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把墓修在昆仑山上?

懒起的蜗牛


先从风水上讲,把皇陵修到昆仑山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皇帝家门口也不可能。

按照传统的风水理论:天下的山脉相连犹如一棵大树,而昆仑山是天下祖山,犹如树根,这风水术语上的“老龙”。活着的人给自己找一块好地修墓,是为了福泽后人,这犹如期待开花结果。所以要想开花结果,就必然是在新发的嫩枝之上,而在树根、树干之上是不会开花结果的。故,修建陵墓也是要在龙脉的“树尖树梢上”才会有结果。

昆仑山的冲要条件就是要有蟠桃会。

其次,破土修墓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点穴”。换到帝王家就叫做凿开皇陵中的“金井”。这在考古上叫做“腰坑”。凡是金井所在,必是来龙去脉结穴之处,而“老龙”不结穴。

东周时贵族大木中的腰坑,也就是风水上所谓的“穴”。


清崇陵金井内出土的几块怀表,为清景帝生前御用之物。

而且作为皇陵,所结的穴就要有王气,也就是地势(龙脉从高峰向平洋跌落时,其余枝必回环缠护如城廓,圈住真龙,不使生旺之气外泄。这种地势叫做“罗城”)符合天象,如此放得正龙王气,之后方可建造陵寝。也就是说人间的帝都皇居必须是天上帝星的投影。故作为帝王阴宅的皇陵也自然不能离开王畿。所以救贫先生杨筠松老神仙有云:

“要识垣中有帝星,皇都坐定甚分明。”

正是说的此意。



《山海经》记载居于昆仑的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穆天子传》虽说号称东周人所著,但因为是“汲冢古书”的一部分,当系晋人伪造。故,昆仑山的记载还是应当以《淮南子》、《山海经》为最古老。


再一个问题就是昆仑山到底在那? 因为昆仑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想象中的圣地,所以本质是和蓬莱仙岛、伊甸园一样,只是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与智慧之中,所以上古之人并不十分热切的要坐实昆仑山的地标。故以汉朝为界,汉以前的典籍中所记载的圣山昆仑丘和汉博望侯张骞“穿凿西域”之后,由汉武帝认证的昆仑山(于阗南山,因为产玉,被认为符合昆仑山的特点)根本就是两回事。而之后人们又一青海黄河源为昆仑山。


凿空西域!

因为昆仑山有着很强烈的宗教政治意义,所以历代帝王都喜欢以“确定”昆仑山的所在地来彰显自己的伟大。比如西晋永和元年(345AD)酒泉太守马岌上言凉州牧张轨,称酒泉南山也就是祁连山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山,并说此山尚有当初穆天子拜会西王母的有石室玉堂。但祁连山即非黄河源头,也没有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矿藏。不仅从地理学上很难跟昆仑拉上关系,也没有任何文献提到昆仑山挨着酒泉郡。马岌之说纯属是为了证明凉州汉人政权在五胡纷争之中的合法性。

在此后一千多年人们提到昆仑山基本上就是指的新疆昆仑(产玉石)或青海昆仑(黄河源头)。 但到了清朝,为了的穷兵黩武国策找借口,清朝诸帝便顾头不顾尾的四处指认昆仑山。比如康熙帝因为要和准噶尔汗国争夺西藏,于是就今天指认巴彦喀拉山是昆仑山,明天又突然“信了”冈底斯山是昆仑山。并且还煞有介事的派理藩院主事胜住去冈底斯画地图。至乾隆朝,因为和西北回部打仗,乾隆君臣又乾坤大挪移的把昆仑山搬到了帕米尔高原(葱岭),一点不给汗玛法留面子。几十年后魏源写《海国图志》时,于卷七十四《释昆仑》中又一本正经的解释了为啥“帕米尔高原,也就是葱岭=昆仑山=须弥山”。 而光绪朝,陶保廉干脆在《辛卯侍行记》总结道:

“今新疆之南,青海西南,西藏之西,印度之北,东抵星宿海,西至阿富汗,迤逦诸大山,皆昆仑也”!


陳大舍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被誉为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

关于它的神话传说很多,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根据《封神演义》记载,三清之一,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

另外,它也是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

但是现实中,昆仑山到底在哪,没人能说得清楚。

根据顾颉刚的研究,人们对于昆仑山的认识有两个方面:

一是,先秦典籍记载神话中的昆仑丘。

《山海经》中关于昆仑山的记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海内西经)

后人认为,记载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先秦文献中的神话传说中的天柱昆仑山即阳城析城山。

二是,汉后地理上认证的昆仑山。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张骞认为:于阗(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河中多玉石(可见和田玉就是那时开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汉朝之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之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这自然是误解。

第一种认识,是后人的推论。第二种认识,是汉武帝的认定。后人的推论自然很难影响皇家,因此也不会把陵墓选择在那里。至于汉武帝的认定,因为位置太过遥远,也不可能把陵墓选在那!


