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公衆經常誤解網約車?出行行業下半場需要正確看待行業發展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網絡約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要明顯低於傳統出租車。這一數據的公佈,引起了不少人網友的激烈討論。與此同時,交通運輸部也在昨天公佈了網約車的"九大問題隱患"。關於出行安全的討論已經逐步轉向細節改善環節,這對於大眾出行安全的升級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為什麼公眾經常誤解網約車?出行行業下半場需要正確看待行業發展

對於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到底哪個更加安全其實並不應該是全社會討論的話題,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大眾出行安全才是關鍵。事實上,交通安全歷來都是一個事故高發的領域。同時人性的未知面加上路程的不確定性,在一定概率上可能與意外事件相關聯。加之作為人類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在汽車上的犯罪行為短期內很難做到完全預防。

近期網約車的多起惡性安全事件,引起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與抨擊。而案發率高於網約車13倍之多的出租車卻一直"安然無恙"。正是這種輿論的偏重,讓很多人對網約車產生了一些誤解或者說偏見。如果說我們需要討論安全升級,那麼就得從哪種模式更能夠提升安全係數談起。

為什麼公眾經常誤解網約車?出行行業下半場需要正確看待行業發展

網約車作為新興行業、新生事物,勢必會受到更多的關注。而網約車平臺,如滴滴往往體量十分巨大,人們會更多的關注到大企業的責任和問題,而企業從小變大也意味著社會責任的變大和關注度的提升。相對而言,傳統出租車分散在許多出租車公司,無法產生聚焦效應。另外,網約車平臺作為互聯網公司,使用者以年輕用戶為多,這樣的用戶群體也會更多的在社交平臺上發佈自己的感受甚至是批評,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也容易造成輿論的傾倒。

當然,輿論對於網約車平臺的嚴格監督非但不是壞事,還是鞭策不斷進步的一個動力。通過各方的監督和督促下,網約車平臺會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否則不止會被輿論抨擊、監管部門檢查,也會失去它的用戶。與其相對的,是出租車行業的分散和惡性事故輿論沉默化。進而導致了公眾在信息獲取、認知層面的誤讀。由此來看,最高院數據佐證網約車比出租車安全,並非是為網約車"洗白",而是正視出行問題,給出網約車、出租車上的問題的數據分析,幫助安全升級。

為什麼公眾經常誤解網約車?出行行業下半場需要正確看待行業發展

多年來,網約車的發展極為迅速,也產生了很多問題。但是出行線上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無論是出租車,還是快車、專車、順風車,未來都將實現線上+線下並行的模式。而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及相關部門的嚴格管理下,安全問題也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現階段,我們應當討論的並非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到底安不安全,又或是誰更安全,更是應該回歸理性,正確的看待整個出行行業的整改和發展。在監督、譴責、曝光等方式外,更應該關注整個行業、平臺陸續升級的安全舉措,通過全社會各界的配合,讓我們的出行安全真正意義上的升級,實實在在的降低惡性事件的發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