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皇帝教科書的作者

史學界向來有"兩司馬"之說,一為司馬遷,一為司馬光,二人如雙峰對峙,在史學界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比起司馬遷,司馬光的光環卻要黯淡一些,或許是因為司馬遷坎坷的身世,或許是因為司馬遷創造了史學上的無數第一。而司馬光晚生幾百年,資料零散,傳著少見。但無論如何,史籍當中,只有《資治通鑑》能與《史記》相提並論,司馬光留給人們的印象不僅是一個反對變法的保守派,更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

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在許多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童年的司馬光已因砸缸救人的行為轟動全國,成為當時風頭最健的童星。他十九歲做進士,當史官、諫官,可以說前途光明。人生的轉折點是從王安石變法開始,當司馬光遇到王安石,當保守派遇到改革派,會有什麼樣的局面?鬱悶的司馬光只得暫時退出政治鬥爭的漩渦,專心致志地編寫史書。這樣倒好,東邊不亮西邊亮,一部《資治通鑑》成就了司馬光。

命運從來都是那麼不可預測,在司馬光對政治幾乎意冷心灰、距離生命終結還有一年的時候,由於神宗的去世、新帝的登基,這個曾經最大的保守派又被迎回了首都,登上了權力的頂峰。雖然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但司馬光卻大刀闊斧,一股腦兒地把新法全部廢除,終於了結了自己的心事,次年他就病逝了。此後,雖然改革派又重新登臺,對司馬光頗多非議,甚至奪去封諡,砸碎其"忠清粹德"石碑,但《資治通鑑》的成就和偉大,誰也無法否認。

幼教典範

大凡名人,幼時都會表現出很多不凡之處。當然,這些"不凡之處"不外乎愛好學習、珍惜時間、孝敬父母之類。而司馬光的"不凡"在於他臨陣不慌,"凜然如成人",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一舉成名。這是一個大家熟知的故事,說的是司馬光和一群小夥伴玩捉迷藏,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水缸裡,其他孩子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水流出來後,那個孩子得救了。

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落水、砸缸、獲救",多麼流暢的動作,看似簡單,但發生在一個七歲(有的版本是五歲)的孩子身上,卻令人稱奇。靠口耳相傳,"司馬光砸缸"一下子就流傳起來,人人稱頌。有位畫家還把這個故事繪成圖畫,名曰《小兒擊甕圖》,刻版一印再印,成為暢銷京都汴梁和西京洛陽一帶的宣傳品。

不靠祖蔭靠實力

家庭教育很重要,這一點從司馬光砸缸便可看出。論起家學淵源,司馬光的祖父司馬炫最高的官職是縣令,父親司馬池做過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官居四品。宋仁宗時,朝廷提升他為諫官,但司馬池不為所動,拒絕了。為此宋仁宗說:"大家都願意往上走,唯獨你想著往後退,真是難能可貴。"

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1038年,司馬光十九歲,這時的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放棄保送,直接參加大會考。這個決定在當時可謂驚人。按照古時官制,祖父或者父親當官時,朝廷會根據其官職,恩選不同人數的子孫直接做某個級別的官,稱為"恩蔭",這也是許多寒門子弟極為羨慕之處。但司馬光非同尋常的地方在於他放棄了特權,自願和天下寒士一樣參加科舉,並一舉高中進士甲科,糾正了人們所謂"少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見,將少年的輝煌延續到底。

歷代皇帝的教科書

司馬光的名字與《資治通鑑》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四十歲時開始《資治通鑑》的編修工作。最初,他將這部書定名為《通志》,也沒想做得太大。直到公元1066年,英宗看了《通志》的前八卷,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史學著作,進而提出具體要求,即內容可以記錄國家興衰,體例為編年史,專為皇帝提供治國經驗的教科書。宋朝的皇帝雖然抵禦外侵不行,但在歷史、文學、繪畫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天賦和鑑賞能力。

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公元1067年,宋英宗去世,宋神宗繼位。儘管年輕的神宗皇帝不同意司馬光的政治意見,但卻對他的史書編撰工作非常支持,不僅賜書名為《資治通鑑》,並賜寫了序言。就這樣,在兩朝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史上第一部為皇帝寫的教科書正式運行。

