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出動50多萬軍隊進入越南,爲何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

羅鎮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完全是出於政治角度考慮。

美國扶持南越政府的目的,是為了抵抗共產主義對中南半島的滲透。

當時中南半島的核心國家就是越南,老撾太小几乎可以忽略。

而柬埔寨是奉行中立政策,後來又扶持了朗諾政權親美。

所以,越南就非常重要。一旦越南被共產黨控制,簡樸扎和老撾也就保不住,甚至泰國也會受到威脅。

從而引起東南亞多米諾骨牌效應。

然而,自從朝鮮戰爭以後,美國國內反戰情緒極為高漲,不願意再陷入戰爭。

很多美國人認為,一戰和二戰美國並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反而傷亡巨大。

所以,歷任美國政府的政策,只是扶持南越政府不垮臺而已,而根本不是去幫助南越統一越南。

因為美軍一旦北上,就意味著全面戰爭。不但要和上百萬北越軍隊長期作戰,還可能再次出現朝鮮戰爭中中國和蘇聯助戰的情況。

只是,從戰略上來看,美國幾乎是必敗的。

因為單純的防禦,根本不可能贏得了戰爭。

隨後北越和南越以及美國打了一場長達20年的戰爭。

北越派出大量游擊隊滲透進入南越,把南越地方政權搞得一塌糊塗。無數次伏擊戰,導致南越和美軍傷亡慘重。

美國雖然也有大規模轟炸北越的行動,但地面部隊使用沒有出動,就不能阻止北越的持久戰。

北越開始將正規軍滲透進入南方。

1964年12月,325師第95團到達南方,這是部署在南方的第一支人民軍部隊。

北越的政策就是持久戰,他明白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非常強大,美國政府支持不了多久。

1965~1973年間,美國國內反戰運動達到極點,最終導致美軍被迫放棄了南越,全部撤退。

然而,美軍的失敗主要是軍事戰略的失敗,戰術上則絲毫沒有失敗。

整個越南戰爭中,北越共有110萬人死亡,而美軍只有約5萬多人而已。

在整個戰爭中,北越沒有打贏一場稍微大的戰役。

越戰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大戰,1972年新春攻勢中,美軍戰死1011人,北越損失超過10萬,武元甲因此被撤職。

即便如此,北越能夠拖得起,美軍卻拖不起。

美軍打了一場必敗的戰爭,他們的戰略決定他們必敗。

有意思的是,當年有人詢問時任國防部長的林彪元帥:越南戰爭應該怎麼打?

林彪只說了一個字:

拖!


薩沙


美軍之所以沒越過北緯17度線,是懼怕中國再次參戰阻止,害怕回到朝鮮戰爭那種可怕的消耗戰模式。美軍正式參戰越南是在1965年之後,此時距離胡志明北方大軍全面南下一統江山,過去了整整4年時間了,在這期間美國一直在試探中國的態度。毫不客氣的說美國十分懼怕中國再一次參戰,而中國開出的條件就是美軍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這樣西方國家有了干預越南戰爭的信心,畢竟有了避免戰爭擴大為大國衝突的保障。

美軍先後動員了接近70萬兵力投入越南戰場,但是作戰模式並不是大多數人想象那種大兵團作戰,而是反游擊戰。美軍和多國部隊一直受到游擊隊的困擾,始終不能建立對越南南部的有效控制,殘酷的反游擊戰在南越吳廷琰政府管制下的廣大農村進行,直到1975年美軍全面撤出為止戰火都沒有燒到北方越南控制區。

美軍之所以不敢北上直搗黃龍的原因是,多國部隊並沒有力量開闢北方戰場,畢竟佔領越南北方之後,反游擊戰場也會擴大到越南全境,美軍至少需要擴充一倍的兵力才能幫助吳廷琰政府控制局勢,美軍希望的是打斷北越向南越游擊隊供應補給的胡志明小道,只要確保南方是親自己的資本主義政權就可以了,因此也沒有必要冒險北上。(越南遊擊隊裝備)


利刃軍事


北緯17°線是一條停火線,這條停火線是打出來的,毛主席曾警告美國:不準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打你沒商量!



