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軍名將,親歷甲午戰敗痛心疾首,56年後爲志願軍熱淚盈眶

1859年,福州鼓樓區有一名男嬰出生,他是元代色目貴族後代(回族),由於出身名門,所以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他成為了中國海軍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就是薩鎮冰。

清末海軍名將,親歷甲午戰敗痛心疾首,56年後為志願軍熱淚盈眶

薩鎮冰與海軍的緣分起自1869年,因為當時主福建船政的忠臣沈葆楨與薩鎮冰父親關係較好,所以薩鎮冰也考入了考入福州船政學堂二期,之後他在各艘軍艦歷練,1876年前往英國留學,後回國任教習,1884年,中法戰爭中福建水師全軍覆沒,這給了薩鎮冰極大地震動,他也不斷請求去往前線,兩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雖然戰爭打完了,但他也調到了軍中,任“威遠”艦管帶。

甲午戰爭突然爆發,全國大震,薩鎮冰雖然沒有趕上參加黃海海戰,但隨後在威海衛之戰中,他表現極為英勇,因為水土不服,加之過度勞累,他在戰前已經病倒,但他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1月底,日軍猛擊他負責守衛的日島,薩鎮冰沉著冷靜,指揮部隊英勇抵抗11天,給予日軍巨大傷殺傷,但一己之力畢竟改變不了大局,威海衛之戰仍然以中方慘敗而告終,隨後,清政府投降。

清末海軍名將,親歷甲午戰敗痛心疾首,56年後為志願軍熱淚盈眶

戰敗後,清朝竟然將殘存下的所有海軍官兵都革遣返鄉,薩鎮冰回到故鄉福州。此時他父母和妻子都已經去世,薩鎮冰生計艱難,連兩個子女也無法撫養,只好到官紳家庭當塾師混口飯吃……

之後,清政府重建海軍的時候,薩鎮冰又獲得任用,他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為發展海軍而嘔心瀝血,民國亂世時期,他甚至還做了海軍總長,但畢竟此時國家艱難,海軍難獲進展,之後他回到家鄉福建進行慈善活動,輔助鄉里,抗戰時期又在全國呼籲抗戰,可以說一直在為國事奔波。

清末海軍名將,親歷甲午戰敗痛心疾首,56年後為志願軍熱淚盈眶

薩鎮冰在艱難時局中活了差不多90年!但在他生命最後時刻,他終於看到了這個民族的曙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薩鎮冰再度為國出力,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先後擔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等地任職,為國家儘自己最後的一份力量。

清末海軍名將,親歷甲午戰敗痛心疾首,56年後為志願軍熱淚盈眶

最令他振奮的還是在1951年!當時在朝鮮參戰的志願軍攻破了南朝鮮首都漢城!這讓親歷了甲午戰爭的薩鎮冰十分興奮,他非常清楚甲午之時清軍的慘敗正是從朝鮮半島開始的,他做夢也沒想到中國軍隊還有打回去的一天,他當即賦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1952年,薩鎮冰逝世,享年94歲,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發來唁電,以示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