的。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因為有規矩,所以就沒有人敢擅自破壞規矩。他們之間相處的還是十分融洽的,不是有句老話說的好嗎,萬事以和為貴。否則家裡真的會亂成一團麻的。


史學達人


首先,中國古代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完全就是兩碼事。

一夫一妻制從周朝就開始了,妻子是明媒正娶進家門的,要行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講究門當戶對的。而妾就簡單多了,很多都是掏點錢,好一點的拿頂轎子抬進來。

所以家庭中,妻妾地位差距是非常大的,妻是主人,妾也就比奴婢好點,可以參照紅樓夢裡,王夫人和趙姨娘,趙姨娘生了賈環和賈探春,地位在妾裡面已經是佼佼者了,但是和王夫人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雖然也會有爭風吃醋那些,但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像我們想像的那種,小妾蹦起來推翻妻子作主人的,怕是也很少見。


楊大眼看歷史


古代真的是一夫多妻嗎?這個顯然是錯的,古代實際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說古代大戶人家娶老婆,只有一個妻子,其餘的都是小妾。有人說這不是一樣嗎,都是男人的老婆,但實際上妻妾之前有著很大的區別。



妻妾地位差距大

一般情況下,古代的妻子是需要“娶”,而妾只需要“納”。古代男子娶妻時需要提親,即請媒人做媒,然後女方家中下聘禮,然後選定良辰吉日去迎娶進門。而納妾的流程就很簡單,只要給女方家長一定財物,就可以把妾領回家中,而且妾室進門是不能走正門的,要從後門或者側門進入。

除了進門之外,妻妾在家中的地位在先秦時期已經有了天差地別的差距。



先秦時期諸侯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121位妻妾嚴格按照制度輪班侍寢。每個月的前15天,會有八十一御妻分為九班,二十七世婦分為三班,九嬪分為一班。這些人每九人一班,共計侍寢13天。

然後就是三夫人侍寢一天,最後由王后獨自一人侍寢諸侯王一天。半月輪換之後,再以王后為第一天,開始一次新的輪換過程。以此,大家也能看出妻妾的地位差距。



另外古代很多文獻記載妾室的地位非常低,在《穀梁傳》中記載男人即便是妻子去世,妾室也不能成為正為正妻。甚至在《唐律疏議》中規定;妾室是卑賤的買賣之人,如果以妾室為妻子,會被判刑的。

妾乃賤流”、“妾通買賣”、“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



納妾需要妻子的同意

實際上古代富貴人家納妾也是有規定的,並不是隨心所欲的納妾。即便是唐朝宰相房玄齡晚年想要納妾時,其妻子盧氏不同意,他也不能納任何女子回家。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後,積極的勸說盧氏同意房玄齡納妾。

而盧氏見到李世民時表示了強烈的反對,說了一句“妾寧妒而死”。而李世民果然就讓人端上來了一杯鳩酒說:“你真這麼堅決就喝了吧。”沒想到盧氏一口全部喝下。雖然最後發現這是一杯醋,但是從此之後,房玄齡便打消了納妾的想法。



除了房玄齡之外,明朝的戚繼光也是如此。他原配夫人王氏沒有給他生育兒子。於是戚繼光本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信念在外面偷偷娶了三房妾室。

結果後來王氏知道後甚至要殺死戚繼光,而戚繼光也是嚇得身穿鎧甲去見王氏,痛哭流涕的跪在王氏面前說自己納妾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希望有個兒子養老送終。最後王氏看著跪在自己面前哭泣的戚繼光才算消了氣。不過野史記載王氏始終沒有讓妾室進門,所以戚繼光始終把妾室養在外面。



綜合看來,妻子實際上是門當戶對的聯盟關係,在家中的地位非常高。而古代小妾只是買賣婚姻,屬於男主人的私有財產,地位非常低下。她們在家中的地位根本無法抗衡正妻,所以大多數都會服從正妻的安排。


我是越關


見過妻妾一起生活的人可能也不多,我讀小學時候見過,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他就有二個老婆,還住在一起,有時到老師家二個師母都很慈祥對待我們,也沒從來聽說二個師母吵嘴,我與老師住得很近,我也問過我爸,我爸說,以前你老師是地主,討了二個老婆,稱大小老婆,解放後實行一夫一妻制,便和小老婆離了婚,因為小老婆連自己都不知道是那裡人,離婚回不了家所以你老師有了二個老婆,直到老去。