說起北緯17°線,不得不說喜歡幽默搞笑的法國人。

我們的鄰居越南大概在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但法國人是相當搞笑的,雖說喜歡和英國人聯合侵華,顯得不可一世,但當他們自己行動時,表現十分狼狽,比如當年法軍進攻我廣西邊境,被老將馮子材率軍打敗,取得鎮南關大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非拉美各大洲紛紛爆發民族獨立戰爭,越南人民也奮起反抗,武裝反抗法國侵略者的殖民戰爭,法國人不甘放棄,於是法越雙方爆發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場戰爭史稱“法越戰爭”,戰爭時間從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間,最終結局以越南勝利,法國失敗告終,法國人被迫簽訂日內瓦協定。


日內瓦協定的主要內容是法國撤出越南,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控制北緯17°度以北,越南共和國(南越)控制北緯17°線以南,大家維持和平,互不侵犯,這一幕好面熟。

顯然,這是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的精心策劃,但人家越南弟兄倆都不聽招呼,雙方繼續打仗,武力衝突不斷擴大,最後還是北面的哥哥更勝一籌,準備吞併南面的弟弟。

眼見南方的乾兒子就要over,美國乾爹看不下去了。 1961年,一向健忘的美國悍然發動侵越戰爭,拉攏韓國、澳大利亞、泰國、新西蘭、老撾等小弟參戰,旗幟鮮明地幫助打內戰。


據統計,美軍在越南戰爭中,總共出動了海陸空三軍將士達65萬人,是美國曆史上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竟然比二戰還要多。

可美國人沒能如願以償,因為毛主席說話了: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

本來健忘的美國人一下子清醒了,他們不是傻瓜,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厲害之處,立刻下令全軍:無論地面部隊還是空中部隊,一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所有戰鬥機設置提醒裝置,一旦飛臨17度線,立刻報警提醒。


毛主席的話很管用,從此以後,北緯17°線就成了禁區線,美軍不敢誇越雷池一步。 一直到1973年,美國終於決定從越戰泥沼中脫身,他們不情願地簽署了巴黎和平協定,同年撤出越南,這是不可一世的美軍在二戰後遭遇的第二次重大失敗,大家都知道,這兩次重大失敗,美國真正的對手不是兩個小國家,而是我們。

時至如今,我們經常在美國大片中看到越戰主題,卻很少見到朝戰,這是什麼原因?

曾有人就此專門訊問美軍高層:“美國人喜歡拍越戰電影,為何從不提朝戰?”


美軍高層答道:“對我們來說,這兩場戰爭的意義完全不同。越戰失敗非戰之過,是因為中國不准許美軍越過17度線的聲明,因為美軍害怕中國參戰,根本不敢放開打;朝戰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是美國國家和軍隊永遠的恥辱和瘡疤,沒有人原因回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越南戰爭期間,出動六十幾萬大軍的美國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多虧於毛主席氣吞山河的偉人氣魄和高超的戰略決策智慧。

1950年的朝鮮戰爭,毛主席早就警告過美國,“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越過三八線,我一定打過去”,但美國對毛主席的警告置若罔聞,連一向趾高氣昂、目中無人的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都斷定我們不會輕易出兵,竟然拋出“打到鴨綠江、回家過聖誕”的狂言,最終將戰線燃燒到了中朝邊界。

結果,麥克阿瑟這一衝動的舉止,武裝幾乎到牙齒的美國大兵被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一舉打回到了“三八線”以外並攻佔了漢城,不僅葬送了幾萬名美國大兵的生命,還把美國打到了談判桌上,也讓美國自建國以來簽訂的最具恥辱性的首份停止協議。為什麼是恥辱性的協議?因為美國不管是美西戰爭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都是讓對手無條件投降,都達到了戰爭的目的,但朝鮮戰爭毛主席讓美國首次認識到了戰爭的空間是“有線”的,不要突破我們的“底線”。

毛主席早就看透了美國的色厲內荏和遠離本土作戰的短板,並幽默的說到,我們打慣了仗不怕打仗,如果你一定要打,就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你打,最終打敗你。這就是一代偉人氣吞河山的氣魄和高超的戰略遠見。

