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63式自动步枪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荃湾码头


作为论坛军迷,个人年少时,接触到的第一把军用枪支,就是63式自动步枪,尽管没射出过一发弹丸,只是握在手上背在肩上过了把枪瘾而已。

据网上公开的资料,6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自动步枪,全枪长1.032米,空枪重3.87公斤,口径7.62毫米,弹匣容量20发,枪口初速每秒735米,有效射程400米。

感觉63式自动步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外型及其类似,区别仅为前者是20发弹匣供弹,后者则是10发弹仓压弹,都带有折叠三菱刺刀,体现了传统大陆军刺刀见红的战斗精神。

63式自动步枪,既能单发又能连发,长长的枪身,完全是步枪和冲锋枪合二为一的产物,原设想用来替代中国军队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

纵观全球陆军装备的制式步枪,类似63式自动步枪这样有“步冲合一”概念,全枪尺寸偏长有利拼刺的自动步枪是极为罕见,所以63式自动步枪极具中国特色,说明研制该枪时,既注重了节约子弹,又强调“刺刀见红”的精神。

受制于中国军工起点低、基础差,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于1963年设计定型的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显然设计思想过于陈旧,缺乏现代化突击步枪的轻便性、通用性和功能多样性,值得改进的余地实在有限。

此外,63式自动步枪其本身的设计缺陷、工艺水平导致质量问题,全枪在部队使用中产生变形,反映出的问题是射击精度差,尤其是射校合格的枪,放一些日子再打就不上靶了,使其声誉受损。

1974年,关于63式自动步枪的质量问题反映达到顶点,主要集中在射击精度太差,而且不稳定,需要经常校枪,甚至出现了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喷火星等重大质量事故。

当然,关于63式自动步枪的撤装,还有一种说法是《兵器知识》对轻武器专家的采访,说是当时一个主管军队的领导说63式自动步枪太浪费子弹了,士兵们平时训练喜欢打全自动。

尽管中国军工采取了补救措施,但由于表现欠佳,且有更多可以选择如仿苏联AK-47的56式冲锋枪,从而导致63式自动步枪最后在1978年从部队撤装,重新装备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

60年代中期,一批制造精良的63式自动步枪出现在越南战场,已习惯了SKS或56式半自动步枪不能点射、容弹量小、火力密度和持续性都不足等致命弱点的美军,突然遇到了足于和M-14和M-16自动步枪相抗衡的新枪械。

新枪械的声音AK-47有所不同,且发射方式也有差异,常是两发短促的点射,且散布很小,被击中者,伤口与SKS和AK-47击中的完全不同,两个命中点距离很近,贯通伤的空腔平直,但进口小,出口大。

美军缴获使用的武器之后才弄清,原来越军已使用了一种可以连发的配有带“五星”标志的20发弹匣的高精度步枪,这种步枪后来被美军称为68式自动步枪,其实就是援越的63式自动步枪。

60年代中期,援越的63式自动步枪,在山地丛林作战中,并不输于美军手中的M-14和M-16自动步枪,因为三者全都是20发弹匣容量,其中两发短促点射更是63式自动步枪的强项,这让美军吃足了苦头,进而对63式自动步枪印象深刻。

改开后,63式自动步枪出口到了国际市场,并被一些武装组织作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区的武装人员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枪的忠实追随者,相信国内军迷们在网上见过手持63式改型自动步枪的阿富汗抵抗组织成员。


英国学者霍格是当代世界上很有影响的轻武器著名专家,其担任世界权威的轻兵器刊物《简氏步兵武器年鉴》等著名兵器杂志的主编,在杂志中介绍了许多中国轻武器,获得最好评价的是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能得到国际轻武器权威专家的较高评价,主要在于当时中国一改仿制前苏联轻武器的传统,开创出独立自行研制自动步枪的新局面,使国际轻武器界感到意外。

63式自动步枪的木制枪托在寒冷的冬季贴腮瞄准时舒适可靠,既不冻脸,也不影响瞄准精度,能使用AK-47弹匣,使其在拥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证了良好的火力持续性,短、长点射结合,中距离对多个同时出现的目标打击十分有效。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63式步枪在国外被叫做68式步枪,原因是国外在68年在越南首次接触到63步枪,澳大利亚对于68式步枪还进行了测试,在轻兵器上有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一下。

