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遠離網癮,從家長澄清認知誤區開始

“三屏”時代,鋪天蓋地的手機、IPAD、電視等產品不僅主宰了大多數成人的生活,孩子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孩子被網絡俘獲,讓人痛心。很多網友也會跟我探討類似的問題,這方面我沒有做過系統、嚴密的研究,但聽的多了,加上對周圍孩子的觀察,我發現很多孩子之所以網絡成癮,源於一些家長在認知方面的誤區,比如:

如果不讓孩子接觸這些東西,孩子跟小朋友會沒有共同語言的,交不到朋友就麻煩了。(誰說的?我周圍就有許多不玩遊戲的孩子,照樣人緣很好,我女兒不知道王者榮耀是什麼,在學校也有很多朋友。)

孩子遠離網癮,從家長澄清認知誤區開始

現在不讓他適當玩一下,長大後他會補償性地上癮的。(怎麼個適當法呢?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之前,這個適當其實需要更多的教育藝術來掌握,如果處理不好,一旦失控,問題也會變得很麻煩----適當玩可以,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家長對教育成效的自信。)

對孩子一定要民主,孩子想玩,就得讓他玩。(孩子還想摸電門呢?也要民主對待她的決策嗎?在孩子沒有判斷長遠後果的能力之前,我個人對此持保守態度)。

孩子遠離網癮,從家長澄清認知誤區開始

原來我曾經因為反對孩子出於娛樂休閒的目的接觸太多電子產品,結果遭到不少攻擊,覺得我的教育觀不人性化,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就懶得就這個問題發聲了,但最近受到一些案例的觸動,覺得還是有必要說幾句,否則真擔心我們的孩子被糟糕的網絡環境毀掉,在他們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和自控力之前,矯正家長的認知誤區太必要了:

一、遠離手機未必會讓孩子孤單失群

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不玩電子產品就跟同伴沒有共同語言而給孩子提供玩電子產品的便利,這樣的風險是很大的,一旦孩子上癮,再修正往往會措手不及了。沒有研究表明孩子跟同伴群體建立共同語言一定要經由電子產品,一個飽讀詩書的孩子,同樣可以贏得朋友,而且贏得的朋友往往是高質量的。在這個“三屏”橫行的時代,我們要有勇氣鼓勵孩子做一個用書香引領同伴風氣的人,或許她只能因此做少數派,但少數派未必就是不好的,有時候,真正有價值的,就是20%的那部分人群。

孩子遠離網癮,從家長澄清認知誤區開始

二、沒收孩子手機沒啥可恥的

很多家長覺得給孩子提供手機後再沒收等於承認自己的無力感,也擔心孩子會因此受到心理創傷,實際上並沒有研究確認這一點。相反,我從實際生活中觀察發現,一些被沒收手機的孩子,在抗拒、憤怒了一段時間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尋找別的消遣,慢慢地也就習慣沒有手機的生活了。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沒收手機有啥可恥的,亦不要因為沒收孩子的手機就擔心會帶來心理創傷,或者擔心孩子長大後會有補償性的玩手機癖,當孩子尚無足夠的判斷力去預測行為後果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給他們絕對的民主與自由。事實上,當沒有手機的孩子在網絡遊戲之外的渠道里找到快樂和價值感時,他會自然地對網絡的吸引力產生免疫力。

當然,沒收手機後,家長要想辦法用其他更豐富更健康的活動安排充實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多餘精力有所依託,反之,如果沒收手機又不提供替代性的消遣,孩子很有可能到網吧裡去打發時間。另外,家長不能在沒收了孩子的卻自己在那裡玩得歡,那樣孩子更加心理不平衡而嚮往使用手機的權利。

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之前,帶孩子外出的時候,也不要因為“要玩就玩個痛快”的觀念而允許孩子帶手機出行,那樣不僅會影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或外部世界的活動,還容易讓她產生對手機的依賴性,回來後戒掉也會產生一定的困難,當然,能自覺切換網絡與學習的孩子除外。我很欣賞平哥的夏令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明確規定,參加他的營不能帶手機,聽起來只是一個小細節,很多孩子卻可能在隔絕手機的一週時間裡因為體驗到生活的其他快樂而淡化對手機的依戀。

三、獎勵孩子未必非要手機時間

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之前,最好也不要用玩手機時間作為孩子完成作業或悅讀等行為的獎勵設置,否則孩子會把手機時間視為比作業和悅讀更有吸引力的東西,從而淡化了他們對作業和悅讀內涵快樂的體驗。除非觀察下來這樣的設置既沒有讓孩子更向往手機,反而促進了對學習和悅讀本身的興趣。這方面我一直很好的是,獎勵孩子的方式不止手機一種,為什麼非要咬定這個手機獎勵不放呢?

有朋友聽我這麼排斥手機進入孩子的生活,問我,你這麼說是不是覺得孩子應該徹底遠離手機?實際上也不是這個意思,我的女兒桐桐偶爾看到小夥伴玩手機遊戲,也會好奇地上去看一眼(所以慎選

日常的玩伴也很重要,不要低估同伴影響的力量。偶爾跟喜歡手機的小夥伴玩玩不要緊,但不能讓孩子天天跟這樣的同伴黏在一起),平時在家裡,她也經常通過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上課的。-----這個時代,完全讓孩子避免接觸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理性的,但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同時讓他們明白,電子產品只是一個工具,學習、通訊的工具,是為了自己的進步而存在的,不是為了控制自己而存在的。同時,多用更健康、高雅的家庭活動影響她,讓她能夠從其他渠道里找到更高質量的快樂,自覺遠離手機。

剛才跟一個教高中的朋友聊天,她就嘆息到,手機網絡對孩子的影響真是一言難盡。同痛心,真擔心我們的下一代因為網絡的影響而無法擔任打造美好時代的重任。淨化孩子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是生活迴歸自然的狀態,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