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簡史(第一章)作爲腦力勞動者的知識分子

本章是《知識簡史》(或稱《知識分子簡史》)的開篇(待完善)。這是一個不算宏大的創作計劃,框架已經建立,資料也蒐集了很多,但只寫了一章就擱置了。也許哪一天,興之所至,一口氣就寫完了。

知识简史(第一章)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

1.作為腦力勞動者的知識分子

1.1.勞動創造知識

本章討論的是知識分子的興起,有關知識分子的定義比較複雜,在不同的地方會引用不同的資料,在這裡我們使用它最原始的定義——腦力勞動者。相比體力勞動而言,腦力勞動是指主要依靠頭腦中的知識和智慧進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活動。腦力勞動具體劃分為四種基本形態:創造知識的腦力勞動、傳授知識的腦力勞動、管理知識的腦力勞動和實現知識的腦力勞動。因此,知識分子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知識,所以在討論知識分子興起的時候有必要首先了解知識。

知識(Knowledge),是指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實,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它可能是關於理論的,也可能是關於實踐的。在哲學中,關於知識的研究叫做認識論。知識的獲取涉及到許多複雜的過程:感覺,交流,推理。知識也可以看成構成人類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簡單地說就是——勞動創造知識。

知识简史(第一章)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

據《淮南子·修務訓》記載:「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當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醫方興焉。」《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記載:「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世本》也說:「神農和藥濟人。」宋代劉恕又把以上諸論綜合起來,他在《通外紀》中說:「民有疾病,未知藥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立矣。」這就書著名的「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綜合而言,大致的情景是這樣:

神農(即炎帝)是上古三皇之一,炎帝部落的首領,與黃帝同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最初,炎帝部落的人民生病,因為當時還不知醫藥知識,所以只能自生自滅。神農以悲天憫人的心懷和膽略,開始試探著品嚐草木的滋味,以此辨識是否哪些是糧食可以飽腹,哪些是良藥可以治病,哪些是毒藥可以致命。最驚險的一次,神農在一日之內遇到了七十多種毒藥,所幸都神奇地化解了。後來,神農將他品嚐過的草藥的藥性全部記錄下來,彙編成書,並依次為據指導治病,從此醫道就確立了。

在中醫歷史上,有一本著名的《神農本草經》,他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還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依據中醫的傳統,這本書的著作權歸於神農;而現代學術認為,這本書但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而是上古,先秦,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約在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神農嘗百草這個故事可以解釋為一位聖人的示現,也可以解釋為萬千民眾的集體智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通過嘗百草、療民疾等一系列勞動,總結了百草藥性的知識——這就是勞動創造知識的一個生動的例子。

知识简史(第一章)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

1.2.知識提升勞動

上一節的重點是勞動創造知識,這一節要談的是知識提升勞動。

我們先介紹一下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

泰勒斯,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

據說,有一天晚上,泰勒斯走在曠野之間,抬頭看著星空,滿天星斗,可是他預言第二天會下雨,正在他預言會下雨的時候,腳下一個坑,他就掉進那個坑裡差點摔了個半死,別人把他救起來,他說:「謝謝你把我救起來,你知道嗎?明天會下雨啊。」於是人們這樣嘲笑他,哲學家是隻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腳下發生什麼事情的人。

為了證明知識有用,泰勒斯曾經經營過一次生意,他知道某一年雅典人的橄欖會豐收,然後預先租下了全村所有榨橄欖的機器,等到豐收季他憑藉壟斷乘機太高價格,因此大賺了一把錢。泰勒斯通過這一行動,證明哲學家、有智慧的人,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有更樂於追求的東西要去追求;如果他想賺的話,他可以比別人賺得多。

知识简史(第一章)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

同樣的例子,在中國古代也有發生,那就是商聖范蠡。

根據《史記·貨殖列傳》的記載,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稱霸之後,悄然離去,改名換姓,棄政從商,成為富甲天下的陶朱公。

范蠡很清楚越王勾踐的為人,他認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所以勸文種和他一起離開越國,但文種沒有聽他的話,結果是文種最後被越王勾踐賜死。而在此時,范蠡早已遠離越國,浪跡江湖了。范蠡的想法是:「計然的策略有七條,越國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實現了雪恥的願望。既然施用於治國很有效,我要把它用於治家。」於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換姓,到齊國改名叫鴟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

陶朱公認為陶邑居於天下中心,與各地諸侯國四通八達,交流貨物十分便利。於是就治理產業,囤積居奇,隨機應變,與時逐利,而不責求他人。所以,善於經營致富的人,要能擇用賢人並把握時機。十九年期間,他三次賺得千金之財,兩次分散給貧窮的朋友和遠房同姓的兄弟。這就是所謂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後來年老力衰而聽憑子孫,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並有所發展,終致有了鉅萬家財。所以,後世談論富翁時,都稱頌陶朱公。

知识简史(第一章)作为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分子

泰勒斯和陶朱公憑藉他們的知識,通過對市場準確的預測和囤積居奇都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知識提升勞動的例子。泰勒斯壟斷機器大賺一筆之後就繼續仰望星空了,陶朱公兩次散盡家財第三次還是當起了富翁。堅守在知識的探求上,或者利用知識謀取地位或財富,這恐怕是知識分子的兩個最普遍的歸宿。

關於泰勒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只有有那些關注天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個民族只是關心眼下腳下的事情,這個民族是沒有未來的。而泰勒斯就是標誌著希臘智慧的第一個人。英國的奧斯卡·王爾德也曾經說過: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一些人還在仰望星空。黑格爾、王爾德的話說明,知識分子作為腦力勞動者,其勞動的價值有著和體力勞動不一樣的認證體系,這種獨立的價值認證體系是知識分子作為一個階層存在的基石。

附:《知識簡史》目錄

一、知識分子的興起

1.作為腦力勞動者的知識分子

1.1.勞動創造知識(大眾勞動與個人成就)

1.2.知識提升勞動(泰勒斯利用知識創造財富)

2.作為社會等級的知識分子

2.1.分工產生特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2.2.知識的壟斷(士、婆羅門、教士)

2.3.知識的壟斷的打破(普及教育打破壟斷)

二、知識分子的變質

1.知識分子的失落

1.1.公共知識分子的提出(關注公共領域)

1.2.獨立知識分子的提出(獨立思考與特立獨行)

1.3.公共?還是獨立?這是一個問題(當代知識分子的兩難境地)

2.知識分子的墮落

1.1.名不符實的知識分子(大眾掌握知識,讓知識分子無路可走)

1.2.公知的門檻(公知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知識分子的迴歸

1.知識分子迴歸勞動者

1.1.從特權迴歸分工(工農群眾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

1.2.從編造迴歸記錄(大眾煉就火眼金睛,謊言無處遁形)

2.知識分子迴歸大眾

1.1.從等級迴歸階層(工人、農民、知識分子)

1.2.從教育迴歸學習(知識之外,更有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