63式步枪应该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步枪,设计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对印反击作战的经验,当时对印反击战中,56式武器,半自动精度高,节约子弹,但是压制能力弱,冲锋枪火力猛,但是连发精度差,同时步兵班里边有3种枪械,对于后勤不利,于是首先提出步冲和一的想法,并在63式步枪上得到了体现。

63式步枪其实是把56式半自动和冲锋枪糅合在一起的产物,不过是更加偏向半自动,传统步枪的特征保留的比较多,比如全枪比较长,不可拆卸刺刀,只有20发的弹匣等,可以说适合63的作战战场还是传统的陆战战场,这一点63和美国的M14是一样的。

63式撤装的原因是定型以后,生产没有控制好质量,所以撤装,不过就是没有质量问题,到了后来63也还是不适应战场的,全枪又长又重,弹匣容量不足,压制火力不足,就算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主要使用的是63,军方肯定还是不会满意的,还是会研制81应急,当然是不是叫81就不好说了。但是肯定是要一支长度短,火力猛,精度高的自动步枪,这一点63还是达不到要求的。

至于国外,题目说的阿富汗,科索沃什么的地方,在那种地方不是你选枪,而且有什么用什么,既然63式还可以使用,而且援外的步枪应该还是早几期产品质量还不错的产品,那就先用着吧,而且63式的精度的确是比AK要好。当然,由于本身生产数量有限,而且留在国内的63大部分都被处理掉了,而没有作为旧杂式武器出口,留在国外的自然也就成为收藏的好东西。而本身63式在国内的存在感并不高,我在军训的时候第一次见到63式前,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毕竟它只装备了10年,对于一型步枪来说,这个时间是太短了。


有痰


1,墙内开花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生产的自动步枪。设计最初目地是弥补当时的“56”式冲锋枪,仿前苏联Ak47火力猛、精度不足的问题。也是我国第一支自行研制的自动步枪。


至今许多专家,其中又以英国著名轻武器刊物“简氏步兵武器年签”的英国著名轻武专家学者“霍格”认为:63式自动步枪与各国研究的自动、突击步枪相比较,许多战技术性能不落后,如果其设计思想再具有前瞻性,它本该成为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世界名枪!



确切的说,在研之初,63

式在精度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这点可从其实战评估得到验证。

众所周知抗美援越中我国无偿援住的白眼狼越南,当时澳大利亚士兵在与越军对射时,突如其来的枪响瞬时撂到几人。当时主导参战的美军及仆从军对越军手中的苏制AK、skS高精度步枪及国产56枪声很熟,几手达到闻声辨枪躺地躲避之步。但这突如其来的陌声枪声除了当场撂倒几人,而且着弹点几乎相近,即第1枪第2枪着弹点几乎无偏差!以及随后的众多战争中表现抢眼,这大概就是其“墙外香”之名由来。

二,生不逢时

1969年,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导下,63式开始投产,为保证战备任务完成,如一个万人的工厂,接到年产任务是几十万支产量。生产装备、工艺及关键“校枪、测试、质量监督”等都是工人,军品生产中的“军工生产,质量第一”没得到执行,配合当时提的口号“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大搞技术革命”.,把已设计定型的63式进行大幅度修改,达到了“大干快进”要求的节约工时,或许提高了产量,但盲改也造成了不良后果!



这导致63正式装备时,从内到外已面目全非!如射击精度太差,而且弹道不稳,着弹点散落大,甚至出现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喷火重大质量问题!


三,墙外香


大口号以前的试产之初,63式质量还是可以的。当时的大力外援(越南、阿尔巴尼亚)等。我军还未装备情况下就走出国门参战于不同战场,如援助阿尔巴尼亚的63式,是军工监督生产,又是文革前,因而质量远好于革后工人散装。这就是63式精度在国外获得赞誉的“墙外香”之故吧!


候鸟育花谷


[cp]我军历经战火考验的突击步枪

建国以后,经过第一次的武器制式化,我军形成了以五六式为基础的班用武器系列,但对于半自动步枪的认识和战场经验,半自动步枪成了班武器的主流,自动步枪成为班长和副班长的武器,机枪手则配备了五六式机枪。这个和要求射击精度有关系,也和我军当时倡导的节约弹药有关系,五六式班用武器历经了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一种前苏联射击的武器,战场表现还是很好的,但是半自动步枪在对越作战中明显火力不足,在后期作战中的到了调整。