万物简史


昆仑山是中国龙脉之祖,从昆仑山发出八天干龙,三条入中国,其它几条的进入中亚,和南亚各国。入中国的有北方干龙,经祁连山,内蒙高原,燕山山脉,入东北朝韩,以及俄罗斯,经白令海峡入美洲。

中部干龙,经秦岭,黄土高原,太行山,至东到泰山,崂山入海过洋出日本。

南部干龙,经横断山脉去东南亚,横断山脉向东进云贵高原,岭南十万大山,过武夷入海出台湾阿里山。

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发端。山峰险恶,带煞带劫,其气大凶。龙气没有经过剥换,消化,其气凶险,恶劣,如未经雕琢的原石,棱角分明。因此墓葬万万不可用,用之绝人丁。百姓都不能用,别说帝王家。龙气只有经过剥换,化尽凶气,戾气。使气场平和,稳重。方可使用。


小郑说风水



你可能是小说看多了吧,才对这些感兴趣。传说昆仑山是西王母修炼成仙的地方,山上有长生不老药和许多奇珍异兽,但凡是见过的人要么成仙成神,要么财运大发。南派三叔的《鬼吹灯》里记载,昆仑山里有许多奇异的墓穴,其中以九层妖塔最为著名,许许多多的探险者和盗墓者都去了昆仑山寻找。古代帝王更是将昆仑山视为至宝之地,每年都会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药。我国的近代有一位领导人也是派人去找过,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据说当年的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之后也参与了这次的秘密寻找。至于古代帝王为什么不把陵墓修在昆仑山,无非就是考虑到以下几点:

l地理环境因素

昆仑山虽然被视为万山之祖,但是自然条件也非常恶劣。要知道在古代的那种生产水平下要在昆仑山常年驻扎修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一般皇帝的陵墓都非常的大,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可想象的!昆仑山大多时期都是大雪封山,古代又不像今天那样有御寒设施。万一几十万工匠派去了葬送于此是得不偿失的,再者昆仑山距离中原地区教远,皇帝死了以后要立刻进陵墓以免尸身腐烂。


昆仑山的真实性没有得到证实

前面说了昆仑山神秘,其风水也没有得到考证,而只是凭借传说。古代的皇帝都是非常迷信的,一般没有可靠的真实绝不会冒那个险。皇帝都很看重风水,既然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那对于自己的江山地位的考虑是不敢去冒犯的。除了派去寻找长生不老的国师,古代皇帝把昆仑山看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既然这样想在昆仑山修建陵墓就不可能了。


唐明皇之解说


第一是地理方面的原因。虽然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之祖脉、龙祖之脉、众神之乡,风水寰宇内无山出其右。但是昆仑远在西域距离中原王朝距离过远。很多时候昆仑山一带并不是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就算是势力范围也是属于边疆地带了。如果昆仑山修墓必须要有一个完全受到治理和控制的清平社会。而昆仑山一带显然各种势力纵横交错,无法提供这样的治世环境。

第二是修墓难度较高。昆仑山相对于中原来说不仅山峰险峻,气候恶劣,常年的高原气候对于修建帝王陵墓来说不只是工程巨大,而且修造工匠也受到高原反应的影响无法修改大型工程。同时,修建的材料运送和取材都是将要面临的非常大的难题。在中原一带可以有运河水路运输,在昆仑山一带基本上只能是马拉人驮。可见建造难度是要成倍地增加的。

第三是古代帝王对昆仑山充满了敬畏。传统文化中的昆仑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和侵染的地方。古代帝王往往对天地,对众神有着极大的敬畏之心。不仅重大事情要问问众神的意思,而且每年重要的节日都要祭拜天地众神。如果贸然把墓修到昆仑山,古代帝王认为这是在冒犯众神之地,会让帝国遭受灾难。所以帝王出于信仰考虑,不会在昆仑山乱来。


雁楠吃瓜客


感谢题主: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提问,但是题主可能不知道。中国古代皇帝,特别是汉族的皇帝绝大多数就是把坟墓修在昆仑山上的,不过不是在昆仑山主峰而已。在中国古代,一起被称为昆仑山的不光现在的昆仑主峰,还有秦岭。所以,从风水学角度上讲就应该把秦岭和昆仑山脉放在一起讨论。

