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工作最好的相处方式,便是不吃任何无意义的苦

跟工作最好的相处方式,便是不吃任何无意义的苦

#钉钉新工作方式#

01

一个前同事离职后,跳槽去了一个人人艳羡的公司,一跃从主管级变成了总监级,薪水也是按年薪领了。

她觉得不能愧对公司的重用,所以每天都陪着部门下属加班,自己掏腰包给同事买咖啡提神。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当时差点以为这公司就是我自己的了呐。

直到,从小把她带大的姥姥,突然心脏病发作去世。

她肿着眼睛去老板办公室请假,老板看着她,抽给她一张纸巾,欲言又止,最后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批了她3天假回老家奔丧。

3天过后,她打电话回公司,说需要再续一天的假,因为当地风俗,老人晚下葬了一天,再加上往返在路上就各消耗掉了一天,所以只能晚回去一天……

没等她说完,老板这头声音都变了:“你知不知道法律规定直系亲属最多才能批3天的假,严格说,你姥姥都不算你的直系亲属,但念在你对公司有贡献的份儿上,我还是给你批了3天假,公司都忙成什么样了?你还敢问我再要一天假?没你在丧事一样有人办,你赶紧回来。”

那一刻,她脑子里轰隆一声,随着电话的挂断声,陷入一片空白。

用了好长时间,她才回过神儿来。

回去后,她也没有辞职,而是跟公司一本正经地“算计”了起来。

加班要填加班费统计单,给同事买咖啡要填报销单,到点该休的年假一次性出国旅游休完。

她说,她一点都不怪老板无情,因为老板就是要对整个公司的运转负责,但就是从那件事儿开始,明白了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跟工作最好的相处方式,便是不吃任何无意义的苦。

02

刚毕业时,跟过一个报社老师实习。

这个带我的老师,是整个报社里资历最老,却是混得最差的。

一开始我认定是报社大领导一碗水没端平,因为,虽然别的我不会看,但谁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打开电脑,谁每天最后一个检查电源锁门离开,我都能看得见。

当时我就不明白了,这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五好员工,公司领导却不珍惜,脑子里是进屎了吗?

但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了问题的微妙所在。

这个老师在任何场合,只要一开口,就带着巨大一团怨气。

比方说,每次评报,别人都会因为,这篇标题起得好,那篇内容有创意,才会建议把某篇稿子评成A类稿件,这个老师则一腔正义地狂批取巧类稿件,强推那些花了时间、出了大力气的稿子,但最后做结论的主编,总是一点脸面都不给他留,做出来的评报结果,永远跟他的建议完全相反,他便会把脸色一拉,搬起凳子一声不吭就走了。

就连出去采访一块儿吃个排骨米饭,他都能吐槽吐到被饭粒呛得狂咳嗽。

不出半年,老师直接被边缘化到混不下去,辞职买了辆二手车跑黑活儿去了。

正当我心灰意冷地以为自己也要收拾铺盖卷滚蛋时,大领导直接把我叫过去。

问我,想不想留下。

我当时脑子里一下乱了个七荤八素,想了一万种语气和一万种回答办法,但刚开口说了个“想倒是想,但某老师这么能吃苦耐劳的人,都混不下去……”,就被大领导直接打断了:“公司不需要任何人吃那么多苦,把该干的活干漂亮了就行。带你的老师留不下,只有一个原因,业绩差!”

这时我才意识到,贴在门口的分数统计表,这个老师已经是连续3个月垫了底。

所以,当你被公司层抛弃,被领导无视时,往往没有那么多让你寝食难安的复杂理由。

职场上最能替你说话的,就是一份好的成绩表。

那些加班熬夜的苦,那些跟同事周旋的苦,那些被上层误会的苦,若是没有转化成你的业绩,那对公司来说,便一文不值。

03

一个创业的哥们跟我说,公司刚开始组建团队的时候,他招人的标准,是以公司为家,再直白点说,他希望招来的人,能有老板思维。

所以,第一批人到位的时候,一群老爷们吃穿住全在一起,看上去还真是基情四射、其乐融融。

但Pre-A轮融资失败后,整个公司鸡血开始消退,一周后,有人率先委婉提出了辞职。

由于大家一开始谈的待遇比较模糊,期权、绩效搞得说不清道不明,结果散伙走人的时候,员工跟他大闹一场,说他就是个画大饼的骗子,人心惶惶的时候,似乎没人关心谁是谁非。

大家想的更多的是,一定要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那是他创业路上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一夜间,又剩下他孤家寡人一个。

一个失眠夜,一地的烟头,让他想明白一个问题。

他需要的应该是责权利划分清晰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一群明明没什么血缘关系非要人跟你亲如一家的鸡血伪军。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在准备C轮的融资,光员工已经有上百人。

他说,以前上班的时候,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老板都喜欢那些为公司奉献一切的人,当了老板才知道,自己只希望公司跟员工的关系越简单越好,这样即便是公司做废了,大家不至于反目成仇。

04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对时尚一窍不通的安迪偶然得到令时尚界人士艳羡的工作机会,进入世界顶级的时尚杂志,为业内呼风唤雨的女主编米兰达当助手。

然后,她真正见识到了女魔头虐起人来到底有多疯狂,她像被上了发条一样,快节奏地玩命做着一切,但依然没有达到米兰达的预期。

当她满腹委屈向主管人事的同事抱怨吐槽时,同事给她的建议是:那就离职。

没错,要么你努力达标,要么就离职。

但就是,千万不要抱怨。

就像是影片中提到的,公司需要的,“永远是能在这儿生存的人”。

职场最残酷也是最公平的一点,便是,“我对你无能的细节不感兴趣”。

很多人把持不好跟公司之间相处的度,怕过于冷静,会被老板误会有二心,又怕过于付出,会被收入辜负。

其实,权衡,是最劳心伤神的事儿。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成为一个面面俱到、八面玲珑的人,也不要自以为是地去吃一些没有意义的苦。

你只需要用自己的专业,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表,别人就会主动说服自己原谅你不擅长的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