團羊


中國古代妻妾共存的婚姻制度是令人詬病的傳統封建制度之一。

正確的婚姻制度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由此可見“妻”在家中的正統地位。

男子有妻再娶妾是為禮,其理由是“廣繼嗣“。當然,妾的地位很低,正所謂”妾事夫人,如事舅姑“。妾對夫人有侍奉的義務,因此妾在一定程度上便有奴婢的職能。

另外,妾還具有娛樂和填補感情的職能,因為在古代社會,婚姻往往作為政治工具,大多是不幸福的,這時候男子會因為兩情相悅而納妾。

因為妾的地位低下,可隨意贈送或者拋棄,甚至男子掌握妾的生殺大權,故而妾需要具有自覺性。自覺性是妻妾制可以長存的前提條件之一。

而且男子死去後,妾便失去依靠,很容易遭到妻或者新主人的傷害。

在“一夫一妻多妾”下,妾遵循三從四德,聽男子和夫人的話,與男子的關係要有自覺性,不能讓夫人心生芥蒂,不然日子會很難過。


五味社


自從進入男權社會,"一妻多妾”的婚姻形式就確定下來。俗話講三個女人一臺戲,會不會像宮鬥劇般鬥得雞飛狗跳,你死我活呢?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古人云"有志男兒娶九妻”,文人士大夫狎妓也是風雅,蘇東坡喜歡將小妾送人。


除了隋獨孤伽羅與楊堅誓不生異腹子,支持皇帝三宮六院,也是皇后賢妻的德行。諸葛亮娶醜女黃月英,也是"賢妻美妾"說始作庸者。劉玄德更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修身齊家治天下,能夠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的皇帝,能耐自然也不差。正妻皇后母儀天下,統領六宮,大事不決有太后定奪。哪裡有《甄嬛傳》皇帝,天天為後宮爭風吃醋操心。

貴族士大夫,正式納妾也要良人,而通房丫頭一般的侍妾,終身奴才身份,絕對難以扶正。大戶人家一妻多妾,一般正妻講究門當戶對,後家有實力支撐。

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不難看出女人間的爭鬥是死水微瀾,在男主人權威下小心翼翼。

因為女性多生育之苦,往往早衰,皇宮裡一般過了四十不侍寑了。為了照顧丈夫的性趣,和傳宗接代多子多福,也會主動為其物色。醋罈子鳳姐,還逼平兒作了通房丫頭,對尤二姐和秋桐也要作出不介懷的樣子來。

正妻一般會選擇低眉順眼的女子,鞏固自己的地位,丈夫也會支持妻子的權威,方便管理。而妾室心孩子也要叫太太媽,甚至不認親孃。比如探春。



般來說雖是一妻多妾,妻子的地位遠高於妾室。丈夫休妻要拿證據,走程序,而正妻對妾室絕對的權威,是夫家的面子,榮辱相關。宮鬥劇,小三戲看多了,總以為恃靚行兇藉機上位。古代妾從屬地位,視為財產可買賣,無人身權利,而且宋法律上殺妾的量刑也比殺妾減半。

倘若地位卑微的妾室惹惱了太太,可以將其掃地出門,另覓新人。《紅樓夢》裡薛姨媽被夏金桂氣著了,就賭氣說吩咐找個人伢子,把香菱賣了。



"東風惡,歡情薄",男主人大多喜新厭舊,為小妾申張正義太難。通常女主人對手下人有支配權,藉口尋過太容易,尤二姐進了賈府,若非好心平兒照看,吃飯都成問題。

有驕奢淫逸之主,妻妾成群,譬如西門慶,那也免不了爭風吃醋,但正妻的地位只要不惱丈夫,名份還是無憂的。趙姨娘根本不敢惹王夫人。


雖說"人不風流只為貧",家和萬事興,不必羨慕死齊人之福,平凡人家"醜妻薄地破棉襖”也是福。

才華橫溢的清恭親王孫子溥心畬,老夫突發少年狂,不顧家人納婢女李墨云為妾後,氣死原配,被其控制餘生,失去做人的尊嚴和自由,也算咎由自取其辱了。可見納妾,並非盡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