時隔十幾年後,越南戰爭全面升級,美國約翰遜總統帶著自己的小兄弟,集結了六十餘萬大軍開始陸續增兵越南,

毛主席再次警告美國“不要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後果自負,無非再來一次朝鮮戰爭”。而經歷了朝鮮戰爭後的美國,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痛,已經清醒的認識到毛主席說到是一定會做得到的。為避免刺激我們、防備我們直接參與戰爭,美國總統約翰遜曾說過,沒有命令在中越邊境40公里以內禁止轟炸行動,因為只要我們參與地面大規模作戰,那將會是美國的再一次噩夢。

正是由於毛主席的再次警告,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地面部隊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雖然美軍空軍曾多次飛過“北緯17度線”,但轟炸的都是17度以北的北越非軍事目標和21度線上北越首都河內及周邊的海港防禦城市。整個越南戰爭美軍像是帶上了“枷鎖”一樣跳舞,結果打了一場爛仗,最終導致全面撤軍。


賽門軍略


越南戰爭是指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間發生在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的局部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韓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蘇聯、中國支持的北越。

越戰是二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美國耗費至少2500億美元,超過5.8萬名士兵戰死、30.4萬人受傷、2500人失蹤;損失飛機8612架。越戰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甚至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實質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較量,當時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無法持續,內戰中胡志明領導的(北)越共日漸強大,而南越則朝不保夕。這令美國開始擔心北越的統一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共產主義推向整個東南亞。

在戰爭起始美國試圖逼迫北越和南越劃界而治,認為只需要給南越提供人員、物資支持,不需親自赤膊上陣。但社會主義陣營的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同仇敵愾的游擊戰和越南獨特的地形、氣候使他們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

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在南越不再侷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美國投入包括B-52戰略轟炸機、F-4鬼怪戰鬥機等先進武器,先用B52轟炸機對所有反美武裝的區域進行地毯式轟炸,繼而地面部隊再行搜索和剿滅,但美國始終無法消滅越南主力。

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何始終都沒有越過"北緯十七度線"呢?

因為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後果自負!美國侵朝帶來的後遺症尚未治癒,它不地面部隊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連飛機上也設置了17度線提醒裝置,生怕一不小心飛過去就被援越高炮給打下來了。這使得北越可以將打爛、打殘、打累了的部隊撤回17度線進行修整、補充,北越軍隊得以淵源不斷的投入戰爭。

1969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迫於國內壓力,宣佈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

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越南實現統一,這場持續20多年的戰爭,才算正式結束。

毛主席威武霸氣,捨我其誰的硬氣無人能敵!


美麗青春您真痘


自然是因為投鼠忌器,朝鮮戰爭的失敗仍舊曆歷在目,而越南戰爭美國雖然佔據優勢地位,卻也不敢輕易觸碰底線,而當時對於美國的底線就是越南中部的北緯17度線。

北緯17度線,中南半島上的38線

當年的日本與沙俄帝國,為了瓜分朝鮮半島而劃定了38線,而這條線後來臭名昭著。在中南半島東部的越南,也有一條類似於38線的線,那就是北緯17度線。


越南戰爭的原因,北緯17度為界,北部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所謂的北越;南部成立了越南共和國,也就是所謂的南越。

投鼠忌器,不敢越雷池半步

當年朝鮮戰爭順順利利,然而因為中國的參與使得美軍被迫簽署了停戰協定。同樣,越戰之時,中國聲明:美國越過17度線,那麼中國就會參戰。


對於美國來說,中國一旦參戰將會非常頭疼,雖然當時中蘇交惡,但蘇聯仍舊是美國的死對頭,而蘇聯的問題尚未解決,中國再與美國為敵,那麼美國就要頭大了。所以美國始終不敢越過17度線,即便對雲南、廣西邊界進行騷擾性試探,也是小心翼翼。

北緯17度線,闢魔圈般的存在

當時的中國擁有了原子彈,也擁有了氫彈,正如多年後美國人自己總結的那樣:“越南戰爭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政治上的失敗。

因為害怕中國的介入,美國始終沒敢越過17度界限,而這一條線如同孫悟空的闢魔圈一樣。外面如同妖魔一樣的美軍始終不能靠近,而圈中的北越,採取“敵疲我打,敵進我退”的策略,硬是花費幾十年時間把美國拖進戰爭泥潭無法自拔,最終被迫不了了之。


澹奕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北緯十七度線"!其實,這條線和"三八線"一樣都屬於軍事停火線,在它的兩邊分別是南越和北越。以該停火線為中心點,在其兩側的各兩公里內設立非武裝地帶!

