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裡的喵
竇太后叫竇漪房,清河郡觀津縣人,十幾歲的時候,以良家子(好人家)的身份成為一名宮女,進入皇宮,侍奉呂太后,後來呂太后想將一些宮女賞賜給諸侯王,竇漪房就是其中的一個。
竇漪房的家是清河郡,離趙國很近,她是希望給安排到趙國去,還專門找了負責此事的宦官說了這個事情,可是這個宦官給忘了這個事情,把她安排到了代國去,竇漪房十分不願意,但是沒辦法,詔書已下來,只能去代國。
我們知道代王就是劉邦的第四子劉恆,是薄姬之子,劉恆看中了竇漪房,竇漪房為劉恆生下了一個女兒,也就是館陶長公主,也就是陳阿嬌的母親,還有兩個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梁王劉武。
劉恆本來是有一個王后,這個王后為劉恆生下了四個兒子,但是代後與四個兒子在劉恆成為漢文帝之前,都先後去世了,有些人認為代後應該是呂家之女,而這四個兒子也不是正常死亡,因為這個事情實在有點不正常。
不管怎麼樣,劉啟就成為長子,就被立為皇太子,而竇漪房因為是劉啟之母,也就成為了皇后。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病逝,劉啟繼位成為漢景帝,而竇漪房而為竇太后,劉啟的皇后是薄皇后,是薄姬的侄孫女,可是薄皇后沒有為漢景帝生下兒子,但漢景帝也因此一直沒有立太子(太子劉榮是公元前153年做為長子才立)。
竇漪房十分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賞賜給他的東西十分之多,因為漢景帝一直沒有立太子,竇漪房就希望漢景帝能立自己的弟弟為太子,這樣子,她就有兩個當皇帝的兒子了。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在一起家宴中酒後說,自己百年之後,就傳位給弟弟梁王,竇漪房和劉武聽了十分的開心,可是竇漪房的侄子竇嬰說:父子相傳,這個是高皇帝所傳下的祖制,怎麼可以違背呢?
竇漪房聽了就十分的不開心,開始討厭她這個侄子,竇嬰本來也嫌官小,也辭職不幹了,竇漪房就把竇嬰入宮的資格給取消了。
公元前150年,劉榮的太子之位被廢黜,竇漪房覺得機會又來了,她對漢景帝說:我聽說商朝是讓弟弟來繼承的,而周朝是讓兒子來繼承的,其實都差不多的,我百年之後,我把劉武託付給你。
竇漪房的意思,還是希望漢景帝能將帝位傳給劉武,而是袁盎又出來反對了,劉武怨恨袁盎,派刺客殺了袁盎,漢景帝最後在竇太后的面子上寬恕了劉武,但是也慢慢疏遠劉武了,而竇太后也就打消了讓劉武繼位的想法了。
歷史簡單說
竇太后希望她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能夠登上帝位,這件事首先不怪竇太后,應該怪漢景帝劉啟本人。
首先,劉啟在當了皇帝的第三年,有一次,兄弟劉武進京去拜訪他,他招待劉武喝酒,兩人喝得很高興,也很動情。這時候,劉啟脫口而出,說將來他百年以後,就讓劉武繼承皇位。當時劉啟還沒有立太子,天子金口玉言,誰也不敢說劉啟是說著玩兒的。當時大臣竇嬰(竇太后的侄兒)在場。竇嬰聽了,立馬對劉啟說,從漢高祖開始,大漢的江山都是傳給兒子,哪有傳給兄弟的?