我国自行研制的突击步枪有六三式步枪和八一式步枪也经历过战场考验,并且同样表现不俗。

六三式步枪的战术思想还是建立在精度射击、刺刀见红的班战术思想上更是建立在全民战争大规模战争的战略思想上,利用大量装备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基础设计了一型自动步枪,连研制机构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叫三结合研制队伍。应该说就其战术设计思想来说,该枪完全达到了设计目的,并且形成了鲜明的中国设计特色,还创造了一个新词叫步冲合一,这一点也证明当时我国并没有突击步枪这一概念,还是以步枪为主要设计元素兼具自动射击的设计理念,这一点连国外的一些枪械专家都认为难能可贵,这种设计理念和当时国际流行班用枪族设计理念高度契合。

六三式研制出来以后,就被送往援越战场用于抗美,要说这六三式和越南真有缘分,先是送越南用于抗美;被国外所知也是在越南;后来援助柬埔寨用于抗越;79年部分部队紧急换装用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在,在巴尔干地区在阿富汗六三式突击步枪依然活跃在当地的战场上,其来源不详。在国内六三式被抛弃的原因是当时大环境下各个生产厂家造成的质量问题,当时在备战大环境下有多少厂家参与过六三式的生产现在恐怕很难考证,但六三式被弃用是质量问题而非设计问题。

八一式自动步枪也是因为对越作战引起的,当时六三式在战场上因长度不便于丛林运动,结合部队提供的一些战场经验,79年开始设计80年进国家靶场试验81年定型,设计师是王志军,定型后八一式马上装备对越作战部队,在对越作战中,八一式经历了战火考验,得到了参战官兵的肯定,其火力持续性和精准度得到一致好评,某军参战部队曾经用两支八一式步枪相互配合,成功压制越方火力点,但是这支自动步枪从一开始就定位于过渡枪型,没有进行更多的外观优化,被国外戏称为八一AK,这直接导致后来被排除参加香港回归的部队换装,实际上该枪的自动方式和AK系列完全不同,其小口径化的87式自动步枪也是改口径改护木材质,其目的是用于5.8口径子弹的军方试验,产量很少,少量武警部队还能看到87式的装备使用。但作为一种“过渡枪型”,八一式凭借自己的实力过渡到现在,直到现在西部地区还有八一式在服役。并且作为一款出口武器,是中国轻武器国外军队装备最多的一型自动步枪,亚洲非洲都可以看到八一式的身影。

作为步兵最亲密的战友,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武器才是最值得信赖的战友![/cp]


空降兵67310


嗯……什么香的问题...这个纯数是网络时代的某些“公知”的私货产物……早期的意图是想说,援助外国的比国产的好...从而引申出各种话题...呵呵...六三式的问题,确实有特殊历史时期原因造成!但是在所谓的几次,国外战场表现看,它好的地方,只是能让从没拿过枪的人,快速的掌握并有一定效果的反击!!简单说就是上手快!仅此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表现!所谓的外国“民兵”的口述什么的,其实际说的,也多是在讲早期援外的五六半!!六三式天然的设计缺陷,和特殊历史时期制造工厂品控等同于无,制造工厂敢擅自更改,设计参数等等巨大破坏造成……绝对的生不逢时的典范!

关键是六三式的最后辉煌也是反击战时,我们自己的某些老班长们创造的!所谓的什么墙外什么的...扯淡...墙内外都是扯淡...


litnt


这个问题超级敏感,63本身不错,精度和火力的结合的相当有脑洞。

出生年代不对,至于为什么,可以去看一下《高山下的花环》中哑火的40火那一幕。

但也是错有错招,63的理想和设计不错,但是理念是落伍的。如果不是63质量没问题的话,我们也不会那么快把81上马(虽然说81也是仓促上马,导致小口径计划的滞后)


疯狗的轻武


63定型时,正是东南亚战争时期,一是支援世界革命, 二是检验武器实战性能,在国内还没大规模装备时,优先支援出去,故给敌方留下深刻印象。 反之 到国内装备时,政治运动正激烈影响生产单位,从图纸 到原料 工艺都被改的不堪,成品问题重重,质量还比不上56半,部队反应强烈,遂从部队撤装,后国内政治稳定,又有实战 南疆还击,63的设计观念已经落后,就是新枪的舞台了。


六六162303587


当年我在部队就用的63式,挺好用的,射击精度高,步冲两用,没亲身用过别瞎掰掰,人云亦云,狗屎一堆


ldy24


想当年,出口的都是最好的,留下的都是菜鸟


赵撿子


有些人不喜欢,包括运十飞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