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貧志愈堅 致富路更寬——記下河灣社區脫貧示範戶王瑞成

張村驛鎮下河灣社區的王瑞成已年過60,可是生活的重擔時常讓他感到力不從心。患有肺源性心臟病的他以及身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妻子,常年在家務農,收入微薄,而價值昂貴的醫藥費給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許多負擔。一家人雖然勤勞能幹,但是致富沒門路,又沒有資金來源,全家只能靠兒子王小輝打零工維持生活。

人貧志愈堅 致富路更寬——記下河灣社區脫貧示範戶王瑞成


自脫貧攻堅全面打響以來,鎮村兩級幹部挨家挨戶調查摸底,確定了一部分特別需要幫扶的困難戶,王瑞成家也被精準識別為精準扶貧對象。隨後,第一書記、富縣農村合作銀行幫扶幹部與鎮村駐村幹部來到王瑞成家中,與他結對子、交朋友,在詢問了解了具體情況後,幫扶幹部分析得出經濟來源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發展資金缺乏是致貧的主要因素。要想脫貧致富,還是要從產業發展上想辦法。

針對王瑞成家實際情況,縣上幫扶幹部與駐村幹部多次入戶溝通交流做工作,從思想上激發了發展的信心和動力,鼓勵他大膽幹。王瑞成與家裡人溝通協商,逐項分析,最終決定發展養雞項目。其院子靠山向陽有空地,可以建立雞舍,有了地方,但資金又成了問題。幫扶幹部帶著王瑞成到鎮農村信用社,為其協調辦理了產業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最終享受到了5萬元的資金扶持。

王瑞成深知,養雞不難,但要養好並不容易,既要科學飼養,又要踏踏實實幹,他積極聯繫鎮幫扶幹部邀請技術員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平時,王瑞成也經常去雞舍裡轉,清理圈舍衛生,查看蛋雞的長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不管是飼草飼料的搭配還是養殖設施的運行,每個細節都不放鬆,飼養的蛋雞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病害。王瑞成在蛋雞養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效益。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今年通過幫扶幹部幫助銷售和趕集銷售,實現收入12000元。兒子也在縣城學習裝修,掌握了一門技術,增加收入渠道。

有了收入上的改觀,加上第一書記、幫扶幹部和鎮村幹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信心。現在的王瑞成不僅有了自己的產業,也住進了新房,今年,王瑞成計劃擴大他的養殖規模,新購一批雞苗,增加產蛋量,同時準備發展養豬10餘頭。他常說:“正是黨的好政策讓我踏上了脫貧致富路,我還要繼續發揚勤勞奮鬥、艱苦創業的精神,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