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飲酒習俗

土家族的飲酒習俗

咂酒的傳統。傳說源於明代,土家族士兵赴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百姓送行,置酒於道旁,士兵經過酒罈,吸飲一口便可前行。嘉慶年間鄂西長陽土家族詩人彭淦寫了《竹枝詞》描寫此酒俗:“蠻酒釀成撲鼻香,竹竿一吸勝壺觴;過橋豬肉蓮花碗,大婦開壇勸客嘗。”

貴州印江土家族祭風神時,先將作為犧牲的牛用酒灌醉,牛角牛尾掛鞭炮,點炮後讓牛圍繞神樹狂奔,宰牛者突襲將牛砍倒,再將茅草人砍倒後立即扔掉刀,跳進河中躲避,謂之“掩殺”。

土家族的飲酒習俗

土家族的議婚禮儀很複雜。第一步“瞧樣子”,也叫“看長相”。第二步是求婚。男家請媒人連去三次,第一次把帶的傘倒立於門外,女家收了禮品,並把傘順過來,表示可以考慮;否則免談。第二次媒人仍將傘倒立於門外,女家將傘拿進火塘房,即可繼續進展。第三次登門,女家將傘拿進閨房,用甜酒煮3個荷包蛋請媒人,媒人按理數吃兩個,剩一個奉還。接著主人殺雞斟酒待客,表示親族與舅家已答應。媒人帶回喜信,男方備辦酒肉送至女家,女家請親戚吃“放口酒”,也叫“開恩酒”。第三步是“討紅庚”,即取女方“八字”。男方備辦酒肉託媒人送至女家。第四步定親,俗稱“插矛香”。男方擇吉日送酒肉彩禮到女家正式訂婚。雙方各自在家祭祖,供品必備酒。祭祖畢,女方擺酒宴請親友,相當於公告,以免再有求婚者上門。第五步是拜年,未婚夫逢年節的雙日去女家拜年,帶酒肉禮品。其中的豬腿肉上如有尾巴,含義是要求年內結婚,岳父如同意就留下豬腿。如果不同意,就割下尾巴,塞進未來女婿的鞋裡。一般要未婚夫再三請求方允。

土家族的飲酒習俗

土家族婚禮儀式相當隆重,婚禮與成年禮一起舉行。婚前一日行冠禮,新郎穿戴一新,先行祭祖,然後擺酒宴,由九個未婚小夥祝酒道賀,媒人給新郎敬酒一杯,同時說八句敬酒詞。女方冠禮在家舉行,寨中姑娘來“伴嫁”,吃“戴花酒”。席間,伴嫁姑娘向新娘敬酒,要哭得有聲有色,表達出深厚的情誼。行冠禮當天,男方把酒肉和禮品派一行人送至女家。男方迎親隊伍往女家,女方設酒關盤唱答辯。新娘出門前吃“離娘飯”,席間哥嫂陪父母給新娘敬酒,俗稱“哥嫂酒”。新娘接受誰的酒,就要哭訴和誰的情誼。迎親花轎回來路上,新娘家的親戚要抄小路“攔截”,所以男方要在一些“關隘”渡口處準備好酒宴,招待這些攔轎送親的人們,叫做吃“茅宴酒”。有的女親因為路遠,沒有趕上吃“茅宴酒”,就一直追到新郎家吃“趕腳酒”。花轎抬到家門口,由土老司擺案祭祖奠酒三杯。拜堂後新娘要跨過“七星燈”,即在篩子中擺七個酒盅,點為七盞燈。新郎新娘在洞房飲“交杯酒”,伴郎和伴娘鬧洞房,雙方對歌,輸者罰酒,不肯認罰又無人代喝的強灌。

土家族的飲酒習俗

鄂西土家族婦女生了頭胎,男家去孃家報喜,帶酒和雞:提紅公雞是添了外孫,提紅脖母雞是添了外孫女;雙胞胎需提兩隻雞。

嬰兒出生後,第一個到嬰兒家的是“踩生人”。踩生人跨進家門,主人立即裝煙倒茶,煮甜酒雞蛋招待,並要另擇吉日,專擺酒宴致謝。

土家族把建新房看作“立百代基業,安千載龍閣”的大喜事,上山砍梁木時,主家給木匠米酒等禮品,選中梁木後,先奠酒祭樹,方砍伐。鋸好梁木,纏上紅綢,給每個抬梁的小夥子敬酒三杯,點燃鞭炮,一氣抬到工地。日後再與樹主商議價錢,叫做“偷梁木”。上樑時,兩個歌師分坐大梁兩端,一邊飲酒,一邊對歌,互相問答,歌頌風水寶地,預祝家業興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