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開「網紅基」折價了,做套利能賺很多嗎?

當大部分“韭菜”還在市場上追漲殺跌的時候,著眼於長期投資的定期開放式基金已經在“網紅”的路上越走越火,並吸引了大批投資者追捧。

2017年11月,東方紅睿璽三年定開混合基金曾創下一日認購申請金額178.22億元的盛況,2018年1月23日發行的東方紅睿澤同樣萬人空巷,即便有每人限購1萬元的規定,同樣創下了近10年認購戶數新高。此外更有興全合宜單日募集規模突破300億,引發巨大市場反響。

不過今非昔比啊,當時的市場與現在可是雲泥之別,在2018年1月大盤剛好觸及3587的高點時,如今的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落差。

當初的“網紅”現今如何呢?

10月17日,東證睿澤在上交所上市交易,開盤價為0.833元,當日大幅下跌7.32%,收報0.772元,成交額1256萬元。在上市大幅下跌後,東證睿澤又經歷兩天震盪,截至10月19日最新收盤價為0.765元,較單位淨值折價7.8%。

想當初1天僅售1萬元,如今以不到8毛錢的價格即可買到。不出意外的還有興全合宜折價超過5%,東方紅創新優選折價近9%,另類投資的嘉實元和折價超過20%!

聽到這肯定不少投資者有點懵?什麼是折價,折價了怎麼辦,剛好遇到折價又不能贖回如何是好?別急,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們都會解決。

(一)折價揭密

要弄懂基金折價,首先要分清場內交易價格場外交易價格

對於開放式基金來說,結合了“老封基”封閉期和定期開放的特點,通常都會在發行後的一段時間內上市,投資者便可以在場內進行交易。所以,不僅有我們看到的基金淨值,還有場內交易價格,因此也會出現場內交易價格與場外淨值不匹配的情況。

當場內交易價格高於其資產淨值時,稱之為溢價;反之為折價。比如剛剛說的東方睿澤,10月19日的市價為0.765,而基金淨值價格為0.8297。

因此,折價率為(0.765-0.8297)/0.8297=-7.8%

有投資者會問,場內場外不是同一只基金麼?為什麼會出現“折價”“溢價”的情況呢?

對於定期開放式基金來說,在封閉期內,登記在註冊登記系統中的基金份額不得贖回,但基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後,可以通過跨系統轉託管轉至場內系統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而基民受市場情緒影響,如果不看好基金未來的業績預期悲觀,那麼基民就會選擇把場外的基金份額轉到場內來並低價轉讓。所以,熊市中封閉期的基金折價一般會擴大,牛市中會縮小。

不過,這並不是“折價”的全部原因,封閉期內基金的折價之謎在業界有很多說法,除了上述所說的情緒原因,還有以下兩點:

1、代理成本理論:封閉期長達3-5年,一旦申購,相當於交了全週期的管理費和託管費。比如某傳統封基於2002年上市,一口氣封閉15年,每年管理費+託管費合計1.75%,15年下來合計達到26.5%。也就是說,15年之後退出時,成本方面的損失要達到26.5%。

2、流動性缺陷理論:包括“限制性股票假說”和“大宗股票折現假說”,這套理論說的意思是基金裡持有的如非流通股或大量股票,在變現時候需要折價從而影響淨值。

說到這裡,可能不少投資者看到自己的基金“折價”後也想低價轉讓了,不要急,“折價”也許是最佳的套利機會。

(二)折價套利

投資者可以利用折價率進行到期套利。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吧,場外申購了淨值為1的定期開放式基金,折價率為20%,投資者的成本為1元,假設淨值沒有增長,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買入價格為0.8的份額,並在到期時賣出,那麼收益就為(1-0.8)/0.8=25%,這就是到期套利。

我們可以把案例再具體一下,假設2015年1月認購了剛成立的東證睿陽(169102)共10萬份,2015年9月25日場內的交易價格為0.501,基金淨值1.2160,折價率達到(0.501-1.2160)/0.501=-58.8%,此時場內申購10萬份,共計50100,持有不動直到該基金封轉開到期時,即2018年1月19日,此時二級市場價格也越來越接近基金淨值價格,基金市價0.992,基金淨值1.5644,在二級市場上贖回共收益49100,收益率達98%,而此時場外基金也獲得了29%的收益。

有的投資者會擔心,如果封閉期到期時市場價格不漲反跌了怎麼辦呢?不用擔心,隨著開放日的臨近,折價率長期會呈現收斂。因為封閉期到期後,基金的場內連續競價交易將轉變為場外的申購、贖回交易,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轉讓動態的適時行情也將消除。

東方睿陽場內價格與深圳成指走勢比較

定開“網紅基”折價了,做套利能賺很多嗎?

由於封閉期的基金長期投資的收益大概率會比較好,因此即便大盤持續低迷,基金市價也會相對不錯,甚至很多定期開放式基金在開放之前就出現溢價。比如東證睿豐,封閉期結束前就出現了大幅溢價,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年初市價大幅上行,溢價超10%,遠超業績基準,投資者在場內和場外的收益就都很不錯。

東方睿豐場內價格與深圳成指走勢比較

定開“網紅基”折價了,做套利能賺很多嗎?

(二)折價風險

既然基金折價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那麼所有的基金都可以進行折價套利嗎?這裡還要看基金的業績風險。

首先,如果基金淨值持續下降,折價套利就會有較大風險。

基金淨值下跌,基金市場價格不變,那麼到了開放日的折價套利就會落空,但這種還好。如果是基金淨值下跌,市場價格也持續下跌,那麼想要折價套利反而會被高位套牢,到了基金開放日就會有不確定的損失。

舉例來說,東方紅睿澤成立於2018年1月31日,10月16日上市交易,交易首日折價約6%,其中,基金淨值跑輸了絕大部分同類基金,業績表現一般,與當初限價1萬元申購的火爆程度相比不免名過其實了,但有礙於目前市場低迷,暫且跑贏了滬深300基準,也不算太差。

如果投資者已經場外申購了該基金,那麼可以繼續秉持著長期投資的理念,未來基金業績或許會有轉機;如果想要折價套利,那麼還要做好承擔後期基金淨值和基金市價持續下跌的風險。

其次,折價率與基金臨近開放日有關,時間越久,不確定性就越大。

如果選擇像東方紅睿澤這樣的基金,要到2020年1月才能打開封閉,尚有一年多的時間,那麼期間業績的不確定性就比較大。如果投資者想要進行折價套利,不妨選擇臨近開放日的折價基金,但是依然要當心投資組合中上市公司暴雷的風險。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基金折價並不可怕,如果看好基金未來的業績,那麼此時進行折價套利,後期將會有不錯的收益,但投資者也要注意其中的業績波動風險,如果淨值持續下跌,那麼市場價格很可能跟隨下跌,在基金臨近開放日的時間還比較久的情況下,投資者要當心風險。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