(劉武和劉啟喝酒劇照)
劉武聽了很不高興。但是,既然竇嬰都這麼說了,他也只得趕緊推辭。但是,儘管推辭了,這句話卻讓劉武和竇太后聽進去了。
其次,“七國之亂”之後,劉武因為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他打下的叛軍,和周亞夫中央軍打下的叛軍差不多。而且因為他拼死擋住吳楚叛軍的道,給周亞夫最終贏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劉啟對劉武非常器重。不但給劉武的賞賜非常多,而且,劉武回京城,劉啟還把載天子的車開去載他。在京城裡,入宮則同輦,外出打獵則同車,和他根本不分彼此。
第三,劉啟對劉武十分縱容,劉武在諸侯國內大興土木,修建城市,修建他的王府,劉啟從來不管。他的梁國因此成為當時最富庶的諸侯國,他的宮殿成為當時諸侯國中最漂亮最豪華的宮殿,他的儀仗出行也足以與天子媲美。他網羅了羊勝、公孫詭、鄒陽等非常多的人才,他甚至打造了武器十多萬件。這完全就是要做大的節奏,可劉啟從來都不提醒他一下。
(竇太后劇照)
既然劉啟對劉武這樣,作為當孃的竇太后,怎麼會不猜想劉啟真的有可能把皇位傳給劉武呢?都是自己的兒子,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大兒子把皇位傳給小兒子,肯定比傳給孫子更讓她高興(宋朝初年就流傳過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讓趙匡胤把皇位傳給趙光義的說法,也是一個證明)。
所以,後來當漢景帝劉啟廢黜他的太子劉榮後,竇太后就給劉啟說,請他把皇位傳給劉武。
不過這一次,又遭到大臣的反對。這次反對的是袁盎,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大臣。
兩次被阻止,劉武的心裡肯定非常不舒服。於是就和他的謀士羊勝、公孫詭策劃,派刺客把阻止劉啟立劉武為繼承人的袁盎等十多個大臣給暗殺了。
這件事鬧得很大,劉啟不可能不調查,於是就派人到梁國去調查,調查了梁國兩千多個官員。最後,劉武逼迫為他出主意的羊勝、公孫詭自殺,這件事才作罷。
這件事後,竇太后非常擔心劉武被劉啟殺掉。劉武上書想到京城晉見劉啟,劉啟派人去接他,走岔了道,沒有接到。竇太后以為劉啟已經把劉武殺死了,大哭說:“帝殺吾子!”她把劉啟稱作“皇帝”,把劉武稱作“我的兒子”,由此可見,在感情傾向上,她是非常護劉武的。當然了,這種傾向,應該是當孃的,對弱勢兒子的一種保護本能。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有這種本能,也不能說竇太后對劉武特別偏愛。
後來劉武又自己走回京城,這場誤會才算解除。
(劉啟和劉武)
後來,竇太后看見事情鬧得實在太不像樣,也承認了當初勸劉啟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是錯誤的。
其實,劉啟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皇位傳給劉武,但正是他的一系列做派,害了弟弟,也害了母親。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很正常吧,歷史上這樣的事兒可不少見,宋朝開國之君趙匡胤他老媽不是也有類似舉動嗎?遼興宗耶律宗真的老媽蕭耨斤不也是想讓小兒子耶律重元當皇帝嗎?再往遠了說,《古文觀止》裡第一篇出自《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不也是講了個老媽武姜想把國君之位交給京城大叔嗎?
竇太后為何這樣做?因為他更喜歡跳脫活潑的劉武,而且兒子和自己的關係總比孫子要來得親,兒子接班,自己還是太后,孫子接班,自己可就成太皇太后了,孫子是會聽他媽的還是會聽自己這個奶奶的,用屁股想也能想到。這是竇太后基於自己的身份考量的。
再說了,漢景帝自己也是嘴巴大瞎說話,明知道老媽喜歡弟弟劉武,還要說什麼自己死後讓劉武接班的鬼話,老媽是高興了,可是自己的兒子呢?有些話就不能開口,有些人的過分要求就不能答應,皇位向來講究父死子繼,實在沒辦法才考慮兄終弟及,本來竇太后還不好意思直接和你這麼說讓你死後讓劉武接班的,你自己這麼說不是助長了她這種不正常的想法嗎?
