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江湖再无大侠

犹豫纠结了很久,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来纪念下老先生,是用今天的公众号头条还是今日头条,最后决定还是今天的头条给到老先生。

我是昨晚差不多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老先生驾鹤西去的消息,但我不愿意轻易就消费这样的流量,昨晚上无数自媒体人跟进了这一消息,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但我不愿意。

从此江湖再无大侠

我更愿意再沉一沉。

94岁啊,寿终正寝,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白喜事,属于喜丧,所以可以写一写,纪念一下。不比前几天去世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那不能写。

我说我们80后是幸运的,小时候陪伴我们的不是现在的手机,而是老先生一部又一部的小说,一个个无聊的暑假,一个个炎热的知了烦躁狂叫的下午,手不释卷都是老先生陪着我们度过。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和蔡澜。已经四去其三,简单回顾一下这几位吧。

倪匡,《卫斯理系列》,《六指琴魔》,华人科幻小说界的泰斗,每小时可写8000字,我等望尘莫及,想象力之丰富也是入选四大才子最大的理由。

黄霑先生,香港最著名的词作曲家,多首经典的影视剧作品的主题歌出自他手,包括前文所放的《沧海一声笑》、《上海滩》等等,他巧妙运用传统的琴筝笛箫等乐器,谱就浓郁的中国意味,很好地传达出武侠片的精髓。像在《笑傲江湖》中,他传神地将武林的风生水起、江湖的刀光剑影及侠客的自由境界溶于一曲《沧海一声笑》里。

蔡澜先生,四大才子现在唯一独苗了,蔡先生是位美食家、作家、电影监制,身份多样,涉猎甚广。

金庸先生,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先生的小说。

从此江湖再无大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对先生的最大褒奖,当然大家也都只知道这两句,不知全文,请看下面:

剑寒光斩明月

入幽梦化作酒

枝枯树笑迎春

山银装披锦绣

雕纵马卷黄沙

衣何惧染尘羞

鹿鸣原上声声咽

傲扬笛君莫愁

中劲笔舞长缨

龙无意回望秋

客高歌志未酬

仗斜阳空如旧

玉喜得良人佩

鸯戏水水长流

上面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先生的一个作品,飞—《飞狐外传》(1960年),雪—《雪山飞狐》(1959年),连—《连城诀》(1963年)。天—《天龙八部》(1963年),射—《射雕英雄传》(原名:大漠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侠—《侠客行》(1965年),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我不知道大家的童年都看过哪几本,反正现在的小朋友是看不到咯!

我个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人物是令狐冲,不知道大家都喜欢谁呢?巧合的是,金庸先生最喜欢的令狐冲、其次是乔峰。

先生遗愿:“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我说这不难做到,至少未来我的小孩是必须要熟读这些小说的。

从此江湖再无大侠

金庸先生也与我湖湘文化有过碰撞,金庸先生小说里最好的女人和男人都是湖南人,金庸先生年轻时曾经在湘西避难,那是先生心灵的净土,金庸所说的这个最好的女人,指的是《飞狐外传》中洞庭湖边的程灵素。他说,这位姑娘相貌并不好看,但是很聪明,内在非常美,个性非常好,对爱情很忠诚,是一位可敬可佩的湖南姑娘。

金庸所说的最好的男人,指的是《连城诀》中的狄云。他说,这个角色武功不是很高,人不太聪明,但个性很淳朴,对朋友很忠实,对所有的人都非常好。

1942年—1946年,金庸先生年轻时候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是湘西收留了他,直到抗战胜利,金庸先生才去了香港。金庸先生年轻时候的经历也为后来的武侠小说打下了基础,所谓“游侠精神”,就是由此而来。

老先生欣赏湖湘文化的“知行合一”和湖南人的为人。有人说金庸的江湖小说,那原型背景就是湖广的民风。

古风小说里从湖广提炼的艺术形象其实是今天的岳阳常德地区泼辣直爽的民间基础性格,这是代表正面形象的风格。英雄的性格,生活态度,风俗,包括历史背景,都是这一代为原型的。

射雕里的裘千尺裘千仞兄妹就是湖南人吧,嫉恶如仇,性情中人,忽略颜值吧。也有颜值很高的云南人段誉和阿朱,当然地域文化不是今天的主题。

看完金庸先生这么多的故事,我一点也不为他的离开难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