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职称是其多年工作业绩的体现,但为何有人会建议取消,难道想吃大锅饭吗?你怎么看?

真水无香71


因为目前教师职称评定确实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引发了诸多老师的不满,而且职称还真的不能完全体现一个老师多年的工作业绩,建议取消评职称个人觉得极端唐突了,但是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同时加大力度改革职称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

目前的职称制度带来的危害性有:


1,耗费老师过多的精力,评职称看老师教学水平和成果就不多说了,关键是还有各种论文和课题,耗费老师的精力去写一些无用的论文做一些无用的研究。

2,职称评审标准问题,由于国家把职称评审权逐步下放给地方和学校,每个地方和学校的标准又不一样,这势必会导致职称评审标准混乱的问题。而且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真的已经不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绩效的优劣了。

3,职称评审公平性问题,国家把职称评审权逐步下放给地方和学校,原本是寄希望于能够让职称评审更加接“地气”更公开透明,殊不知这样反而让职称评审公平性越来越低,基本上都是领导关起门讨论说了算。

4,职称评审滋生腐败问题,比如花钱买论文,比如走后门等等,都对教育和学术是极大的伤害。

5,职称评审名额问题,既然要让老师评职称,名额不能给太少啊,给这么少的名额又让这么多老师评不上,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师群体矛盾激化,不利于大家专心教书。


个人觉得应该用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来替代现有的职称评审体系了,腐朽的东西,大家不喜欢的东西,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用新事物来进行代替。


娇羞帝老师


今天看到最新的关于职称的消息,2018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公布,全国共3604人,比上年度增加了3.08%,增长率还是不错的。

对于职称制度的评价,官方跟一线老师有着很大的反差,从总体上来说,官方是认可职称这一制度的,而一线不少教师不以为然,认为不如取消的好。

教师属于比较特殊的行业,实行职称制度,就是要通过职称,反映一名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工作实绩。当时,从实际情况来看,职称制度要实现这一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主要是因为,在职称制度执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中高级教师指标太少问题,就拿今年的3604人来说,这是全国的正高级指标,分到各省各市各县是什么概念,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正高级教师都是教育家级别的,不可能人人都是正高级。初级教师从未设定指标,中级教师的指标也还是比较宽松的。人人成为高级不现实。

比如,职称评审条件中的一些跟工作无关的条件,外语、论文等,还有评审过程中公开透明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职称制度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制度的认可度。

来自底层的声音,大多是有些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造成的,但不管怎么说,职称制度的改革是必须滴。改革本身就具有试验的性质,不断的试验试错,才会逐步走向完善。

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大家一个样,吃大锅饭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行业也一样,不可能回到过去。在这个行业内,适者生存同样适用。


教师妹子一枝花


诚然,有部分老师的确有本事靠实力获得高级职称。但是可以说近90%的高级教师中要认真严格复查他们当时的评审材料,会有不同程度的造假且逼真。没有当过班主任的造假当了班主任,教学成绩不达标的造假达标,年度考核不优秀的造假优秀,论文花钱买,区市课题公开课找关系开具,继续教育学时托人开具,其至文凭有的也是花钱买的……。你所谓的硬件如果是货真价实的,我想老师们会拥护且爱护这个评审制度和操作模式的。其实绝大多数老师辛苦,混日子的是少数。


义务教育的关心者


当前,教师的职称问题,已成为教育中一个十分"火爆"的话题。

在教师对职称问题的"吐槽"中,其重心又主要集中在"高级(副高)"上。

因为初级和中级职称,不仅评审条件上较宽松,而且指标名额也相对富足。只要资历足够且具备一定业绩,不成问题

至于"正高级",关键是评审条件比较苛刻,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可望而不可及。岗位指标名额不是问题,身边同事能获得的也极少,因此,基本放弃

就是这个"副高级"职称,一方面,由于满足条件者很多,而另一方面,指标名额又相对紧缺。这个矛盾的尖锐化,势必导致评审制度很难把控,出现评审过程中不公现象,最终导致教师对职称评审产生怨愤



正如题主所言,教师职称本来是国家对教师多年中教育工作业绩的一种认可。这种认可,不仅体现在荣誉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待遇

对教师来讲,大家资历相同、业绩相当,但是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到这项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却不能享受到这项待遇,心理当然不平衡:

既然如此,还不如取消更公平!