另外需要知道的一點是:"北緯十七度線"並非越南戰爭時期的產物,而是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爆發的越南抗法戰爭停火後被首次確立。但在緊隨其後的越南戰爭期間,"北緯十七度線"再次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要點!

1964年8月2號,隸屬於美海軍的一艘維克斯級驅逐艦(馬多克斯號)藉口水文研究在北部灣一代活動。突然,美驅逐艦發現三艘小型魚雷艇正朝自己疾馳而來,並且還向美軍艦發射了數枚魚雷。美軍隨即下令還擊並確認了來襲者身份:北越海軍!

美軍驅逐艦遭襲事件傳回美國後引發軒然大波,時任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發表電視講話:美國將對北越發動軍事還擊!緊接著,美軍大批轟炸機撲向北越展開了勢大力沉的轟炸……北部灣事件也標誌著美國自此直接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全面升級!

因為美軍擁有強大且絕對的空中優勢和後勤補給,所以美軍初登越南就提出兩點作戰理念:焦土政策和飽和轟炸!藉助絕對的空中優勢對北越實施全火力覆蓋,不放過任何一花一草!

那麼,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何始終都沒有越過"北緯十七度線"呢?很多人認為是當年我們曾明確表示:美軍一旦越過"北緯十七度線",我們就派兵參戰!美國因為忌憚我方參戰而刻意避免越過"北緯十七度線"。

我們的嚴正的警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而且美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感受過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但從整體上來看,美國沒有越過"北緯十七度線"主要還是出於國際政治戰略的考量!

客觀而言,當時被美國視為戰略對手的僅有蘇聯,而那一時期的我們同蘇聯的關係正逐步走向低谷。美國不想因為一條停火線或者說為了南越而把我們再次推向蘇聯陣營。

以至於多年以後,許多參加過越南戰爭的美國軍官就曾作出過這樣的評價:美國撤離越南戰場並不是軍事失敗,而是政治上的失敗!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越南戰爭表面上看是一場發生在越南的局部戰爭,但實際上越南的戰局和當時的整個國際冷戰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對美國來說,不越過北緯17度線,戰爭未必會輸;但如果越過了北緯17度線,則一定會輸

美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一個國家級的安全戰略概念,叫大西洋湖,也叫先歐後亞。這個概念的基礎就是:

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取決於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度。如果美國放棄歐洲,那麼下一個控制歐洲的國家,就是顛覆美國世界霸權的掘墓人。

說白了,就是美國人認為,在這個地球上除了北美和歐洲之外,其餘地區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誰敢動美國在歐洲的利益,那麼美國一定會用百分百的力量打死它。如果是東亞或者中東等地,美國的策略就是扶持代理人,也就是俗稱的扶持傀儡政權。只有當傀儡政權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美國政府才會親自動手。但是出兵也是有條件的,就是不能以犧牲歐洲的利益為前提。

搞清楚了這個概念,就能明白美國在越南的戰爭為何如此束手束腳了。



二戰結束後,歐洲大陸國家全部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在二戰中沒有受損失的美國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歐洲國家的老大。蘇聯本來也在二戰期間被打成了廢墟,但因為舉國體制的優勢,通過第四個五年計劃,經濟迅速的恢復到了戰前水平,並且還擁有了核武器!可以在軍事上與美國一較高下。美蘇兩國都在歐洲大陸佈置了重兵,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敢先開第一槍。