所以說,竇太后希望劉武能夠登基當上皇上是正常的,因為她喜歡劉武,她喜歡當皇帝她媽,不喜歡當那個中間還隔了一代人的太皇太后。
鳳嫵一
對於竇太后來說,劉啟的兒子和劉武都是自己後代,誰來做皇帝對她一樣;但是劉啟的兒子則和她隔了一代,而皇帝的兒子又太多,自然不可能和太后有多親。所以除了漢景帝劉啟之外,竇太后當時最寵愛的自然就是梁王劉武。加上人一般都有偏愛幼子的心理,所以竇太后甚至更愛幼子多一點。而景帝根據宗法先當了皇帝,所以竇太后想讓梁王繼承也正常。
再加上景帝和梁王關係也不錯,他只有梁王一個同母兄弟,所以從小兩人感情就非常好,景帝也曾經指著王位對梁王說,以後這個位置是讓你來坐的。這件事竇太后和梁王應該都知道,所以也加深了竇太后想讓梁王即位的心理,而梁王本人自然也不會反對了。只是景帝成長之後,就意識到相比弟弟,還是自己的兒子更親。而且皇位如果是弟弟的後人,自己反而成了旁支先祖,不會得到自己後人的隆重祭祀。
林屋公子
有書君認為,竇太后並不是偏愛小兒子劉武,相反作為一個母親,她愛每一個孩子。那為什麼竇太后希望小兒子最後可以登上皇位呢?
一,母愛使然,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她視長女為掌上明珠,她愛大兒子,也疼小兒子。
長女封為館陶公主,錦衣玉食,過得自由快樂。
大兒子劉啟成為太子,繼承皇位,指點江山。小兒子劉武封為代王,自由散漫,權勢自然和太子相差甚遠。
就像如今有二孩的家庭一樣,兩個差不多大的孩子,一個擁有什麼,另一個也一定擁有同樣的東西。
竇太后同樣是這樣的心理,可惜九五之尊的皇位只有一個,她給不了劉武與哥哥一樣的權利。
所以,她多給了劉武一些母愛。
她甚至渴求在劉啟千秋萬歲之後,能把皇位留給弟弟。
彷彿一個母親在對哥哥說,這個玩具你不想玩的時候,可以留給弟弟嗎?
之所以沒有幫助劉武造反,是因為竇太后也不想傷害劉啟,因為她也愛他。所以,這一切都是以母愛的名義去懇求,去爭取。
二,怕自己百年之後,他人容不下劉武
這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願意看到孩子們自相殘殺。可久居深宮的竇太后,早就明白權利之間的勾心鬥角,殺伐重重。尤其坐上那個寶座,不得不提防身邊所有可能威脅到他的人。
況且,劉武素來也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礙於竇太后的顏面,劉啟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倘若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即使劉啟因兄弟之情留著他,劉啟的妻子,兒子能容得下劉武嗎?
所以,竇太后出於對劉武安全的考慮,想出了一出讓劉啟百年後把皇位讓給弟弟劉武的辦法。
不想被他人壓下去,那麼他們就要先下手為強。於是,竇太后明明知道體統規矩,還是違反了祖制開了那個口。
三,國事變家事,騎虎難下不得不做
歷來皇帝都是能者勝任,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要有多種多樣的培訓訓練。
劉啟無疑是出色的,劉武就不一定了。竇太后卻並沒有這方面的考慮,而是一味地想在最後讓劉武過個皇帝癮。
再說她已經將小兒子劉武置於風火浪尖上了,這件事,要麼成功,皆大歡喜。要麼失敗,劉武就會揹負罵名,甚至失去生命。
所以,竇太后必須也一定要推動讓位給劉武這件事情的發展。
明顯,她把國家大事當成一件家事。如果館陶是個男孩,猜想她肯定也會為館陶求個機會的!
