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的才叫消费降级,你那只能叫“穷”!


有选择的才叫消费降级,你那只能叫“穷”!


- 01 -

消费降级?不过是“穷”的遮羞布

前两天,一朋友看到某家外卖被曝光脏乱差的文章,默默地忍着恶心,把这家外卖拉黑了。他跟我说:以前看到外卖超过20元,心都要抖一下;现在看到外卖低于20元,胃都要抽一下。

为什么“省钱”“健康”会是矛盾?这还让不让人“消费降级”了?

有选择的才叫消费降级,你那只能叫“穷”!


他跟我说,每天办公室,一到11点,很多人都会对着手机纠结,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口中还念念有词:

“米线,原价30元有满减但加运费,22元,嗯……吃不饱;

粥加蒸饺加鸭蛋,4折特价只要18元,还不错!

沙拉就算了,48元减25加上运费包装费,都30多了,啧啧!一堆草,凭啥?”

……

我跟他说了一句扎心的话:有选择的消费降级,才叫消费降级;你这没选择的“消费降级”,只能叫——“穷”。



- 02 -

穷则思变,但你告诉我怎么“变”?

朋友潇潇在上个月收到大学同学的“粉红炸弹”,11月要去婚礼。

本来她想着,红包就给500、600元的,顶多好的朋友给1000元,算是够给面子了。

结果一同学告诉她,打算给5000,还说:“因为是好朋友嘛!值得给。”

有选择的才叫消费降级,你那只能叫“穷”!


这同学笃定的语气,深深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一直找我们诉苦:

“看到这个5000,感觉被人狠狠地捅了一刀。”

“5000,我还要不要活了,顶我半个月工资了,房租水电生活费交通费……乱七八糟一大堆费用还在等着我呢?”

“这年头挣钱容易吗?为了这点工资,起早贪黑、没假期,没休息的。”

“我也想像人家那样有个副业,可我除了本职工作,什么也不会呀!”

“好不容易存点钱,也只能放在余额宝,通货膨胀都赶不上。”

“我都快穷死了,还时不时的来一颗“粉红炸弹”。”

......

的确,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越来越“穷”了。不仅仅是源于消费的无力,还有赚钱开源的无门。

谁也不想被“穷”控制人生,可问题是:怎么变有钱呢?



- 03 -

想逆袭,首先摆脱“习惯性贫穷”

我认识一个还算励志的女孩。她自己是专科毕业,本职工作就是办公室里跑腿打杂的小白领,但学习理财投资之后,在2014年把握了投资机会,将自己的积蓄投入股市赚了钱,而后又买了一套房,可以说,借助这个契机一下子从“小透明”飙升成了“隐形小富婆”。

她跟我说,每次别人都用一副“凭什么是你”的眼光看她,她都觉得很无语。

她说:“你知道吗?我早在2013年就开始学习理财,后来一点点投资股市,等到牛市大家杀红了眼,我已经赚足出来了。

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才是你的机会。每个人都想着:凭什么是你?但我要问他们:我在学习理财的时候,我在被他们冷眼嘲笑‘白日做梦’的时候,有谁想过改变了吗?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习惯性贫穷”。”

什么是“习惯性贫穷”?一句话:随大流就好,哪怕是穷。

有选择的才叫消费降级,你那只能叫“穷”!


这种随大流,以调侃“消费降级”自黑来自娱自乐,似乎成为了一种苦中作乐的豁达;但其实,这背后有一种懒惰,让我们和梦想中的自己渐行渐远,只能与平庸为伍。

于是:

“阶层固化”成了“不思进取”最合理的解释。

“消费降级”,成了“我穷、但我不想改变”的最好遮羞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