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探寻古驿道,一路向北行”之五

这是我第二次到老金沟。天空偶尔飘起零星的小雨,与上次来的情形不同,那时候不加思考,只是到此一游。现在虽然又隔了十年,却仿佛与那个蛮荒的时代离得更近,看得更清。有了这样的感觉,再看这块铺展着碎石的土地和长满山坡的荒草,心里眼里的内容,就起了变化。大家也都若有所思,长时间地流连,偶尔埋下头去,拾起一块锈迹斑斑的物件,感受它的年代,揣测它的锈痕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老金沟是大兴安岭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清朝政府派李金镛来主持开采金矿之前,俄国人已在这里盗采了大量黄金,持续十年之久。李金镛这个人,出生在江南,少时务农,后来随父经商,经常赈济灾民,后又在淮军中任职,遇到李鸿章这样的伯乐,一路向北升迁到了吉林,到吉林后又被委以重任。朝廷派李金镛到漠河开采金矿,其自身能力强是关键,同时他早年就有济世救贫的善举,此人在金钱面前不会有私念,另外他的名字是不是也起了重要作用,这大约都是当时考察领导干部任用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李金镛此番赴任北疆的原因吧。李金镛于是继续北行。老金沟当时的情形自然是个烂摊子,李金镛也算临危受命。一个江南人,在荒僻的苦寒之地开金矿,挑大梁,在原有28条驿路的基础上,为便于黄金开采和运送,又开辟了五条驿路,这条路后来被称为“黄金之路”。有史料记载,因为李金镛的到来,吸引了不少来自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的有识之士,他们同甘共苦,一起创造了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上的辉煌。李金镛不辱使命,让慈禧太后有了脂粉钱的同时,使大清国的财政有了一些进账。55岁,病故在距离家乡数千里之遥的边塞。怎么说,他也是尽力了,于国于民,都值得纪念,清朝政府分别在漠河和无锡为他建了祠堂,供后人凭吊。

离老金沟不远,就是观音山。李金镛来的时候,还不叫这名字。当时李金镛和他的开采大军就在这山上安营扎寨,有一年夏天,滴雨未下,不要说淘金没有水,就是生活用水也难以得到供应。李金镛心急如焚,经常向着南海的方向祈雨。有一天梦里,飘来一朵祥云,祥云里站立着手持净水瓶的观音,观音菩萨称,你围剿边匪,造福人民,开采金矿,立下功绩……李金镛醒来时,正有一朵彩云远远飘走,随后乌云翻滚,大雨如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旱情得到缓解。后来这山就叫了“观音山”。当然这只是传说。

观音山上的观音菩萨是一体化三身造型,被称为林海观音,她是海南南山108米南海观音的原身像,高10.8米,坐北朝南,而南海观音坐南朝北,一南一北,佑护中华。

行驶在崇山峻岭间,莽莽森林里,越发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自然的伟大,也更意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量巨大。黄金的开采,古驿道的开通,既支撑了那个时代的命运,又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成为未来的铺垫,不可磨灭,不可遗忘。在观音像面前,郑重地请了一炷香,心怀敬畏,总不会错。

探寻古驿道的人马,一路追随李金镛向西拓进的道路,在阴郁的天气里进入洛古河村。洛古河源于额尔古纳河与内蒙古肯特山的石勒喀河交汇,黑龙江的源头由此形成。洛古河这几个字,充满了边塞风情。小小的村落,一眼能望到头,房屋的式样,叫木刻楞,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几乎都是老房子,墙体经过岁月剥蚀一律呈灰黑色,有的已经像老态龙钟的人,驼了背弯了腰,却并没有拆掉,只是闲置在那里。静悄悄的不像村庄,倒像一个民俗博物馆。走进一户临江的人家,里面有了生气,透过院子里大朵的艳丽花朵,传出来杯盘的嘈杂,以及人语喧哗,侧耳听,原来是游客在进午餐。当地居民应该很盼望多来一些游人,我却希望它能保持安静的本色。真是矛盾。江边的风吹得扫帚梅摇摆不定,花的那边江水滔滔,江水那边的俄罗斯在乱云飞渡的映衬下,凸显出层次感,幽深感,画风神秘。

边塞的风声呼呼吹过,我们站在村头“古道驿栈”的院子里,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得像站在电影里,陌生得完全不是我认知生活中的样貌。跟老板娘打听古驿道遗址,她一张嘴,还是乡音,便回过神来,行走数日,依然没有走出黑龙江省。

离开黑龙江源头,回望它的木刻楞,寂静的街道,挂着柱形灯笼的客栈,还有安详的花朵,江畔挺拔的枯树,街边一树树的臭李子,并不像我刚刚来过,却仿佛是回忆一段往事。

后来我们找到了墨尔根至漠河古驿道第32站遗址。李金镛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开路建矿,不只老金沟,每一处驿站都可看成他的丰碑,彪炳史册。

行程接近尾声,夜宿边城漠河,看到成队的车阵从湖北来,从河南来,从广东来,“一路向北”,像是一个信念。它的魅力,不仅仅来自找北的概念,更重要的,它有深邃的历史和广袤的天地,深邃和广袤,适合安放现代人浮躁的心。

漠河的清晨有雾,我依然以看日出的心情去看雾中的小城。天亮以后雾气消散,天空的蓝像被有意描摹过,城市不大,人口不多,晌午的大马路上只见一个登着三轮车的老人边走边唱。沿街的建筑还新着,这是火灾后建起的新城。最近漠河由县变市,有些牌匾还没来得及更换。参观了大火中奇迹般存活下来的松苑公园,五六火灾纪念馆,这是看展馆就能够叫人落泪的地方,又在路上听近八十岁的老人讲述大兴安岭火灾的经历。一个有伤痛的城市,伤疤抚平了,伤痛还在那儿,他们没有忘记疼痛。

午后,我们从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漠河机场出发,返回哈尔滨。

再见大兴安岭!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全文结束,这是黑龙江省旅游委开发古驿道文化的探寻之旅,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旅行达人,摄影大师,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视角的广阔,生命的热力。这次行走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一路风餐露宿,也一路欢欣鼓舞,难得的体验,难忘的旅程。感谢省旅游委,中青旅,感谢我的朋友冰城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