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从哪里来?

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主角那就是“月饼”。端午节粽子的来源是个屈原有关,那么中秋节的月饼又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呢?

月饼从哪里来?

月饼雏形——祝捷胡饼

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在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致使边境民不聊生。于是,唐高祖李渊命大将李靖北征突厥,以安定边境。李靖不负所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李靖大胜而归,唐高祖宴请群臣,分享这胜利的喜悦。当时适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明月当空。宴席上,有胡人进献胡饼祝捷,李渊看到圆圆的胡饼,再抬头仰望天空圆圆的月亮,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意思是说,应该邀请月中之神下凡来,和大家一起品尝胡饼的美味。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同品尝祝捷胡饼,一起赏月。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此而来。

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唐朝的时候,据说,有一年中秋的夜晚,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吃着吃着,唐太宗突然说:“这胡饼的名字怎麽这麽难听。”在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随口回答说:“那就把它叫作月饼吧!”

月饼和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末明初。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其中,朱元璋组织的反抗力量最为强大,遍布全国各地。但是,朝廷派重兵把守各路要塞,严密搜查过往行人,传递消息非常困难。

眼看起义的日期将近,可是还有一些起义军没有收到起义的通知,朱元璋很是着急。此时,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部属去厨房做一些饼子,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中秋节晚上起义。到了中秋节当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朱元璋的起义军就大获全胜。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以后每年的中秋节,都要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

如今的月饼种类越来越齐全,制作也越来越精细,在中秋节,人们都以月饼作为馈赠的礼品,饱含文化和心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