除了歐洲大陸之外,亞洲也是美蘇爭霸的關鍵點,尤其是在東亞地區。這裡原本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但因為中共取得了內戰的勝利,中國倒向了蘇聯,以致於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控制力大大被削弱。當時美國的一些政治家認為:如果不能遏制紅色勢力的擴張,那麼美國遲早會被擠出西太平洋,日本和東南亞就會淪為蘇聯的小弟,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失敗

於是美國首先在朝鮮直接干涉了一把,將破壞平衡的朝鮮揍了一頓,但卻因為中國志願軍的加入,最後雙方打成了一個平手,各自回到之前的勢力範圍。

幾乎是同時間,美國的重要盟友法國也在越南打壓紅色勢力,結果被越南人民軍(有中國的幫忙)打的很慘,最後法國與越共簽署了一份合約:雙方以北緯17度線為界,這條線以北歸越南,以南歸法國。後來法國人認為南越遲早也守不住,便留下了一個混亂不堪的南越,撒丫子跑路了

法國人跑路,身為自由世界老大的美國政府當然不能坐視不理,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立即派遣了軍事和情報人員立即進駐南越,並扶持了南越吳庭豔傀儡政權,與北越進行全面對抗。


最開始的時候,美國只是對南越進行有限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艾森豪威爾總統的關心重點仍然是放在歐洲和中東,不想在西太平洋投入過多的軍力,以免造成歐洲的空虛,給蘇聯可乘之機。因此當時越南只是南越和北越的武裝力量爆發的小股衝突,雙方並沒有大打。並且這只是越南人的內戰而已,美國並沒有參加。

後來到了六十年代,南越的吳庭豔政府日漸進入獨裁狀態,大肆鎮壓南越中間派人士的和平民主運動。他的高壓政策激起了南越人民大規模有組織的反抗。於是南越一些不甘於被吳庭豔政府統治的有識之士和北越潛伏到南越的地下黨組成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統一陣線,組建南越游擊隊與南越政府軍在南越農村大打一氣。(城市也有打,主要是恐怖襲擊)

眼見腐敗無能南越政府連南越都要保不住了,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決定於1961年對越南南方發動一場“特種戰爭”,即由美國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由美國軍事顧問直接指揮南越軍,協助美國特種部隊鎮壓南越的叛亂分子。(即南方民族解放統一陣線的游擊隊)



需要強調的是,肯尼迪的特種戰爭也是有限度的武裝干涉,美軍並沒有向越南派遣大量作戰部隊。當時的作戰目的也很清晰,就是針對南越游擊隊的特種戰爭,幫助南越政府維持南越地區的統治即可。北緯17度線以北區域並不在美國的打擊範圍之內。

然而這種特種作戰的效果並不好,特別是南越政府軍的無能表現,使得美國顧問策劃的特種打擊收效甚微,南越游擊隊運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多次打破了美軍和政府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掃蕩。而美國及南越軍隊在戰爭中使用的恐怖手段反而加劇了南越普通民眾的反抗情緒。肯尼迪政府意識到,如果不把吳庭豔這個糟糕的傀儡政府清除掉,美國就不可能贏得勝利。於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南越軍方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吳氏家族的獨裁統治。

然而,推翻吳庭豔政府對緩解南越的頹勢一點幫助都沒有。吳氏家族覆沒後,統治南越的政府一個比一個爛,僅1962—1964年之間,南越政府就更迭七次。導致南越大量的農村地帶被南越游擊隊控制,政府軍只能龜縮在一些大城市和軍事據點。南越政府的經濟收入也大大減少,只能依靠美國的輸血才能存活。這就使得美國在越南越陷越深,愈發的難以自拔。



看見南越政府的統治搖搖欲墜,北越當局立刻把握良機,加速對南越的滲透,將北越人民軍分批派到南越游擊隊中去。使得南越的情況愈加的慘淡,連美軍的生存也受到了衝擊。因此在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繼任的林登約翰遜總統將戰爭擴大,直接派遣了美軍的地面部隊參加越戰,於是全面越戰也就是正式爆發了。

這裡要強調的說一下,越南戰爭不管是特種戰爭還是全面戰爭,目的都是幫助南越傀儡政府打擊南越游擊隊,控制南越地區。美軍的任務並不包括顛覆北越政權,美國也從來沒有武力顛覆北越政權的計劃。

