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三10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为了提高法国在欧洲各国中的地位,身为红衣主教的黎塞留并未被欧洲那种宗教热情及思想狂热仍重于一切的观念所束缚,而是秉持国家至上的原则,斡旋于欧洲各个国家之间,向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霸权掀起了不屈的挑战。曾有人问黎塞留为什么要这样做,黎塞留说出了他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人或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无永生,救赎唯有当下。”16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黎塞留上任之后发现,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处在哈布斯堡王朝通过“联姻外交”对法国形成的包围圈当中。法国面临的局势相当紧迫,一旦战争按照预期的形势发展下去,法国将彻底无力对抗哈布斯堡王朝的霸权。黎塞留审时度势制定了新的目标和策略。黎塞留上任之初,因为忙于平定内部的乱局,无力直接参与大战,因此他通过外交手段极力促使英国、丹麦、荷兰等国结成反哈布斯堡同盟。

16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三10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1625年,在黎塞留的不断斡旋之下,英国、丹麦、荷兰结成了同盟。就在这一年,丹麦出兵援助德意志的新教诸侯,使三十年战争由最初的德意志内部战争演变成了一场国际大战。当1629年丹麦战败的时候,黎塞留又怂恿并资助瑞典到德意志境内作战,此时的瑞典国王正是古斯塔夫二世。为了使德意志继续保持分裂割据状态,黎塞留还促使巴伐利亚选侯脱离德皇,保持中立。到了1635年,随着国内局势的平定,黎塞留终于得以公开地加入三十年战争的争夺战中。法国的参战,迅速改变了战场上的对峙状况,也严重挫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锐气。1642年,当三十年战争的双方已经显示出胜败迹象的时候,黎塞留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在去世之前,神父问黎塞留要不要宽恕他的敌人,黎塞留坦然答道:“除了公敌之外,我没有敌人。”

16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三10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这样一个铁腕人物,在一生中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使国王崇高和荣耀,他也使自己成为法国历史上的传奇。1638年9月5日,路易在王室城堡中诞生了,他的诞生本身就被看作是奇迹,因为路易十三夫妇结婚20多年一直没有生育,人到中年才喜得贵子。这似乎在冥冥之中就预示着小路易将有非同凡响的一生。路易十四继位时年方5岁,由于年幼,一直由母亲安娜摄政,而真正手操权柄的却是红衣主教马扎然。马扎然深得上一任主教黎塞留的信任,在安娜太后摄政后被任命为首相。马扎然精明能干,继续推行黎塞留时期的内外政策。但是他接手法国事务时,正值三十年战争的决胜阶段,为了筹备用于战争的军费,他开始横征暴敛,不断提高税收,激起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随着民怨的加深,“投石党运动”爆发了。

16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三10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投石原本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在此却有破坏和反对当局的意思。1648年5月,巴黎高等法院为抵制政府的横征暴敛,联合各地法院,以整顿政府弊端为名,向国王提出了诸种改革要求。对此,马扎然和安娜太后不仅断然拒绝,还逮捕了数名法官,以求杀一儆百。然而,此举不仅没有扼制住人民的反抗,反而在贵族的领导下,反抗的烈火越燃越旺,最后安娜和马扎然不得不携年幼的路易十四逃离巴黎。第二年法国贵族孔代亲王率兵勤王,攻打巴黎的反叛贵族。巴黎的反叛贵族转向西班牙求救,巴黎市民不愿看到外国势力的侵入,所以向国王和太后放下武器,路易十四回到了巴黎。没过不久,孔代亲王又不满于马扎然的大权独揽、盛气凌人,煽动贵族发动叛乱,路易十四再次与母亲仓皇出逃。1652年末,战乱终于得到彻底平息,路易十四得以第二次重返巴黎。

1618年在欧洲爆发的“三10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1661年,老谋深算的首相马扎然辞世,这给了路易十四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路易十四曾经坦诚地说:“如果他再活得长些,我将不知如何处置他了。”马扎然去世之后,人们都等待着路易十四任命新的首相,但是国王却没有丝毫举动,反倒亲自处理各项政务。路易十四还下令将马扎然的财产全部没收,一方面使自己成为了最有钱的君主,另一方面收买了人心。当路易十四迟迟不宣布新首相的人选,并叫各主管部门都向自己汇报大小事宜的时候,法国人民高兴地发现,一个掌握实权的君主终于出现了。法国人民在经历了黎塞留的独裁,投石党运动,马扎然的搜刮之后,深深懂得稳定的王权对于秩序与安全的重要性,因为那至少不会回到人为的对立与厮杀中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