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擇的才叫消費降級,你那只能叫「窮」!


有選擇的才叫消費降級,你那隻能叫“窮”!


- 01 -

消費降級?不過是“窮”的遮羞布

前兩天,一朋友看到某家外賣被曝光髒亂差的文章,默默地忍著噁心,把這家外賣拉黑了。他跟我說:以前看到外賣超過20元,心都要抖一下;現在看到外賣低於20元,胃都要抽一下。

為什麼“省錢”“健康”會是矛盾?這還讓不讓人“消費降級”了?

有選擇的才叫消費降級,你那隻能叫“窮”!


他跟我說,每天辦公室,一到11點,很多人都會對著手機糾結,短則十幾分鍾,長則幾十分鐘,口中還唸唸有詞:

“米線,原價30元有滿減但加運費,22元,嗯……吃不飽;

粥加蒸餃加鴨蛋,4折特價只要18元,還不錯!

沙拉就算了,48元減25加上運費包裝費,都30多了,嘖嘖!一堆草,憑啥?”

……

我跟他說了一句扎心的話:有選擇的消費降級,才叫消費降級;你這沒選擇的“消費降級”,只能叫——“窮”。



- 02 -

窮則思變,但你告訴我怎麼“變”?

朋友瀟瀟在上個月收到大學同學的“粉紅炸彈”,11月要去婚禮。

本來她想著,紅包就給500、600元的,頂多好的朋友給1000元,算是夠給面子了。

結果一同學告訴她,打算給5000,還說:“因為是好朋友嘛!值得給。”

有選擇的才叫消費降級,你那隻能叫“窮”!


這同學篤定的語氣,深深地傷害了她的自尊心,一直找我們訴苦:

“看到這個5000,感覺被人狠狠地捅了一刀。”

“5000,我還要不要活了,頂我半個月工資了,房租水電生活費交通費……亂七八糟一大堆費用還在等著我呢?”

“這年頭掙錢容易嗎?為了這點工資,起早貪黑、沒假期,沒休息的。”

“我也想像人家那樣有個副業,可我除了本職工作,什麼也不會呀!”

“好不容易存點錢,也只能放在餘額寶,通貨膨脹都趕不上。”

“我都快窮死了,還時不時的來一顆“粉紅炸彈”。”

......

的確,我們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越來越“窮”了。不僅僅是源於消費的無力,還有賺錢開源的無門。

誰也不想被“窮”控制人生,可問題是:怎麼變有錢呢?



- 03 -

想逆襲,首先擺脫“習慣性貧窮”

我認識一個還算勵志的女孩。她自己是專科畢業,本職工作就是辦公室裡跑腿打雜的小白領,但學習理財投資之後,在2014年把握了投資機會,將自己的積蓄投入股市賺了錢,而後又買了一套房,可以說,藉助這個契機一下子從“小透明”飆升成了“隱形小富婆”。

她跟我說,每次別人都用一副“憑什麼是你”的眼光看她,她都覺得很無語。

她說:“你知道嗎?我早在2013年就開始學習理財,後來一點點投資股市,等到牛市大家殺紅了眼,我已經賺足出來了。

在別人不看好的時候,才是你的機會。每個人都想著:憑什麼是你?但我要問他們:我在學習理財的時候,我在被他們冷眼嘲笑‘白日做夢’的時候,有誰想過改變了嗎?絕大多數人,都陷入了“習慣性貧窮”。”

什麼是“習慣性貧窮”?一句話:隨大流就好,哪怕是窮。

有選擇的才叫消費降級,你那隻能叫“窮”!


這種隨大流,以調侃“消費降級”自黑來自娛自樂,似乎成為了一種苦中作樂的豁達;但其實,這背後有一種懶惰,讓我們和夢想中的自己漸行漸遠,只能與平庸為伍。

於是:

“階層固化”成了“不思進取”最合理的解釋。

“消費降級”,成了“我窮、但我不想改變”的最好遮羞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