可能有人會納悶了,既然美國沒有消滅北越的計劃,那麼為什麼越戰給人的感覺就是美軍和北越人民軍在幹仗呢?這是因為北越人民軍的體制優勢,使得北越可以用滲透的方式將人民軍派遣到南越游擊隊之中。南越游擊隊中的很多人實際上都是北越人民軍,並且後來北越直接將整師整師的人民軍採用分散滲透,越境後再集結的方式投入到南越游擊區,使得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美軍除了要面對南越的游擊隊外,還要要對北越滲透過來的正規軍(越南人民軍)。

至於南越的政府軍,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南越軍隊從來就沒有統一過,南越百萬大軍中,正規軍有五十萬,基本由老人小孩組成的地方保安部隊六十萬,這些人中只有十個步兵師是戰鬥部隊,並且只能原地駐防打防禦戰,沒有能力打進攻作戰。這就使得北越人民軍可以滲透到南方來,而南越的政府軍無法打回去。另一方面,南越政府軍受限於美國的控制,也不允許越境滲透。這就使得雙方打的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


不過美國沒有對北越進行地面進攻,不代表美國沒有對北越進行進攻。

1965年2月7日凌晨,美軍在波來古空軍基地遭到越共遊擊隊攻擊,傷亡上百人。約翰遜總統立即對美國部署在中國南海的美軍海航部隊下令,對北越廣平省洞海市實行報復性轟炸。後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交對北越實施戰略空襲的“滾雷”作戰計劃,對北越的90個目標進行摧毀性轟炸。當年執行過對東京轟炸的美國空軍參謀長李梅上將宣稱,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時代。後來還將轟炸範圍擴大到了老撾和柬埔寨兩國,力圖將北越對南越的滲透斬斷。

備註:約翰遜政府認為,只要美國地面部隊直接參戰,就能在越南南方取勝;只要美軍飛機對越南北方地毯式轟炸經濟目標與城市,就會使北越因為“有一個工業體系要保護”而屈服,從而實現美國扶持南越政府的參戰目的。


看見北越被美軍的毀滅性轟炸後,中國政府對北越予以了很大的幫助。早在1962年時,毛主席對北越問題給出過指示,他強調:只要美國介入越戰,中國就介入越戰。只要美國向南越提供物資支持,中國也對北越進行物資支持

在美國開始轟炸北越後,中國政府立即向北越派遣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隊幫助北越抗擊美軍轟炸、和搶修保障、建設重要公路及機場的工程任務。此舉使得北越軍隊得以騰出手來投入南方作戰。美軍在轟炸了一段時間之後,認為得不償失,也就停止轟炸了。

尼克松總統上臺後,由於美軍一直沒有完全達到打擊南越游擊隊,斬斷北越滲透的目的,使得美軍在越南空耗了五年,遭到重大犧牲。因此美國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反戰運動。尼克松採取了戰爭越南化的辦法,逐步將美軍從越南撤出,改以讓南越獨自對付北越的方針,結果效果非常差。美軍撤出後,南越在兵力、裝備等方面對北越都有優勢的情況下,百萬南越大軍居然被30幾萬南越游擊隊(沒有飛機僅有少數坦克)給包圍在大中城市動彈不得, 這種垃圾政權不完蛋真是沒天理了。



總的來說,美國之所以會介入越南戰爭,完全基於所謂的多米諾骨牌理論,他們認為如果不遏制共產主義在西太平洋的蔓延,整個東南亞都會淪為蘇聯的傀儡。所以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遏制北越的滲透,而不是消滅北越政權。美國也從來沒有入侵越南北部的計劃。但是美國認為越南南部的遊擊活動是由於得到北越政權的支持。所以勢必要將戰爭擴大到北部,因此對北越進行了轟炸。

但是轟炸也要有限度,絕不能惹到中國,否則中國必然會出兵。如果一旦中國出兵,會使越南戰爭的規模和烈度無法控制,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這也就是開頭說到的,如果美軍在越南的投入太大,歐洲的安全就無法保障了,它一定是輸。但如果限定戰爭的範圍,它反而還有贏的幾率。後來蘇聯不就解體了麼?只不過南越太腐朽了,沒有堅持到蘇聯的解體。

