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跑车送孩子的家长被移出群?我怎么看校内攀比这件事

新闻未辨真假。

因为包括新浪、凤凰、中华网、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转载此事时,开头就是“有网友爆料”,内容也相当简单:有网友爆料:有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上学,老师和其他家长认为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跑车家长回怼,却被移出群……(济南时报)

呵呵。

再看看各种评论,也是相当精彩。有的说那开车的是不是都得被移出群,因为还有骑电瓶车的啊。有的说孩子恐怕不会想很多吧,应该是家长们心里不舒服才对;有的说老师的处理方式恐怕是过于简单、有点粗暴……

不予评价。

反正,我要是那位被移出群的家长,想不通之后也会想通——开什么车本来就不是重要的事情,而我们谁也无法左右他人的想法,何必为他人的舌头而活?

关于攀比这件事,我老早就面对过家长的疑问。

因为我那会儿是加斯顿小学校长啊,一个被公认为“小、远、贵”的学校。在我们学校,也有开着跑车接送孩子的,也有普通的工薪阶层。所以,“如何避免攀比”,是很多家长直截了当抛来的问题。

我怎么看?

首先,咱们平心而论,哪里没有攀比呢?

就拿小学来说,所谓贵族学校有攀比,而普通学校就没有了么?

我就是在普通小学长大的啊,每到放学的时候,大门口的小摊啊,就是彰显社会地位的。有钱的,天天请客,没钱的,就像从来也没有零花钱的我,就是蹭吃蹭喝呗。

再看看今天的学校,您啊,一样,只要在放学时到各个学校门口逛一圈就了然于心了,不用我再细细描述。

哪怕是乡村小学!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群,就有攀比。

随便一段马路上就会体现丛林法则。

即使在澡堂子里,也很难一丝不挂。

然后呢,小孩子会攀比么?

会。

刚刚会说话的孩子,都会特别傲娇地说:“这是我爸给我买的小汽车,你没有!”

这是人性。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不让他生出攀比之心,而是让他懂得如何减少攀比带给自己的不适和带给旁人的不适。

简单讲,这是一个情商问题。

人,都喜欢和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对不对?

那种时时刻刻都恨不得把自己的优越挂在嘴边的人,注定是狂到没朋友。

而仔细想想,孩子小的时候算是童言无忌,而长大之后的各种“拽”,到底是谁的责任?他天生就知道名车有多贵么?他天生就在意穿的是否名牌么?他关心谁的家长是多大的官么?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我曾有个学生啊,追女生用的法子,是往人家的课本里夹百元大钞,是借着生日会邀请人家和一帮子小伙伴上游乐场玩然后到五星级酒店吃大餐。

哦,他之所以用这样的法子而不是写首情诗弹唱情歌,是因为在他的意识里,物质是有用的。

结果呢?

结果,女孩儿是没追上。

大家只是确定他是个富二代,而已。

(这个娃现在也二十好几了,是个好小伙儿,特此声明。)

那么,在学校里,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请校长、老师和家长务必保持平常心。

当我们因为孩子相遇时,其他所有的角色、光环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有幸成为一个生命的重要他人。那么,无论你是谁,此时需要承担的,就是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为什么南明旗下学校一概禁止家长向老师馈赠礼物?就是希望创设一个纯净、公平、美好的教育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

请校长、老师和家长引导将孩子的目光从不当攀比中引开。

有个孩子,刚转来插班时,给每个同学送了一套彩笔。他不是有意嘚瑟,但那套彩笔的确价值不菲,何况是十几套。

老师怎么做呢?

当然是要退还给他,并建议他在今后的跳蚤市场上可以卖出去。

当然,老师非常清楚的,是这个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他无非就是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就会用类似的方式来赢得友谊,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除了送礼物,有没有其他方式呢?

当然有。

我们只需要帮助他找到,就好。

我很骄傲。

六年来,加斯顿小学在这方面,是做到了。

今后,也必然会坚持。

2018年10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