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任虎

众所周知,今日四川自贡、仪陇、邛崃、蓬溪一带的制盐业十分发达,在抗战时期的自贡更是承担了大后方主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供给,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重要的贡献。那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的蜀国政权的制盐业究竟如何呢?对蜀汉政权的巩固有何意义呢?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自贡旧式制盐一景

西晋左思在《文选·三都赋·蜀都赋》中曾对蜀地的制盐业有过十分生动的描绘:“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火井”就是“盐井”的意思,左思深刻描绘了蜀地制盐业的发达。张华也在《博物志》中描绘了蜀地的制盐业:“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执盆盖井上煮盐,得盐。入于家火即灭。”相比于左思,张华的描绘显然更为生动和完整,对制盐的产地和制盐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二者所描绘的蜀地制盐都表明了蜀地制盐业的繁盛,成了蜀地的一个代表特征之一。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三都赋》

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盐是维持人体活力的必需品,更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那制盐业就需要作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重中之重的基业。也因为盐是生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盐的商业价值非常巨大,可以想象蜀地制盐业背后所隐藏的巨大产业链和经济价值,为蜀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若是没有蜀地制盐业的发达,诸葛亮的多次北伐无法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蜀国政权更无法存在如此之久。三国时期的蜀国政权的制盐业还待考古的进一步发掘和相关研究,以期还原蜀国政权的制盐业的全貌。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三足鼎立形势图

参考文献:

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晋】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3、吕思勉:《三国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华 兴 春 秋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为何说没有蜀国的制盐业就没有诸葛亮的多次北伐?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王雪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