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與邊塞往事擦肩而過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風徐:與邊塞往事擦肩而過

——“探尋古驛道,一路向北行”之五

這是我第二次到老金溝。天空偶爾飄起零星的小雨,與上次來的情形不同,那時候不加思考,只是到此一遊。現在雖然又隔了十年,卻彷彿與那個蠻荒的時代離得更近,看得更清。有了這樣的感覺,再看這塊鋪展著碎石的土地和長滿山坡的荒草,心裡眼裡的內容,就起了變化。大家也都若有所思,長時間地流連,偶爾埋下頭去,拾起一塊鏽跡斑斑的物件,感受它的年代,揣測它的鏽痕裡,藏著怎樣的故事。

老金溝是大興安嶺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清朝政府派李金鏞來主持開採金礦之前,俄國人已在這裡盜採了大量黃金,持續十年之久。李金鏞這個人,出生在江南,少時務農,後來隨父經商,經常賑濟災民,後又在淮軍中任職,遇到李鴻章這樣的伯樂,一路向北升遷到了吉林,到吉林後又被委以重任。朝廷派李金鏞到漠河開採金礦,其自身能力強是關鍵,同時他早年就有濟世救貧的善舉,此人在金錢面前不會有私念,另外他的名字是不是也起了重要作用,這大約都是當時考察領導幹部任用時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李金鏞此番赴任北疆的原因吧。李金鏞於是繼續北行。老金溝當時的情形自然是個爛攤子,李金鏞也算臨危受命。一個江南人,在荒僻的苦寒之地開金礦,挑大樑,在原有28條驛路的基礎上,為便於黃金開採和運送,又開闢了五條驛路,這條路後來被稱為“黃金之路”。有史料記載,因為李金鏞的到來,吸引了不少來自江南富庶的魚米之鄉的有識之士,他們同甘共苦,一起創造了中國近代企業發展史上的輝煌。李金鏞不辱使命,讓慈禧太后有了脂粉錢的同時,使大清國的財政有了一些進賬。55歲,病故在距離家鄉數千裡之遙的邊塞。怎麼說,他也是盡力了,於國於民,都值得紀念,清朝政府分別在漠河和無錫為他建了祠堂,供後人憑弔。

離老金溝不遠,就是觀音山。李金鏞來的時候,還不叫這名字。當時李金鏞和他的開採大軍就在這山上安營紮寨,有一年夏天,滴雨未下,不要說淘金沒有水,就是生活用水也難以得到供應。李金鏞心急如焚,經常向著南海的方向祈雨。有一天夢裡,飄來一朵祥雲,祥雲裡站立著手持淨水瓶的觀音,觀音菩薩稱,你圍剿邊匪,造福人民,開採金礦,立下功績……李金鏞醒來時,正有一朵彩雲遠遠飄走,隨後烏雲翻滾,大雨如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旱情得到緩解。後來這山就叫了“觀音山”。當然這只是傳說。

觀音山上的觀音菩薩是一體化三身造型,被稱為林海觀音,她是海南南山108米南海觀音的原身像,高10.8米,坐北朝南,而南海觀音坐南朝北,一南一北,佑護中華。

行駛在崇山峻嶺間,莽莽森林裡,越發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自然的偉大,也更意識到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量巨大。黃金的開採,古驛道的開通,既支撐了那個時代的命運,又推動了歷史的進程,成為未來的鋪墊,不可磨滅,不可遺忘。在觀音像面前,鄭重地請了一炷香,心懷敬畏,總不會錯。

探尋古驛道的人馬,一路追隨李金鏞向西拓進的道路,在陰鬱的天氣裡進入洛古河村。洛古河源於額爾古納河與內蒙古肯特山的石勒喀河交匯,黑龍江的源頭由此形成。洛古河這幾個字,充滿了邊塞風情。小小的村落,一眼能望到頭,房屋的式樣,叫木刻楞,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築。幾乎都是老房子,牆體經過歲月剝蝕一律呈灰黑色,有的已經像老態龍鍾的人,駝了背彎了腰,卻並沒有拆掉,只是閒置在那裡。靜悄悄的不像村莊,倒像一個民俗博物館。走進一戶臨江的人家,裡面有了生氣,透過院子裡大朵的豔麗花朵,傳出來杯盤的嘈雜,以及人語喧譁,側耳聽,原來是遊客在進午餐。當地居民應該很盼望多來一些遊人,我卻希望它能保持安靜的本色。真是矛盾。江邊的風吹得掃帚梅搖擺不定,花的那邊江水滔滔,江水那邊的俄羅斯在亂雲飛渡的映襯下,凸顯出層次感,幽深感,畫風神秘。

邊塞的風聲呼呼吹過,我們站在村頭“古道驛棧”的院子裡,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得像站在電影裡,陌生得完全不是我認知生活中的樣貌。跟老闆娘打聽古驛道遺址,她一張嘴,還是鄉音,便回過神來,行走數日,依然沒有走出黑龍江省。

離開黑龍江源頭,回望它的木刻楞,寂靜的街道,掛著柱形燈籠的客棧,還有安詳的花朵,江畔挺拔的枯樹,街邊一樹樹的臭李子,並不像我剛剛來過,卻彷彿是回憶一段往事。

後來我們找到了墨爾根至漠河古驛道第32站遺址。李金鏞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開路建礦,不只老金溝,每一處驛站都可看成他的豐碑,彪炳史冊。

行程接近尾聲,夜宿邊城漠河,看到成隊的車陣從湖北來,從河南來,從廣東來,“一路向北”,像是一個信念。它的魅力,不僅僅來自找北的概念,更重要的,它有深邃的歷史和廣袤的天地,深邃和廣袤,適合安放現代人浮躁的心。

漠河的清晨有霧,我依然以看日出的心情去看霧中的小城。天亮以後霧氣消散,天空的藍像被有意描摹過,城市不大,人口不多,晌午的大馬路上只見一個登著三輪車的老人邊走邊唱。沿街的建築還新著,這是火災後建起的新城。最近漠河由縣變市,有些牌匾還沒來得及更換。參觀了大火中奇蹟般存活下來的松苑公園,五六火災紀念館,這是看展館就能夠叫人落淚的地方,又在路上聽近八十歲的老人講述大興安嶺火災的經歷。一個有傷痛的城市,傷疤撫平了,傷痛還在那兒,他們沒有忘記疼痛。

午後,我們從中國最北、緯度最高的漠河機場出發,返回哈爾濱。

再見大興安嶺!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清风徐:与边塞往事擦肩而过

全文結束,這是黑龍江省旅遊委開發古驛道文化的探尋之旅,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優秀的旅行達人,攝影大師,從他們身上感受到視角的廣闊,生命的熱力。這次行走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旅遊,一路風餐露宿,也一路歡欣鼓舞,難得的體驗,難忘的旅程。感謝省旅遊委,中青旅,感謝我的朋友冰城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