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序)

  • 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

一、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二、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制度虽然像勒定为成文,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

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

五、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

六、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他地域性。

七、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序)

  • 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其事甚不易。单就制度言,也该先确定一范围。

此刻首先讲政府的组织:换句话说,是讲政府职权的分配。即就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来看中国历史上政府职权分配之演变,我们便可见借此认识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及其内在之根本意向。

第二范围想讲考试和选举。照理应该先讲此一项,让我们先知道中国历来政治上规定着哪种人才可参加政府,由是再讲这个政府之怎么组织,及其职权之怎么怎么分配,就更容易明了其内在之意义。

第三个范围则讲政府的赋税制度,这是政府关于财政经济如何处理的制度。

第四范围讲国防与兵役制度,养育此政府的是经济,保卫此政府的是武力。

从此四个范围,来指陈历代政治制度的沿革,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根据当时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在此四范围以外的,则暂不涉及了。

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这是我想写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分享给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童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