这样算起来,从三皇五帝开始,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很多封建帝王或有意或无意。安葬在昆仑山上的坟墓不知道多少。从先秦时期开始的丧葬文化有几个不是在黄河流域或者在昆仑山北麓。古代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就算帝王去世了,也不可能让他远离权利、财富的核心地理区域。

但是同样有很多的帝王远离昆仑山脉,并非是因为路途遥远、陵墓建造难度大这些原因。这是小看了古代帝王对自己陵墓的重视程度。而是在封建社会的很多风水学观点当中,不一定要将遗体葬在万山之祖的昆仑,但一定要葬在龙兴之地。所谓的龙兴之地,就是古代帝王先祖所葬之地。这种观点,甚至被民间的一些名门大户模仿。



我们翻看很多古籍和古代电视剧的时候就发现了,古人将死后不能葬在祖坟附近而感到遗憾。帝王也好、旺族也好,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成就如此之大主要就是因为祖先葬了一个好地方。帝王家称之为“龙兴之地”,大户之家也被称为“风水宝地”。


帝王不把陵墓葬在昆仑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广义上的昆仑山面积和区域太大。甚至于在北方只要是山,都可以称之为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山海关。这个北方甚至部分南方都处于昆仑山的势力范围,古代帝王还能挑在哪下葬?

明清书画鉴赏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人类史前文明,说出来吓你一跳。

先说一说地理位置, 昆仑山万圣之山,万山龙脉的发源地。



他是地理位置在龙尾的地方,再说,昆仑山南高北低。所以,在墓葬的风水上,不是理想之地。


盘古以后,天上十日悬空,残害人类,这时候
天皇:姓望,名获,字子润,道号天灵。生在昆仑山下。


三兄妹,箭射九日,为民除害。又





从以上的解析,昆仑山垱城那块风水宝地至周穆王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到过。


地丁老师60838848020


昆仑山更多是传说中的仙山,但是实际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昆仑神话主要记载在《山海经》里,有“帝之下都”“河水出焉”的说法。也就是说,那里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以及黄河的发源地。值得一提的是,《山海经》作者不仅认为昆仑在西方,而且认为昆仑还在南方。或许是古人认为,根海路也可以找到昆仑,然后就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穆天子传》也说周穆王在昆仑山见西王母。

至于今天的昆仑山,在新疆和西藏的分界线一带。来由是张骞通西域之后,误认为昆仑山就是黄河源头。所以汉武帝大笔一挥,它就叫昆仑了吧!然而我们今天知道,黄河源头应该是巴颜喀拉山。但即使是巴颜喀拉山,也不能说就是昆仑。因为昆仑神山更多还是存在于思想观念之中,并非真实存在的山峰。

至于为什么皇帝们不埋葬在昆仑山,答案也显而易见。因为即使汉代确定的昆仑山,绝大部分时期也并不在中国的版图范围以内。大概只是元朝和清朝才完全属于我国管辖。有哪个皇帝这么想不开,把自己埋在敌人和少数民族定居的落后区域内呢?所以皇帝一般来说还是埋葬在都城附近,这也是保障自己陵墓最安全和经济的作法了。


林屋公子


古代皇帝主要有三个原因没有把墓修在昆仑山上。

1.由于地理和自然的原因,古代皇帝没有能力到遥远的昆仑山修墓,海拔高,气候恶劣,交通又不便,不要说古代,就是现代去昆仑山上修一座墓,也就是困难重重,这是主要原因。

2.古代的皇帝,虽然是当上了皇帝,地理知识也不熟悉,什么叫昆仑山,昆仑山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懂,昆仑山这地名也是近代地理书上才有的。

三,中国风水有一说认为人昆仑山是万水之祖,龙脉之根,这话是近代相信风水的人编出来的,古代皇帝不可能知道的,所以种种原因沒有把墓修在昆仑山上。


夏天的雨643289712


从风水上说,(本人孤陋寡闻)昆仑山是“万山之山”,龙脉的发源之地,一个最接近天庭的地方,把自己的墓穴安葬在这样的地方,对于古代皇帝来说,都怕招惹了天庭,让自己江山不保。所以他们的陵墓选址,都选在中原大地的山脊龙脉之上,这样既与龙脉相通,又不打扰诸位神仙。
本人愚见,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教。上图是范冰冰代言的婴儿补水面膜,有兴趣的美女朋友可以微信联系我,免费赠送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