另外,美國當時還有一個顧慮。就是當時的中國政府對美國亮了底線,毛主席指示的原話如下:美國敢冒險打倒北越,中國軍隊就應該開過去。我們採用志願軍的形式,用不著怕美國的干涉,無非就是再來一次朝鮮戰爭。如果他們轟炸或登陸,我們就要打,美國能出兵,中國人就不會出嗎?中國人去越南,跨一步就到了

於是後來周恩來總理就以此指示制定了一個計劃:美國走一步,中國走一步;美國出兵,中國也出兵。中國以北緯17度線為雷池,給美國劃定了升級戰爭的範圍。當然了,美國並沒有完全理會中國的警告,後來還是出動飛機轟炸北越。作為報復,中國也派出了防空兵、工程兵、鐵道兵進入北越支援,算是針鋒相對了。美軍的地面部隊攝於威懾,後來也就沒有越境作戰。

美國退出越戰時,其實它應該慶幸當初沒有越過17度線。畢竟打了八年越戰,什麼好處沒撈著不說,美國還淨往越南貼錢。1971年時,美國的黃金儲備(102億美元)與它的外流動負債(678億美元)達到了1比6的程度!美國完全喪失了承擔美元對外兌換黃金的能力。沒有充分的黃金儲備作基礎,美國憑什麼當自由世界的老大?所以尼克松上臺之後才會幹這三件事:第一,結束以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國不當冤大頭了;第二,積極訪問中國,與中國搞好關係;第三,逐步從越南撤軍,美國不趟這個渾水了



Mer86


說到北緯17度線,就不得不提到北緯38度線。簡要地回答:正是由於一個大國北緯38度線給美國人的教訓,美國人才寧可輸掉一場戰爭也不敢派兵越過北緯17度線。


全長只有50公里的北緯17線,是1954年法國結束對越南近百年的殖民統治後按《日內瓦協議》規定的臨時軍事分界線,以邊海河為界兩側各設5公里寬的非軍事區。北緯17度線以北是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控制區,北緯17度線以南是越南共和國的控制區。日內瓦協議還規定,軍事分界線設立兩年後的1956年7月,越南全國普選實現國家統一。胡志明領導下的北越實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農民,獲得了民眾的支持;而吳庭豔領導下的南越卻是獨裁統治和腐敗高壓,遭到了民眾的反對。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認為,如果按期舉行全國普選,北越將會獲勝,共產主義將席捲整個印度支那半島。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支持的南越拒絕簽署相關選舉條款,通過民主選舉實現越南統一已經不可能。按照美國的想法,就像那個半島一樣南北分治。


在和平統一無望的情況下,1959年越南的內戰爆發,而腐敗的吳庭豔政府節節敗退。後來的美國總統肯尼迪認為必須遏制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攻勢,所以給予吳庭豔政府軍事和經濟援助,乃至在1961年派出了特種部隊進入了越南。但是到了1965年,因為南越政府過於腐敗,代理人戰爭已經打不下去了,而在北越與美國軍艦發生衝突的“東京灣事件”後,美國的約翰遜政府作出了大規模增兵越南的決定。在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後的幾個月內美軍在越人數已高達22萬。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出手了,1965年4月,周恩來總理委託巴基斯坦總統向美國約翰遜總統發出了以下警告(後來刊登在了人民日報上):1.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對美國的戰爭。2.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如果亞洲、非洲或世界上任何國家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是一定要給以支持和援助的。3.中國是做了準備的。如果美國把戰爭強加於中國,不論它來多少人,用什麼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內,可以肯定地說,它將進得來,出不去。4. 戰爭打起來,就沒有界限。美國有些軍事家想依靠海空優勢轟炸中國,而不打地面戰爭。這是一廂情願。

9月29日,中國外長陳毅更是強硬地表示:今天美國是否要同中國進行大戰,要由美國政府和五角大樓來決定。要打的話就歡迎他們早點來,明天就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1966年毛主席一錘定音:美國人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


美國人的反應確實有點慫:在中美華沙第129次大使級會談中,美方代表主動表示對中國沒有敵意,並請求大使把美國“真誠的保證”轉達給中國的領導人。在實際作戰中,不僅地面部隊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就連空軍都加裝了警報裝置,擔心一不小心飛過了。軍事上捆住了手腳,政治上又扶植一個腐敗獨裁的政府,美國的越南戰爭怎麼能打得贏呢?