說到底,竇太后並沒有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皇位這一事,只在乎眼前利益的得與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大部份母親都會偏愛小兒子,都想把最好的給最小的,可能人性如此吧。
一個母親當然可以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竇太后那麼聰明不會不知道傳位給劉武的風險,違反祖制事小,引起朝局震盪事大。竇太后要漢景帝傳位給劉武,背後還有幾個比較深層次的原因!
竇太后名為竇猗房,出生平民之家,早年生活的十分淒涼,在漢惠帝時期入宮服侍呂太后(呂雉)。後來,呂太后要將一批宮女送給各地的諸候王,竇猗房原本想去離家鄉比較近的趙國,卻陰差陽錯去了代國,得到了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的寵愛,也算是禍得福了。
竇猗房先後為劉恆生下了一女兩男,劉武就是最小那個兒子。除開竇太后的母愛天性外,她寵愛劉武還因為梁王劉武非常孝順,從他的諡號“孝王”就可以看出,古代的諡號是對一個人生平的總結。估計沒有哪個人不喜歡對自己孝順的孩子吧?
不過竇太后不會僅僅因為劉武對自己孝順,就想讓漢景帝傳給他的,畢竟這違背了漢朝的祖制,根本原因可能是竇太后對黃老之學的維護。
自從西漢建立之後,就採用黃老之學作為治國之策,與百姓休養生息,使得西漢的國力迅速發展,而竇太后是非常信黃老之學的。曾經有一位研究儒學的博士轅固生把黃老之學稱為普通學說,使得竇太后非常生氣,要轅固生去跟野豬博鬥。最後在漢景帝的暗中幫助下,轅固生才逃過一死。
縱觀竇太后的一生,她都在維護黃老之學的地位。如果漢景帝傳位給他的兒子,那麼竇太后的控制力必然會下降;而且漢景帝對於黃老之學的態度一直都模凌兩可,不再禁止其它學說的發展,甚至還讓人教太子儒家學說,種種跡象表明這都對竇太后信奉的黃老之學產生了威脅,所以她要採取措施維護黃老之學的地位。
還有一個誘因非常關鍵,早在漢景帝沒有立太子之時,他就曾經酒後說過將來要傳位給弟弟劉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梁王劉武和竇太后十分高興,都以為漢景帝有傳位給弟弟的心。
在種種因素之下,就令竇太后產生了要漢景帝將來傳位給劉武的想法。不過,竇太后還是聽從了袁盎等人的勸告,不再堅持要立劉武為繼承人,畢竟她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小凌說史
竇太后是漢文帝的妻子,他也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一個皇后,從一個呂后朝的小宮女,一下逆襲成了漢文帝的妃子,然後又得到漢文帝的寵幸,最終成為了漢文帝的皇后。
竇太后為漢文帝生了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在歷史上都很有名,大兒子就是漢景帝劉啟,二兒子就是梁王劉武,大女兒就是長公主劉嫖,劉嫖就是漢武帝第一任皇后陳阿嬌的母親。
為什麼說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呢?
其實竇太后生的三個孩子,他都喜歡。他也根本沒有說過不喜歡大兒子漢景帝,他是想等到大兒子漢景帝死後,把皇位傳給自己弟弟梁王劉武,而不是傳給兒子。
漢景帝又是個大孝子,為了討母后歡心,他在一次家宴上,就答應了竇太后,自己百年之後,會把皇位傳給弟弟的。
竇太后聽說之後很高興,但是,梁王劉武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的哥哥也就是隨口說說而已,並沒有當真。
但是,梁王劉武是真的想當皇帝。
當時舉行的這個家宴有四個人,竇太后、漢景帝、梁王劉武和竇嬰。
當竇嬰聽說漢景帝要把皇位傳給梁王的時候,竇嬰就有意見了,他立刻反駁到,按照漢朝的祖制,是把皇位傳給兒子,並非是弟弟。
這時候漢景帝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了,可是竇太后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
為了迎合竇太后,漢景帝並沒有急於立皇后和太子,這也就給了梁王劉武一個信號,他以為自己還真有可能晉升為國君。
所以,他經常給他的母親暗通消息,催促登基當皇帝的事情。
竇太后為此也經常去漢景帝那裡打探消息。
漢景帝不想把皇位傳給弟弟,他想把皇位傳給兒子?
