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考》任督二脈

奇經八脈是指十二經脈之外的八條經脈,包括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奇者,異也。因其異於十二

正經,故稱“奇經”。它們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調節作用。

《奇經八脈考》任督二脈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後世尊為 “藥聖”


奇經八脈總說

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

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也。(難經作陰絡,陽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陰脈營於五髒,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夏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 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旨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時珍不敏,參考諸說,萃集於左,以備學仙、醫者,筌蹄之用雲。

任脈

任為陰脈之海,其脈起於中極之下,少腹之內,會陰之分。(在兩陰之間)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橫骨上毛際陷中)上毛際,至中極,(臍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陰、太陰、少陰並行腹裡,循關元,(臍下三寸,小腸之募,三陰任脈之會)歷石門(即丹田,一名命門,在臍下二寸,三焦募也)氣海,(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氣之海)會足少陽、衝脈於陰交。(臍下一寸,當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闕、(臍中央)水分,(臍上一寸,當小腸下口)會足太陰於下脘。(臍上二寸,當胃下口)歷建裡,(臍上三寸)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於中脘。(臍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臍上五寸)巨闕、(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中間)玉堂、(紫宮下一寸六分)紫宮、(華蓋下一寸六分)華蓋、(璇璣下一寸)璇璣,(天突下一寸)

上喉嚨,會陰維於天突、廉泉。(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結喉上,舌下,中央)上頤,循承漿,與手足陽明、督脈會。(唇下陷中)環唇上,至下 交,復出分行,循面,系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二穴)凡二十七穴。難經、甲乙經,並無循面以下之說。

任脈之別絡,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

靈樞經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其側動脈人迎,足陽明也。

督脈

督乃陽脈之海,其脈起於腎下胞中,至於少腹,乃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莖下至篡;女子絡陰器,合篡間。俱繞篡後屏翳穴。(前陰後陰之間也)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廉,由會陽(在陰尾尻骨兩旁,凡二穴)貫脊,會於長強穴。在 骨端與少陰會,並脊裡上行。歷腰 、(二十一椎下)陽關、(十六椎下)命門、(十四椎下)懸樞、(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樞、(十椎下)筋縮、(九椎下)至陽、(七椎下)靈臺、(六椎下)神道、(五椎下)身柱、(三椎下)陶道、(大椎下)大椎,(一椎下)與手足三陽會合。上 門,(項後入髮際五分)會陽維,入系舌本。上至風府,(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循腦戶、(在枕骨上)強間、(百會後三寸)後頂、(百會後一寸半)上巔,歷百會、(頂中央旋毛中)前頂、(百會前,一寸半)囟會、(百會前三寸,即囟門)上星,(囟會前一寸)至神庭,(囟會前二寸。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為足太陽、督脈之會。循額中至鼻柱,經素 、(鼻準頭也)水溝、(即人中)會手足陽明,至兌端,(在唇上端)入齦交,(上齒縫中)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凡三十一穴。督脈別絡,自長強走任脈者,由少腹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會太陽於目內 睛明穴。(見陰蹺下)上額,與足厥陰同會於巔。入絡於腦,又別自腦下項,循肩胛,與手足太陽、少陽會於大杼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一寸五分陷中,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難經曰∶督脈、任脈四尺五寸,合共九尺。靈樞經曰∶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

張潔古曰∶督者,都也,為陽脈之都綱。任者,妊也,為陰脈之妊養。

王海髒曰∶陰蹺、陽蹺同起跟中,乃氣並而相連,任脈、督脈同起中極之下,乃水溝而相接。

滑伯仁曰∶任、督二脈,一源而二岐,一行於身之前,一行於身之後,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離,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李瀕湖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故魏伯陽參同契雲∶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無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崔希範天元入藥鏡雲∶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歸根竅,覆命關,貫尾閭,通泥丸。大道三章直指雲∶修丹之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正在幹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十二經、十五絡聯輳,虛間一穴,空懸黍珠,醫書謂之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生,神化無基也。俞琰注參同契雲∶人身血氣,往來循環,晝夜不停,醫書有任、督二脈,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黃庭經言∶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於此也。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二物皆長壽。此數說,皆丹家河車妙旨也。而藥物火候,自有別傳。

王海髒曰∶張平叔言鉛乃北方正氣,一點初生之真陽,為丹母,其蟲為龜,即坎之二陰也,地軸也。一陽為蛇,天根也。陽生於子髒之命門,元氣之所繫,出入於此,其用在臍下,為天地之根,玄牝之門,通厥陰,分三岐為三車,一念之非降而為漏,一念之是守而成鉛。升而接離,補而成幹,陰歸陽化,是以還元。

至虛至靜,道法自然,飛昇而仙。

《奇經八脈考》任督二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