此書的編寫集中了當時史學界的名家,既有通才,又有專才。為了更用心地編寫史書,司馬光遠離官場,待在洛陽一個破舊的園子裡,十五年裡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夏天悶熱難堪,灑下的汗珠把書稿都浸溼了。後來,他請匠人在書房裡挖了一個大深坑,砌上磚,修成一間簡陋的"空調房",埋頭編書。以《唐紀》部分為例,原稿長達六百卷,比定稿後的《資治通鑑》還要長出一倍。司馬光通覽刪節,最終定為八十一卷,前後用去了四年時光。為此,司馬光筋骨疲憊,視力減退,牙齒脫落得所剩無幾了。

經過十九年的努力,公元1084年,《資治通鑑》終於成書。這部史書記載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共計二百九十四卷,約三百多萬字。書成之後,僅存放在洛陽的殘稿就堆滿了兩間屋子。

《資治通鑑》印行後,不僅當世的人看了稱讚不已,後世亦給予高度評價。清代史學家王鳴盛稱"這是天地間不可無之書,也是學者不可不讀之書"。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對《資治通鑑》尤為喜歡,一生讀了十九遍之多,線裝的書上寫滿了眉批和心得。

節儉模範

搜索宋朝歷史,似乎少有一個大官像司馬光那樣節儉,他對自己苛刻到了極點,在今日絕對是清廉的典範。司馬光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穿衣不過為了禦寒,吃飯不過為了充腹。"他自己過著"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衣帛"的生活。在這樣的境遇下,同事去他家吃飯,結果因為太窮,招待不起好酒好菜,只提供一碗熱湯,搞得此人四處散佈言論,說以後可不能去司馬家吃飯,吃都吃不飽。

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司馬光對待朋友、兒子也是如此。一個闊友請司馬光吃飯,看到這個人吃得如此奢侈,司馬光當即與其斷絕來往。對待兒子,司馬光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訓儉示康》。經司馬光一手教導,據歷史記載,兒子司馬康出門時,路人從其容貌舉止上看,即使不認識也知道他是司馬光的兒子,由此可見司馬光教育之嚴格。

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後,家裡沒有錢辦喪事。皇上派人送來白銀十斤,司馬光立即命兒子送了回去,說:"葬妻是家事,豈能動用國家的錢財。"錢是送回去了,但清貧的司馬光拿不出為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地典當出去,這就是著名的"典地葬妻"的故事。

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司馬光曾評價自己說:"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平生的所作所為,皆問心無愧!"所以時人多說,如果人人做官都像司馬光,國家會昌盛,百姓會安居。

最風光的政治明星

神宗病逝後,高太后執政,保守派重新上位,在洛陽隱居十五年的司馬光應高太后之召回到開封,遭到群眾的熱烈圍觀,人多得連馬都難以前進。大家爭著拉馬的轡頭,對他說道:"您千萬別回洛陽,在這裡輔助天子,給百姓一條活路吧!"入宮的時候,連冷靜的衛兵也拍手稱快:"這才是真正的司馬相公,我們的司馬相公回來了!"

只知“司馬光砸缸”!歷史上的司馬光更加風光

在洛陽十五年,司馬光的名氣不但未減,反而更如日中天。一次,司馬光去拜訪朋友,結果附近百姓聞風前來,有的甚至爬上樹和房子,以至於將樹枝和房上的瓦都踩壞了。這家的傭人想勸阻,結果百姓們卻說:"得意什麼,我們看的可不是你們家主人,我們想欣賞的是司馬相公的風采!"不知這是否是當年宋朝大事記裡最瘋狂的一筆。

1086年秋,一代"朝臣典範"司馬光油盡燈枯,終年六十八歲。太皇太后和哲宗前去弔唁,追贈司馬光為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賜碑"忠清粹德"。噩耗傳出,京城裡做工的、務農的都停下工作,跑去弔唁,甚至有千萬人,就像親生父母死去那樣悲傷;都城和周圍地區都畫了司馬光的遺像祭奠,吃飯時必定為之祈禱,致使當年司馬光的畫像暢銷狂賣,畫工大賺一筆。因為道德上的完美無缺,司馬光成為孔門的第三個聖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樣在孔廟享配。這在歷史上可說是極為罕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