所以,漢景帝就把這個炙手的問題交給了大臣袁昂來處理。
袁昂直接來找竇太后交涉了,竇太后先是大罵了袁昂,這是我們的家事,那裡輪得到你一個外人插手。
袁昂等竇太后平復了情緒之後,他就給竇太后講了一個宋國的故事。
當時宋國的國君也是把王位傳給了弟弟,他的弟弟十分感激自己的哥哥,他想自己死後,再把王位傳給哥哥的兒子。
可是,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就不幹了,王位應該傳給我們的,憑什麼傳給他們呢?
為此他們兄弟二人的後代開始骨肉相殘,這種局面一直持續了幾十年才算平靜下來。
竇太后是個明白人,他聽完這個故事後,再也不提立梁王劉武為皇帝的事情了。
就這樣漢景帝的危機算是給解除了。
其實竇太后想立梁王劉武為皇帝還有一個私心,那就是他生的兩個兒子都當過皇帝,這要是被歷史記錄下來,那還是真夠他風光一把的。
一個女人生了兩個皇帝,你說牛不牛。
史學達人
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不過是人之常情。要知道,竇太后身世淒涼,年輕時不幸地被呂雉送到代地,卻因禍得福,被漢文帝寵幸。當時漢朝的代國,不過是個偏遠之地,竇太后前後生下劉啟和劉武,在這種困頓之境生下倆兒子,感情自然深,而劉武又是幼子,身後母后,自然有寵愛之心。
有人都說了,母親愛小兒子是自然之舉,那麼為什麼竇太后竟然違背禮樂,想讓梁王劉武接班劉啟當皇帝呢?
這個事說起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漢景帝的原因,一個是竇太后的原因。
先來說說漢景帝的原因。
漢景帝當上皇帝時,劉武已經當王很二十五年了。而當時,漢景帝也一直沒有設立太子。漢景帝為什麼一直遲遲不肯設立太子呢?因為他對竇太后又愛又怕,也知道竇太后心裡想的什麼,但彼此都沒有說開來。
有一次,漢景帝終於試探性的將事情說了出來。
那一年,劉武入朝,跟漢景帝一起喝酒。漢景帝趁著酒勁就對梁王劉武說道,他百年之後,將把帝位傳給劉武。劉武一聽,不知道哥哥這翻話是真是假,但他身為諸侯王,這天子之位可不能亂坐,於是當場辭謝。
之後,劉武就將這話告訴竇太后。竇太后本來就喜歡劉武,如果漢景帝之話是真言,那她是十分高興的。怎麼說,她這一生經歷的事情太多,如果漢景帝肯將帝位傳給劉武,劉武算圓滿了,而自己也算圓滿了,人生再也不是虛行。
但是不久,漢景帝就立了太子,讓竇太后及劉武都極為失落。
七國之亂時,梁王劉武跟漢朝中央平定了劉濞等人,立有大功,於是漢景帝允許劉武儀式上模仿天子。劉武為王二十九年,他再次入朝,景帝派安車迎接,並且留他住京城,然而同車遊玩。這一年,漢景帝廢棄慄太子,一下子又讓劉武及竇太后帶來了機會。
竇太后決定將這事挑開,親自出面遊說漢景帝將帝位傳給劉武,不然漢景帝如果再立太子,就沒機會了。
但是,竇太后的話一出,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對。嫡長制是周朝制度,經過歷史檢驗,這套制度對穩定王朝政權十分管用,而兄終弟及是商朝制度,而周朝出現幾次權力奪位事件,就是因為這個製造留下的漏洞太多的緣故。
當時反對最激烈的是袁盎。竇太后氣得都想殺袁盎,奈何袁盎帶著一班人去做竇太后的工作,竇太后最後也認識到,不能因為一已之愛而亂了規矩,於是接受了袁盎的意見,不立劉武為皇帝了。