當然,美國的決策有多種原因:包括美蘇全球對抗大格局下的守勢,迫切需要改善與中國關係的戰略需求,美國國內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38線把美國人打服了,他們知道中國人說到做到,即使越過17度線也打不贏這場戰爭。


幾年以前,我去過那個18萬志願軍烈士戰鬥過的地方,在離38線不遠的開城參觀了志願軍烈士的陵園。它位於開城的市中心一個叫“成鈞館”的地方,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環境非常好,這裡曾是他們的國子監,旁邊就是一所現代化的大學校園。在這裡,我確實感受到了對方軍人對我們的尊重。

北緯38度線和北緯17度線,當年我們國力遠遠弱於美國的時候,都敢於而且也能夠給美國人劃線,現在國力日盛的時候怎麼有的人反而膽怯了呢?貿易戰就那麼可怕嗎?別看特朗普現在看起來很強硬,這個慫貨當年在越戰期間可是五次逃避服兵役!給美國人劃線,既是我們作為一個大國曾經的榮耀,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大國現在應有的擔當!


雲霄飛翼


我先糾正一個常識性錯誤,二戰結束後,中國軍隊唯一的海外受降區是越南北緯16度線以北,而非17度線。真正的17度線是北越在與法國殖民者的第一次印支戰爭勝利後簽訂的《日內瓦協定》中出現的,協議規定北緯17度線作為南北越之間的軍事分界線,兩側兩公里範圍內為非武裝區域,17度線以北為胡志明的北越共產黨政府,南邊為吳庭豔任總統的反共政府。


北越胡志明領導的政府強而有力,不停的在南方實行遊擊戰,也深得“農村包圍城市”之真傳,南越政府在這樣的打擊之下幾乎搖搖欲墜,就在這時美國人正式插手,隨著1964年北部灣事件的爆發,美軍大規模進駐越南,全面打擊北越政權,口號喊的震天響,但從始至終半隻腳也沒敢邁過北緯17度線,最終被一步步拖垮,越南人說他們打跑了美國,事實果真如此簡單?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出動海陸空65萬大軍,還拉攏了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等一眾小弟,可是硬是被越南給拖趴下了?這是為什麼?是因為越南太強大?美軍太垃圾?錯,是因為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句話: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後果自負!接受了朝鮮戰爭教訓的美國人這次再也不敢做什麼打到鴨綠江過聖誕節的春秋大夢,而是嚴格的執行了毛主席的規定,不僅地面部隊沒敢越過北緯17度線,連飛機上也設置了17度線提醒裝置,生怕一不小心飛過去就被援越高炮給打下來了。



就是因為17度線這個高壓線的存在,越南戰爭成了真正的泥潭,美軍想要直搗黃龍,可是17度線不敢過,北越游擊隊一打不贏就縮回17度線以內,可是投入了這麼多,又不好交代,美軍進退兩難,最後只能不停的消耗,然而國內的反戰遊行又不斷的蜂擁而至,政府面臨的執政壓力在不斷加大,沒辦法,只好拉下世界第一強國的面子,國務卿基辛格和總統尼克松接連造訪北京,接著美軍就撤退了。


於是越南戰爭也就成了美國曆史上最痛苦的戰爭,6萬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失蹤,卻沒有撈到任何好處,被越南戰場消耗了太多國力的美國不得不在美蘇爭霸中改為守勢,而面對蘇聯的全面進攻,美國人不得不拉攏當時世界鐵三角中的中國,以求共同對付蘇聯,於是就有了改革開放,有了中美蜜月期,有了中國來之不易的黃金髮展期,不得不說,毛主席真是一個玩大戰略的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