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有點想不到:唐代以前並沒有流行

這個問題真有些暈。也不是上網就能查出來的。屬於很有學術價值的問題。因為,我們基本一直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唐代以前都不流行,唐代怎麼會流行起來呢?這就難怪中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又一次將近十年的《蘭亭序》辨偽大論戰了。所以,需要我們做一些學術探討。

東漢以來,隸書達到了一次鼎盛的發展階段

到三國時代已經出現一些我們稱之為“楷化”的書法。

實際就是把隸書如何寫得更快也更規範一些。

這些“楷化”傾向的書法既有個別性,也有普遍性。

“楷化”是書法發展的普遍要求

因為書法追求書寫效率的願望,從隸變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步伐,所以,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風格最為多樣的書法。

為什麼隸書的書法風格這樣多樣?因為,沒有統一的書法樣本,都是根據習慣書寫,所以,不同地區的學生,書法的風格差別很大。

這是因為在隸書時代,小篆才是真正的“標準字”。這一時期,不管你的隸書怎麼寫,大家在小篆面前是基本一致的。

所以,讀書人的書法,學習的標準字是小篆,日常寫字,也就隨大流,用隸書了。因為隸書學起來,比小篆快多了,這是一種社會經濟,你必須服從。

我們可以想象,書法需要一種比較統一的寫法,是社會多麼大的願望。

這個願望真的可以滿足了。

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有點想不到:唐代以前並沒有流行

熹平四年,大書法家蔡邕奏請漢靈帝正定《六經》,得到皇帝批准後,蔡邕自己書寫《六經》四十六石,然後經過九年(175——184)才於光和六年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然後,立於洛陽太學院門前。立石的那天,眾太學生紛紛學習蔡邕的書法,光是駕車而來的車輛就有一千多,居然堵塞了洛陽的交通。

蔡邕的書法還是隸書,但是,對於隸書的統一規範,應該說是一次有文獻記載的事實。對後世新隸書學派,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是隸書產生以來,第一次以國家權威對隸書標準化。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直到魏晉時代,蔡邕的書法影響仍然很大呢!

但是,這不是漢字書法的定型

隸書還是書寫起來有一些慢。

所以就產生了隸書“楷化”的苗頭。三國時代的鐘繇是隸書“楷化”的大師。

鍾繇的書法一直受到追捧。衛夫人,王羲之就是這個體系的追求者。

我們可以想象,即使王羲之有很大的名聲,要把他的書法作為全國的書法新規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起碼沒有官方的權威。因為王羲之是時代,中國還是南北分裂的政局。

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有點想不到:唐代以前並沒有流行

因此,我們說,王羲之的書法,頂多就是一個說法流派,根本不會流行的。不但在南朝不流行,就是在北朝也不流行。

為什麼王羲之的書法不是晉代到隋代流行的書法呢

這是因為,中國的書法在晉代到隋代這一時期,還是一個隸書楷化的時代,包括鍾繇王羲之的書法,也是老師楷化的產物。

王羲之同時代的親戚朋友,包括比他晚去世將近50年的妻子的墓碑都是隸書書寫,可以想象王羲之的書法,僅僅是少數人在探索的書法而已。

所以,歷史上出現魏碑就不難理解了。

魏碑實際就是隸書的楷化新樣式而已。

為什麼魏碑的書法風格也非常多樣?因為,魏碑書法的母體就是隸書,而隸書的樣本又是異彩紛呈的。

這與唐代以後書法風格大大統一,差異縮小,有很大的劃時代不同。

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有點想不到:唐代以前並沒有流行

蔡邕的書法《熹平石經》殘片。

唐代以後,書寫越來越統一規範,這是書法社會生產力的提供和改變,卻又是書法風格的單一。

最後的總結:

1.隸書是草根書法,蔡邕是隸書的改造者,也是第一個國家權威的隸書標準化制定者。

2.魏晉時代還是隸書時代。

3.同時隸書楷化也在加快速度。

4.王羲之是隸書楷化的積極推動者。

5.但是,王羲之也沒有能力推行自己的書法流行社會。

6.晉代到隋代這幾百年,楷化速度不斷加快,魏碑就是隸書楷化的典型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