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考上北大的:如何抓好語文基礎知識分

對於語文基礎知識題,我們必須端正態度,認識到它的基礎性作用。社科文閱讀,我主張題海戰術;對於古文閱讀及成語、病句題的攻克,需要著力於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靠日復一日的積累。

漢語,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它博大精深,它詩意柔美。“自太初有字,於是民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詩人用它歌頌著大好河山、抒發著動人情懷,君王用它管理著國家大事,史官用它書寫著五千多年的華夏曆史,我們用它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是啊,自倉頡造字開始,漢語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可謂廣博高深。所以,學好語文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想在高考語文上獲得好成績,就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

提起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考題,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愛,因為它相對比較簡單;恨,因為一個不留神,它就有可能全軍覆沒。這些題目老師平時往往不會系統講解,個人也很少專門定時訓練,從而使它們變成了語文考試中無形的“地雷”。所以,我們必須端正態度,認識到它們對語文整體成績的基礎性作用,從高一開始進行專項突破。

首先,是社科文閱讀,這一部分我主張題海戰術,雖然聽起來比較枯燥,但是效果絕對顯著。因為社科文閱讀重在對文中關鍵詞句的理解和對題目意思的正確把握,所以我們需要靠大量地做題來尋找感覺。所謂找感覺,就是對常見的出題套路、正確的答題方法不斷總結的過程,同時,鍛鍊自己揣摩出題人意圖的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我也曾經被這類題打敗過,滿懷信心地做完,一對答案發現全錯,這讓我非常沮喪。於是,我要求自己每天連續做五篇以上,發現錯誤就總結不足,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答題的正確率大大提升,我的信心也重拾回來。萬萬沒想到,這時,我犯了第二個錯誤。我以為我已經熟練掌握了這類題型,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忽略了對它的練習,直至在考試中和它相遇,才發現感覺早已盡失,結果一敗塗地。可見,對於社科類的閱讀題一定要堅持練習,可以每天只做一篇,但一定要每天都做。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其次,對於文言文閱讀及成語、病句題的攻克,我們需要著力於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因為這類題目總體來說目標明確,就是考查你的基本功紮實與否。所以建議每天認真背誦文言知識、成語意思及應用範圍,同時對成語、病句題的考查類型瞭如指掌。如成語有誤用褒貶、謙敬錯位、重複累贅、不合邏輯等幾大錯誤,病句也有類似的幾大類型。這類題目無需海量做題,只需在臨考前挑一兩道熱熱身,檢測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就行了。

最後,是語言基礎知識的表達應用題。這類題,首先考查的就是考生的文字功底。文字功底的提升,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靠的是日復一日的積累。除此之外,正確的做題步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類題型的得分情況。首先,我們需要認真審題。有很多同學沒審清題目要求就開始作答,費了不少時間、精力,卻無法得分。所以,想避免這種不必要的失分,就一定要對題目的關鍵字眼認真揣摩,確定正確方向後再開始動筆。第二,確定遣詞造句。如果你覺得自己還不能做到在考場上一氣呵成,就不妨先寫個草稿,如果時間緊,也可以只列出提綱,再在試卷上完成題目,思路就清晰多了。最後一步,是認真謄寫。整潔的書寫、準確的用字,就是得分最強有力的保障。

高考語文三大基礎題型,各有各的學習方法。它們只有一個相通的學習要領,就是相信第一感覺!也許你會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多考慮一下不是更慎重嗎?錯,做這幾類題時猶豫不決是大忌。因為此前的積累已經逐步培養出了你對答題的感覺,所以,你腦中出現的第一個答案,往往都是正確的。如果這時想得太多,不僅浪費時間,更有可能將你的思路引入誤區。

有人說,基礎知識題是高考語文中的最大短板,可我覺得正好相反,如果學習方法正確,它將是我們語文成績突飛猛進的最佳跳板。不得不承認,語文學習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靠的是永不言棄的決心和毅力。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加油吧,學弟學妹們,高考就像大海航行,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能到達大學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