许多老师甚至包括一些一线优秀教师,都强烈建议取消教师职称。这种被职称所"累"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其实,这种情况和呼声,上面不是不知晓。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考虑改革和试点。"三味"认为,无论如何改革,甚至真取消,但必须还得有一种新的评价体制,来体现教师业绩优劣。"平均主义"或"大锅饭"是不可能的

教师职称制度,本身还是公平合理的,只是在操控实际中,出现了某些不当手段,伤害了它的公平性而已

现在国家把职称评审权逐步下放给基层学校,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过程的透明度,减少不公现象。但"三味"个人认为,这依然难以解决其核心问题。



个人建议:国家制订统一的教师职称条件标准,仅对艰边等农村教师适当辅之以动态化优惠政策,只要条件达标,即可通过,条件可以适当严格些,但不能受指标名额限制

网友们认为是否可行?欢迎评点。


三味聊教育


扯淡吧!还职称是多年教育业绩的体现,骗鬼去吧!我们不否认一部分教师是凭能力拿上的高级职称,但你敢肯定拿上高级职称的都是有能力的人?尤其是拿上高级职称以后还是像像以前一样的工作?


扬帆cf


另外,据我的了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知道的条友留一下言),公务员的晋级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更没有什么指标限制,只要够年限,就自然晋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是谁在吃大锅饭呢?为什么对老师这么苛刻呢?


鑫鼎赛亚


但是教师晋级职称的名额不能限制,达到要求的教师应该给予晋级的资格和名额!

近几年来,教师职称评定成为了教育中的一大拦路虎。让很多教师都无法面对,苦不堪言。主要是每一年的教师职称晋级的名额限制太多,即使各方面都达到了晋级的要求,却因为没有名额而无法晋级!

因此,很多人开始抱怨职称问题,发声要取消职称!

不排除职称评定的取消会让一部分人有吃大锅饭的嫌疑,但是,职称评定晋级的弊端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不比吃大锅饭少!尤其是在评定职称中产生的腐化现象,有没有大家应该都心里清楚!

教师职称的评定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从而带动教育水平的进步!试问,没有晋级的教师水平就都不如晋级的教师吗?

职称评定可以不取消,但是必须进行改革,让它更适应现在的教育现状!

个人观点!谢谢!


农村教育的那点事儿


职称,是一个让人又爱有恨的东西。对于那些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的老师来说,职称让他们的工资直线上升,感觉好极了;而对那些没有评上职称的老师来说,意味着直到退休可能也评不上职称,对职称制度感到极度厌烦。

职称制度制定的原意是好的

,通过区分不同职称来激励教师们,让他们在教学上更有动力,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它的弊病被不断放大。

首先,职数的限制。每个学校不同级别的职称数量都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肯定同一时期内有老师肯定没办法评上职称,而目前职称的能上不能下,职称评上了就相当于终身制,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评上职称的老师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而没有评上的老师看不到希望也失去了动力,受到最大影响的还是学生。

其次,评聘过程的不公。因为符合要求的老师非常多,学校在评聘过程中一般会通过设置额外条件来加分,而这个条件的具体内容则是由领导决定,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存在猫腻,导致一些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比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老师更容易评上职称。

最后,评聘涉及内容的复杂。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不是一个好老师,所带班级的成绩应该作为最大的一个判断因素。但在实际过程中,学历、论文、奖项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对于评审过程的影响太大了,导致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这些方面,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并不是学生和家长们愿意看到的,也不是基层的老师愿意的。


职称的取消,回到“大锅饭”时代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只有通过不断地职称改革,接受教师们的意见,以教学成绩作为最大评定标准,让职称的评定过程真正地公正透明,聘用程序能上能下,才能逐步解决职称矛盾。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是吃大锅饭吗?现在各个学校什么情况你们知道吗?我们一线教师每人16节语数英带上,人家高级职称的拿着高工资,带上6,7节还是不考试的科目,谁在吃大锅饭,你们弄清楚了在说,好吗?


Wendy我的


如果一部分人觉得评职称有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是个别现象!但现在广大教师反应如此强烈,那只能说明这一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需求!但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人员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法!所以他们更希望有很多人站出来说现行的评职称制度有多么多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