可是劉武這邊卻不高興了,好不容易挑起我的慾望, 眼看就得要手,竟然被袁盎攪黃了。於是,劉武就派殺手去殺袁盎。此後發生後,漢景帝派人去查,一進竟然是劉武派人乾的,一下子,漢景帝終於明白了,他這個弟弟心裡有非份之想。
從此,漢景帝開始冷落劉武,再也不留他住京師,而劉武回到封地後,鬱郁不得志,後得熱病而死。
總之,這個事情竇太后有錯,但她後來認識到錯誤了,此事才罷休,如果讓劉武接班當皇帝,那漢朝以後為奪權亂到什麼程度,都很難說了。
月望看歷史
"母愛者子抱","皇家愛長子,百姓愛么兒"。這些話都沒有錯。都是偉大的母愛,不敢不敬。
竇皇后為漢文帝生下二兒一女之後,前任皇后生的幾個孩子都"前赴後繼"地死了。為啥會這樣?也許巧事裡有怪招。反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劉啟這會兒排在嫡長子位上了,立太子必是此子無疑。
一切都如了竇皇后的意,太子就是劉啟的了。小兒子也到膏腴之地的梁國做梁王去了,因為賈誼先生的學生梁懷王騎術不佳,落下馬跌死了,害得老師自愧不已,鬱鬱而終。劉武就當了梁孝王。至於女兒劉嫖,大長公主,生個女兒阿嬌,成了竇皇后的孫媳婦,孫子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
似這樣的家庭,對於竇皇后來說,是夠意思了。一家兩個皇帝,一個王,孫子再皇帝,外孫女為皇后。這就差小兒子和女兒與"皇″分稍欠。但她還不滿足,硬要讓小兒子當皇帝才遂心。這隻能說,這老太太老糊塗了。她雖崇尚黃老,精研老子學說,並未得其精華,只停在怎麼養生,因循襲舊之上。所以,想得好,做不到。但是她也是個善聽的老婆婆,看了許多事,也有些領悟,聽了袁盎的話,絕口不提大兒子立儲為誰的事了。
後來,梁王手下出事,劉啟派人一查,事牽梁王。大家才初嘗"養虎成患","大言不慚","信口開河"的苦果。這時的老人只好保全梁王一家不受傷害了,誰不知道大兒子的陰戾,他可是連前太子,臨江王,親生兒子劉榮的死,眼睛都不眨的人!而何況是兄弟?更何況是"爭儲"這六親不認的大事。
自此後,皇帝真的不待見梁王,老太太寒心不己……好在梁王早死(不是對古人不敬),要不,鬧出什麼禍事,老婆婆也乾瞪眼,救誰也救不了……
劉一千五
首先,母親偏愛幼子,是一直以來的人之常情,從古到今都如此。
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都是竇太后的兒子,作為母親,她自然希望他們都好。老大劉啟已經是皇帝了,可是小兒子還沒有做過皇帝呢,而且她一直以來那麼偏愛梁王,讓劉啟立劉武為下一任儲君,又不會影響劉啟的帝位,又可以讓劉武的身份提高,將來也有機會做皇帝。這對竇太后來說,簡直是完美。
你要說劉啟也有自己的兒子,難道孫子她就不疼了嗎?自然是疼的,但是孫子終究是比不上兒子的,對於竇太后來說,孫子始終隔了一層嘛,何況還是她最寵的小兒子。
再自私一點來說,漢景帝劉啟的身體一直不好,他要是死在竇太后前面(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作為兒子的劉啟死在了母親竇太后前面),他的兒子登基了。那麼孫子再尊敬奶奶,也比不上兒子對母親,如果漢景帝死了是劉武繼位,那麼竇太后依然可以享受兒子的孝順,不用擔心像孫子那樣不可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